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若健 《今日浙江》2006,(20):46-47
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调整国民收入支出结构,进一步明确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受益,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实惠的事情做起。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扶持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通过发展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因此,财政应把扶持农村经济的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给予重点支持。支持粮食生产。粮食是特殊的战略商品,关系到国计民生,必须高度重视。要稳定…  相似文献   

2.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国家财政的支持是新农村建设必要的物质保障,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健全财政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机制;加大财政对农村卫生医疗、社会保障及文化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民的市场组织化程度;加快规范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以此将农民培养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主体。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目标是实现从村民社会向公民社会的转型。公民社会本质上是走向平等、民主和法治的社会,推动村民社会向公民社会转型最为直接的力量是渗透着宪法精神的民主财政和法治财政。引导农村走向公民社会的财政对策是:推进农村财政改革,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推进乡村民主建设步伐;积极推行财政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2005年9月22-25日,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南方农村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和乡镇论坛杂志联合主办的"后农业税时代如何建设新农村"主题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会议主题是"农业财政"终结后,农村面临哪些新问题?如何解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5.
匡远配  曾福生 《湖湘论坛》2010,23(1):105-109
湖南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大省,财政弱省。在新形势下,湖南省明确新目标,全面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过去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亮点纷呈,但难点仍在。新阶段,湖南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引领区,不得不加强反思,根据省情和新农村建设的趋势,把握新要求,创新机制,强化新措施,推进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纵深发展,同时,也为中部地区以及全国新农村建设提供经验和教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世纪行》2007,(4):13-13
为了更好地发挥民营企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作用,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财政投入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落后的重要原因在于资本形成不足,而财政投入是资本形成的重要方式之一。开展新农村建以来,财政对"三农"的投入规模明显增加,投入领域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由于宏观体制、政策规定和管理制度等不合理,导致新农村建设中财政投入还存在着规模不够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为了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推进体制改革,加大政府改革力度,改进政府绩效考评办法,进一步调整财政资源配置格局,提高基层政府财力。  相似文献   

8.
徐建堂 《青年论坛》2006,(5):134-136
媒体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从创新报道形式,围绕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怎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条主线,就如何报道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的乡村建设运动,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失败了,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回首那段历史依然可以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如知识分子的深度参与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本,并为自身成长创造广阔的社会空间;各级政府通过强大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几亿农民尤其是选择留在土地上的农民的智慧和劳动是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力量来源;农村基层组织是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等.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党和政府重中之重的任务,也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内涵和基点之一。凝聚人心,汇集力量,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最广泛的力量支撑,这是福建省统一战线的历史使命。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福建省委统战部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后4次召开部务会议,研究统一战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问题。部务会议研究决定,积极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开展以统一战线参与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海西春雨行动”,广泛调动全省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  相似文献   

11.
丁旭峰 《传承》2006,(12):21-23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做出的伟大战略决策和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人为本,发挥新农村建设主体农民的创造精神;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推进乡风文明。  相似文献   

12.
论地方高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儒金 《理论月刊》2006,(12):163-165
高校作为科技创新和培养各类人才的智力聚集地和人才库,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如何发挥地方高校智力和人才资源优势,为本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是各级政府、高校的共同责任,也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期盼。只有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充分发挥高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地位和作用,建立健全高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长效机制,才能有效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和实现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基本的价值立场;充分尊重和发挥农民群众的历史主体精神。马克思主义矛盾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方法论,要善于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抓住主要矛盾,找准突破口,探索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从武汉看中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其中,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重点是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保证是积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村党支部书记的"领头雁"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文章还就如何加快促进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但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对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的理解上,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农民自己的事,要靠农民自己,政府仅仅起主导作用。其实不然,农民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更应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受益主体。  相似文献   

16.
郭莉  崔强 《前沿》2007,(9):214-2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是对"三农问题"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要改变我国农村环境污染不断加重的趋势。以环境法为代表相关法律发挥着引导、促进和保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鹃 《今日广西》2007,(15):13-15
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一切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伟大工程,如何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结合临桂县的实际,笔者从全面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的角度出发,对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曾纪发 《江西政报》2006,(15):36-3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对于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江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大省、工业弱省、财政困难省。在这种现实环境和历史背景中,江两财政如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如何有效地加快全省新农利建设步伐,如何使江西新农村建设尽可能走在全国前列,这足摆在江西财政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统一战线要为西藏新农村建设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一战线怎么办?这是一个值得统战干部和统一战线成员研究、探讨和实践的问题。如何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我认为,要把握以下三点。一、全面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理论、新思路,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当务之急。统一战线围绕建设新农村服务,首先要教育引导广大统战干部和统一战线成员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统一到区党委的部署上来,正确理解把握党中央…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如何坚持长期有效地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发挥建设新农村示范村带头作用,以点带点、以点带片,达到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