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蓬勃发展,同时也出现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过多过分地指责甚至否定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意无意地混同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夸大马克思哲学与恩格斯哲学的差异,甚至把马克思哲学与恩格斯哲学对立起来;重视文本解读轻视现实解读;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和研究策略缺乏客观分析.要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在坚持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既要吸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合理成分,也要吸收西方其他哲学流派的合理成分和整个人类文明成果.更为重要的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离不开人类实践的活水源头,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善于从人类实践中发现和解决新问题.  相似文献   

2.
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包括德国古典哲学在内的整个近代西方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有了诸多新的变化和发展,呈现出一些值得注意的演进态势。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永葆青春,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就必须对此予以密切关注和深入考察,从中汲取营养,推动自身的不断创新。因此,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现代西方哲学的来龙去脉作宏观把握,无疑是一件富有意义的工作。从西方近代哲学到现代哲学西方近代哲学通常指从笛卡尔到黑格尔这一时期的哲学,从整体上说属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其中…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一个半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够在同形形色色唯心主义哲学和思辩哲学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现代哲学的中坚,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创新与超越的哲学。创新与超越是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一、现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四种解读模式一是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解读模式。以卢卡奇、葛兰西和科尔施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主张实践唯物主义哲学,主要反对那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实证论的解读模式,强调  相似文献   

5.
“西方马克思主义”不单纯是一个地域性概念,而是一个意识形态概念。它主要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十月革命取得胜利而中西欧革命相继失败的背景下,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产生出来的,要求“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潮。 人们公认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德国哲学家柯尔施、意大利理论家葛兰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史人,问世于本世纪二十  相似文献   

6.
孙荣 《实事求是》2001,1(4):20-23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实践哲学”作为一种哲学流派日益在国内外盛行。实践哲学围绕“实践”问题来重新诠释马克思哲学的实质 ,企图打破一直以来的对马克思哲学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单一的“政治化”的理解模式。这一尝试也曾使得过去被人们忽视或轻视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许多重要问题重新提出来 ,引起人们的关注 ,激发人们研究热情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活动推向新的阶段。但是 ,我们应当注意到 ,实践哲学流派内部的“超越论”却存在着对马克思哲学实质的歪曲理解。本文借评析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葛兰西“超越论”和当…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对传统本体论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立新 《学习论坛》2005,21(9):38-41
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必须充分体现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这就需要研究马克思的哲学著作,特别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考察从西方传统哲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演变,把握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与西方传统哲学的根本区别;考察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基本观点,凸现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佩里·安德森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中明确提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曾发生哲学转向的现象。佩里·安德森通过对"编史工作"与"理论建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行剖析,结合"哲学转向"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发展,提出了个人的预言和希望。佩里·安德森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向论启示我们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理论与实践、关注领域等方面的研究,汲取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长处,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层转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贵明 《探索》2004,(5):130-135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层转型的必要性,首先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主流话语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话语的发展日益疏离。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理论资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主流话语必然地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出现疏离的现象。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学术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也存在严重的疏离。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主义在向全球传播的过程中,因历史条件的变化和与多种理论思潮的交溶过程中形成的多中心的、多家族的分裂对抗与共存的格局,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影响。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多元理解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这二十多年来国际国内出现的深刻的变化。如何应对思想文化的多元化格局,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学术理论界的主导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一个历史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层转型正是这一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由卢卡奇、柯尔施和葛兰西开创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已经流传了半个世纪。它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过启迪作用,但是这股思潮从它的发展上来看,与马克思主义有许多根本对立的方面。现将最近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评述于后,供参考。一、哲学上的对立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相当一个时期内把马克思主义仅仅看作为一种哲学,而且他们所谈到的哲学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对立的。  相似文献   

11.
如何界定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命题,是近年来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性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其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生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成果,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西方先进文化,要在中国发生作用,必须与中国的意识形态相结合,并经过民族文化的内化达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政治过程和文化过程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相似文献   

12.
王金福 《理论学刊》2007,1(10):41-45
在现代西方解释学和哲学合流的学术背景下,我国有些学者提出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诠释学"理解,这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学化。现代思想史上解释学的哲学化和哲学的解释学化不是解释学和哲学的进步而是退步,解释学的哲学化是解释学的越界,哲学的解释学化是哲学的退缩和唯心主义化。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来看,解释学的哲学化和哲学的解释学化没有逻辑通道,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学化会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唯心主义化。  相似文献   

13.
刁隆信 《探索》2004,(2):134-13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首先必须“回到马克思” ,弄清其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基本方法 ,弄清其科学的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还要认真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著作 ,吸收其合理因素 ;还要批判地研究哲学史 ,研究西方形而上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的哲学。进一步发掘哲学史宝库中的珍宝。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包括其教科书及其体系的创新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与其教科书体系是有区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理论体系只有一个 ,而其教科书体系应具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诘难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与一切非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本质的不同。因此,从其产生之日起,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一直处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碰撞和斗争之中。可以说,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也是同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碰撞和斗争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在不断地回答各种诘难和挑战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今天,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实现自身的发展,既要着力于研究当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提出的新问题,也要正视和回答“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诘难和挑战。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诘难与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15.
马俊峰 《唯实》2010,(8):64-70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合法性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随着国内西方政治哲学研究的兴起,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也势在必行。然而,由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思想散见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还处在构建之中,没有一个完整的现成思想体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学者对“是否存在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表示质疑。解决此问题,需要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是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是否有一个政治哲学分支”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陈亚丽  王岩 《探索》2020,(2):83-95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对现实政治生活的积极言说、意义反思和价值判断,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对资产阶级政治哲学的排斥和对苏联政治哲学模仿的萌芽与初兴时期;受政治运动影响的危机时期;对西方政治哲学的狂热和本土化政治哲学研究兴起的调适与探索时期;以中国化范式为轴心的复兴与繁荣时期。纵观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发展历程蕴涵着学术性与政治性、文本性与现实性、本土性与外来性、科学性与价值性、继承性与生成性辩证统一的丰富经验。新时代,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学科体系,需要深度耕犁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经典文本、彰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真义、聚焦中国政治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思维。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西方社会,非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基本上可以划分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与之相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传统哲学的集大成者、现代西方哲学的开创者,是完备的、开放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占据主导地位,代表现代西方哲学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哲学依然是当代最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党的旗帜和灵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要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来实现。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格,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繁荣发展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卓有成效地回应来自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挑战,继续引领时代潮流,就要实现自身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福建的传播与发展是基于近代以来福建社会变革与发展实践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福建以传播为主,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9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福建的发展进程中,既遭遇过挫折又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回顾、总结与反思这一历史进程,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需要,也是为了更好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福建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20.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在当代中国的演进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迎来的发展的春天,时至今日,创新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响亮号角。崔唯航在其论文《形态、路径与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反省与前瞻》中指出,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主要是围绕这么几个问题展开的: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