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内容。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与精髓,加强书法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措施,目前书法教育已经具有社会重视、政策支持和国内外中国书法学习盛行等方面的基础和条件。该文认为,构建以书法教育为核心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重点是要提高书法教育在素质教育与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树立正确的书法创作价值观和教学观;建立家庭一学校一社区一社会多方共建的一体化书法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学校作为促进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场域,肩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重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时代内涵主要体现在汇聚中华优秀文化精华,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校园以及增强中华优秀文化认同,建构从文化认知、文化自觉到文化认同、文化自信的教育路径.文章从心理学的知情意行四维度出发,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实践路径,即学校通过"系统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强化共同体认知""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激发共同体情感""全面升华'五个认同'情感体验,增强共同体意志"和"聚焦促进民族'三交'实践活动,推动共同体实践",建构多位一体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教育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3.
斯琴 《前沿》2013,(13):170-171,174
学校教育机构承担着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学校教育培养人的使命与文化发展是不矛盾的.相反,发展人与发展文化是互动的过程.学校教育是发展文化的基础.但是,我们对学校教育的传统理解就是教书育人,在当前多元化社会文化背景下,学校教育不但教书育人,而且还文化育人,传承民族文化.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应重新认识和理解学校教育的概念和内涵,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纳入民族文化,消解学文化与学生文化的冲突,学校与社会文化部门需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4.
校长如何搞好教育?首先,校长"心中要有教育"。校长乃一校之长,管理好学校是其职责。但是校长的眼界不能仅限于学校,更不能仅限于自己的学校。学校是教育中的学校,教育是社会中的教育,社会是国家中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科技日新月异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所依赖的生态环境逐渐失衡。本文在阐述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生态环境的内涵与实质的基础上,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出发,结合贵州省民族地区"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实地调查,分析其现状、问题和原因,探讨了如何优化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的问题,认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影响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因素,在实践中要注意保持其平衡。  相似文献   

6.
当前,文化管理已成为学校发展的新趋势、新阶段。学校要实现优质发展与现代化,必须建构并实施在先进文化基础上的文化管理。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眼光不能仅盯在方法选择、规章制定、职能安排等孤立元素的运作上,而应特别关注到这些现象的系统整合和有效战略的实施问题。鉴于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对学校进行文化管理,创造促进本校师生不断学习和积极发展的组织氛围,以文化管理促进学校教育品牌建设,是笔者一直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石国亮 《长白学刊》2015,(2):132-139
慈善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慈善文化是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基础。慈善文化进学校是对慈善文化进校园的超越,更是构建人人慈善的现代慈善文化和推动慈善事业进步的战略之举。慈善文化进学校将正式教学和非正式教学结合起来,丰富了育人的手段和途径;通过传播慈善文化,培养学生的慈善意识,促进持续性慈善行为的产生和人人慈善的实现;将慈善文化传播和慈善研究有机统一,推动慈善文化的繁荣发展。慈善文化进学校作为新生事物面临着操作层面和顶层设计层面的诸多挑战,前者主要包括慈善文化是否应该进课堂及如何进课堂、慈善的非正式教学如何开展、慈善教育专业人才如何培养,后者主要涉及慈善文化课程如何嵌入现有教育教学管理体系、课堂教学和非正式教学如何有机结合、统一的顶层设计如何为地方留足自主性的空间、慈善文化教育如何与慈善专门人才培养和慈善研究相互推进。  相似文献   

8.
宋磊 《青年探索》2007,(4):17-19
依据"文化屏障"理论探讨了流动人口子女城市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公平问题,指出文化屏障是造成学校教育不公平和社会下层子女学业失败的根本性原因,实行教育的多元化是跨越文化屏障、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探讨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分析了相关研究现状,指出影响少数民族学生文化适应的若干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0.
浅析传统文化的保护对美术教育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权 《前沿》2010,(4):178-180
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之分,对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其保护方面世界各国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在教育领域,关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我们做得还有所欠缺。如何将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融入教育之中,尤其是美术教育之中,它的意义和紧迫性很值得我们思索。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当今中国传统文化现状以及导致出现问题的原因,反思教育,结合美术教育的现状,城市与城镇学校美术教育的核心点应在国家教育宗旨基础上调动本土文化传统和文化资源,结合不同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状况,为民族文化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严庆  李彬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4):152-158
在实现民族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防止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遗失是一个社会性问题。在民族文化生态系统中,民族文化从多方面影响和制约着民族教育,民族教育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民族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又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依据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相互关系原理,贵州省实施了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实践表明,这一活动是一项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互动发展的助推工程,为我们提供了一条保护和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可选道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以地方学校为主体的教育机构掀起了一股"感恩教育"热,针对"感恩教育"做了各具特色的主题班会和主题演讲,取得了显著成果。军营文化建设正处在大力发展和繁荣时期,全军都在探求推进军营文化发展的方式方法,力争通过文化建设催生战斗力。感恩教育符合新式教育发展规律,反映了教育体制变革趋势,体现了现代教育特点。将感恩教育和军营文化建设相结合,不仅能够促进部队道德教育的发展,还能为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日本社会拥有多元的民族和文化要素,但在单一民族、单一文化的施政原则下,少数族群对于民族语言、文化的教育要求基本被予以忽略.以华侨学校为代表的少数族群自行组织、实施的民族文化教育活动,弥补了正规教育体系中的缺陷,是维系少数族群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构成日本社会多元化的基础,可是相关法律的约束和自身的教育局限性极大地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面对多元文化的社会现状,积极构建一个面向社会全体成员开放的多层次教育体系成为了主要的教育课题.  相似文献   

14.
"文化中断"理论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西方教育人类学"文化中断"理论的产生背景,并借用了其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中"文化中断"的特殊内涵,认为"文化中断"是民族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最后从教育学的角度指出了减少"文化中断"对民族教育负面影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郭玉琼 《前沿》2012,(19):170-171
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所具有的精神面貌,其本质是一种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其教育功能是无形的,能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却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感恩教育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恩教育的缺失,流于形式的校园精神文化,使得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现状形势严峻.新生入学感恩教育则为改变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严峻现状找到了突破口,成为其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6.
"民族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民族文化现象,是一个民族不断传递的创造性成就、目标与观念。民族教育的形式多样性、内容再生性与功能规范性等特征显示出民族教育的文化内涵经历了一个缓慢的、从自发到自觉的文化认识过程。文化共生下的"民族教育"内涵不应是人们狭义认识的"少数民族的教育",而应是培养学生对自身文化的理性反思,汲取各民族文明成就,实现自身文化重构与提升,从而促进不同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主战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价值,需要厘清育人和育才相互统一的关系、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互动转化的关系、内化和外化辩证统一的关系、守正和创新有机结合的关系、人化和化人相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稳  曹宏 《观察与思考》2014,(10):39-4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中历经沧桑而积淀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智慧的基本元素和珍贵结晶。在文化全球化冲击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安全遭遇到风险。这种风险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转换中原创力薄弱;二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世界共享"。中国共产党人正在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信,重视培育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感,重视文化生态的维护,以应对和解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礼仪"是人们根据民族文化风俗而建立起来的一套进行社会交往的规范和准则。作为一种行为规范,礼仪不是凭空产生、单独存在的,而是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礼仪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价值,也有丰富的现实价值。践行文明礼仪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因此,文明礼仪教育与实践应作为重要内容,融入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从而广泛培育好家风、好校风、好民风。  相似文献   

20.
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积极影响: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等。中国传统文化中消极、腐朽的思想观念对当代大学生的民主法制观念、权利意识、竞争意识及心理健康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对此,应发挥大众传媒作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