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6 毫秒
1.
“80后”干部在党性方面存在根基较浅、党性锻炼消极、党性原则较弱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需加强“80后”干部的党史教育,筑牢其党性根基;深化其党性认识,增强其党性锻炼的积极性;突出党性锻炼的针对性,强化其党性原则。  相似文献   

2.
孟盛 《廉政瞭望》2008,(6):24-25
她曾经自我任性,是一个典型“80后”女孩;她曾经玩世不恭,每天开着奥迪车漫不经心到乡镇上班;她曾经挥金如土,与企业家爸爸对着干;她曾经游戏人生,心灵在空虚中茫然失措……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将年少轻狂的她彻底改变——  相似文献   

3.
《廉政瞭望》2012,(2):14-16
2011-2012年,是中共各级党委的换届年,越来越多的年轻官员,在此次换届中崭露头角。截至2011年底,已经完成换届的14个省区中,“60后”常委达到56名。 目前,中国的干部梯队形成了“5678”格局——中央领导层中,多位“50后”官员进入政治局及其常委会;省部级官员中,“60后”已经集结;“70后”则逐渐成为厅局级官员的主体;“80后”已开始充实县处级官员队伍。“5678”格局为我国的干部队伍逐步实现有序更替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刘霄 《廉政瞭望》2014,(18):10-10
一个很有名的“80后”作家,曾感叹过“知识改变命运”这一说,她说:“上了大学,才发现知识只能延迟命运,而一点也改变不了命运。考不上大学,18岁就失业;上了大学,22岁就失业。”她观察到周围许多同学在认识到这一悲凉现实时。都哄然叹气道:“还是读研吧。”  相似文献   

5.
“80后”、“90后”大学生由于其特殊经历,形成了不同于其他代次群体的鲜明特点。“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在现阶段如何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代“80后”、“90后”大学生的吸引力,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显得至关重要。本文结合“80后”、“90后”大学生的特点,探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的若干方法。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0,(12):22-24
是农民不会种地,是工人没有技术,是城里人却被称作农民。他们,是一群跨入工业文明的庄稼人的后代;他们,是游离在城市和农村之间,面临边缘化的尴尬群体;他们,在改变着生活和生命轨迹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整个中国社会的各种规则。在城市,他们可能找不到工作,还招来白眼;回村里,他们已经不会种地,也不想种地。他们是众多的“80后”“90后”农民工。  相似文献   

7.
《天津支部生活》2010,(5):53-53
“80后”党员是改革开放的同龄人,其成长见证着改革开放的历史,与改革开放前出生的“60后”“70后”党员相比,有着突出的亮点和优势.但同时也有明显的弱点。  相似文献   

8.
谁做饭?     
《党课》2010,(15):99-101
最新统计数字显示:“80后”男女结婚后做饭的比例基本是三成对三成,也就是三成是男方做饭,三成是女方做饭,另外四成则是由保姆掌勺或者叫外卖、吃餐馆等。应该说,单看数字,的确男女平等。不过,有人认为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好像越是年轻的,男的做饭的越多,女的倒成了“甩手掌柜”。  相似文献   

9.
肖楠 《党员文摘》2008,(11):40-42
我和老公许放都属于“80后”.如果不是母亲病倒.我们根本不知道“责任’这个词的具体含义一在照顾母亲的日子里.面对真实、琐碎。甚至有些残酷的生活,老公曾经选择了逃避?苦恼的我最终在网友的帮助下找到了出路.那个长不大的男孩也成了我家的顶梁柱。  相似文献   

10.
他是农民工,却当上了国有企业的车间主任;虽然只有27岁,他却已成为一名市政协委员……赖长春正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80后”一代的风采。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0,(7):124-124
主要是指“80后”“90后”一代农民工,他们的年龄在18岁至25岁之间,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目前,这个群体大约有1亿人,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了60%。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比父辈,他们对农业、农村、土地不是那么熟悉;  相似文献   

12.
“80后”,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改革开放后出生的青年,“80后”的身上,打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他们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享受着改革开放创造的丰硕的物质成果,更重要的是,他们当中,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有人说他们是“抱大的一代”,也有人担心他们成为“垮掉的一代”。而今,当“抱大的一代”真的活跃在时代舞台上时,我们惊喜地发现,“抱大的一代”同样可以顶天立地,挑起振兴中华的大梁!  相似文献   

13.
杨学武 《廉政瞭望》2004,(10):31-31
我“三生有幸”,出生地有两大历史名人:一位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一位是“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本来按现行行政区划,屈原是湖北秭归县人,昭君是湖北兴山县人,而我的出生地是兴山县,因此不能“脚路两只船”与他俩“攀亲”:但在西汉时期,兴山和秭归都同属一州,名为归州,于是我在“时空隧道”里“开历史倒车”,就能够“傍”上这两位大名人了。  相似文献   

14.
组人 《党建文汇》2008,(1):17-17
台湾《中国时报》针对岛内二三十岁青年(“80后”)的民调显示,60%的人认为台湾大专教育没有竞争力,39%认为自己竞争力不如大陆年轻人。台湾“国立政治大学”的学生不知道台湾“外交部长”是谁;新闻系学生天真地以为实施“朝贡”制度能让台湾“独立”;一位青年说,他是台湾人,“中华民族大家庭是大陆的事”。  相似文献   

15.
《当代党员》2010,(5):67-68
编辑同志: 你好。 透过上个世纪60年代出生的老疏浚工孙接力的来信,我们看到了一个父辈对“80后”、“90后”农民工的担心.“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咋能说丢就丢?”而透过上个世纪8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彭帅的来信,我们看到了一位年轻人在城市的迷茫,“我为啥游走在城市的边缘?”  相似文献   

16.
陆睿 《当代党员》2011,(5):53-54
12年前,陈文俊刚当疏浚工时,觉得浑身不舒坦,很想跳槽;12年后,陈文俊拿到大学文凭后,决定做一名最好的疏浚工!是什么改变了他?初下管道 早春,渝中区较场口。地面下,18岁的疏浚工陈文俊穿过九拐十八弯的下水管网,找到被堵塞的地点。  相似文献   

17.
藏路无悔     
李春宁 《求贤》2013,(10):62-62
时间过得飞快,三年的援藏工作已经接近尾声,直到援藏结束我依然是40余名援藏干部口中的小老弟——因为我是一个“80后”。  相似文献   

18.
“80后”正以新生的力量注入到企业中,是下一个5—10年的企业主力军,要想做好当代的企业管理工作,就必须直面“80后”这个特殊的群体,解读他们的成长背景、人格特点和职业心态,有针对性地拓展思想政治和EAP(员工帮助计划)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张俊 《党课》2011,(16):87-89
如今,“啃老族”的帽子被扣在很多“80后”和踏入社会不久的大学毕业生头上。在媒体的渲染中,“啃老族”是“吃爹啃娘”的不肖子孙,是自立能力不够、无法单独承担生活重压的年轻一辈。他们或者大学毕业后仍向父母要钱,或者和父母吃住在一起但是不交生活费,或者借父母钱买房结婚……总之,这种“啃老”现象广泛地存在于“80后”群体中。  相似文献   

20.
徐浩程 《廉政瞭望》2014,(17):13-13
最近由于工作关系,我密集地见了十多名官员,外省为主。这些官员均是“80后”,年纪最小者也有3l岁了,他们均是在大学毕业后就通过公考进入官场,算得上是当初标准的“三门干部”。经过十年左右的官场生涯,他们基本上有几个其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