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台港澳与世界事务研究所已于今年初在我系成立。建所的目的在于配置和加强有关这方面的教学、科研力量,开展台港澳问题及其涉外因素的研究,培养台港澳与世界事务专业方向各种层次的人才,进一步发展与台港澳地区、海外及国内各有关研究单位、大专院校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2.
自苏东剧变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一直处于低谷。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2007年发端于美国并于2008年蔓延到全世界的资本主义金融和经济危机的爆发,给全球左翼的发展转型和力量整合带来了机遇,也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空前激化、欧美罢工运动的此起彼伏、共产主义力量的重整旗鼓、社会主义国家地位的上升和全球各种政治力量的博弈等诸多因素中可见世界社会主义振兴的端倪。然而,世界社会主义的重振仍面临诸多挑战。那么,这场危机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振兴和未来走势意味着什么?以社会民主党为代表的传统左翼力量能否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成为取代新自由主义的主导力量?世界左翼及社会主义力量自身的构成特征、社会基础以及政治战略中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否限制了其发展空间?针对这些问题,本刊特约请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部研究员、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秘书长林德山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不仅是一个大国,而且是一个正在崛起的世界性大国。在进入21世纪之时,中国应该以什么样的战略态式在21世纪的世界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中国将如何处理与各大国的关系?中国要采取怎样的战略来推进世界多极化?这些都是我国外交和国际政治领域中的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所面临的重要课题。1997年7月14—18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在山东青岛主办的“面向21世纪的中国国际战略高级研讨会”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出席这次研  相似文献   

4.
我系国际政治学研究所于1994年1月成立。该所的宗旨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政治学学科,加强国际政治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我国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分析能力的科研人才和涉外工作者。 该所的研究范围是有关国际政治理论与实践、国际组织、亚非拉政治经济和外交等方面的问题。其主要的活动是:  相似文献   

5.
以色列和中东问题研究所于1994年1月成立。该所成立的目的在于加强我系对以色列和中东问题的研究,促进我系与国内外相应学术机构的交流和合作,以适应我国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其主要任务和活动形式如下: 1.为我系本科生、研究生及外国留学生开设有关以色列和中东问题的课程,并积极创造条件,举办短期培训项目,为国内其它院校、商业机构和企业公司培训教师和在中东国家从事实际工作的人员。  相似文献   

6.
杨毅 《当代世界》2010,(2):7-10
21世纪头十年是世界发生巨大变化的十年,国际安全威胁呈现多元化趋势,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汇,各种战略力量的此消彼长和分化组合牵动着国际安全战略格局的动荡与调整。而“9·11”恐怖主义袭击和全球金融与经济危机等一系列“战略意外”则加剧和加快了国际战略格局的动荡和改组。  相似文献   

7.
1996月6月21日,我系研究生会举办了题为“面向21世纪的亚太”中韩学生学术研讨会。我系近50名中韩研究生及部分教师与会。会议共收到论文13篇。与会同学在坦诚、热烈的气氛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对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大国关系等问题提出了较有见解的分析。现将会议提出的观点,见解综合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8.
连玉如 《国际政治研究》2003,(4):133-135,95
从国际关系的发展角度来看,20世纪是一个短暂的世纪。它于1914年才刚刚开始,而到1989/90年就已结束了。21世纪已经过去十多年,其世界新秩序的塑造问题也早在1989年提出过。但在新秩序目标的设定上、原有各大力量相互关系的调整上、现存国际机构与程序的改革和演进上还存在很多未知数,21世纪世界新秩序的建立仍是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系日前成立了国际文化传播研究所,其研究范围涉及传播学理论、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跨国界信息传播、跨文化交流、地区文化、中外文化交流史、国际传播战略等。该所成员包含从资深老教授到年轻助教的各个年龄层次,有较好的外语功底,与海外学者建立了较广泛的联系。该所成员近期将出版《说服学》、《跨文化交流学》等专著,并  相似文献   

10.
目前,随着美国海军21世纪“由海向陆”作战新理论“21世纪的海上力量”中的“海上打击、海上盾牌、海上基地”三大要素全面由理论向实践、由概念向细节转化的深入,引发了新一轮世界强国海上力量建设转型的新高潮。出人意料的是,紧随美国海军践行21世纪海洋作战新理念的既不是在世界三大  相似文献   

11.
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与中国的四次对外战略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对外战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关于对外交往的全局性谋略和指导.当一个崭新的21世纪呈现在世人眼前之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刚好走过了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新中国的外交也已经历了50年的惊涛骇浪.在这50年中,中国的对外战略始终以维护国家与民族利益、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保持着内在的连续性;同时我国的对外战略也在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进行着不断的调整,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在这跨世纪的特殊历史时刻,站在世纪之交的高度,将中国外交放在整个国际体系中去研究,从世界与中国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来回顾和总结50年来新中国对外战略的抉择,对于我们认真吸取历史经验与教训,展望21世纪中国对外战略的总体走向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应台湾政治大学中山学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的邀请,我系赵宝煦教授和梁守德教授会同校内外学者十二人一道于6月6日至20日赴台参观访问,并出席两岸学者举行的“21世纪的世界与中国人”的学术研讨会。梁守德教授在会上作了“21世纪的世界与中  相似文献   

13.
人口发展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重要的结构性力量,人口发展的诸多态势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的走向。21世纪是全球人口增长趋缓的世纪,是人口普遍老龄化的世纪,也是人口移动全球化的世纪。这三个不可分割的特征和方面,彼此影响、相互制约,成为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的重要力量。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人口问题正在发生重大转型,要在全球发展的格局中认识和解决中国人口问题,就要不断学习和总结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保持清醒的人口意识,不要继续盲目地夸大人口的负面效应,更不应该妖魔化以人为主体的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14.
历经沧桑的20世纪已然过去,寄满希望的21世纪终于来临.回顾以往,展望未来,人类社会经过两次世界大热战和一次大冷战的磨难和洗礼后,正在步入愈来愈强劲的和平与发展的大趋势.虽然20世纪未曾发生过科索沃战争、东亚金融危机等激烈动荡,但这只是新旧格局转换时期的若干奏鸣曲.虽然诸多矛盾仍在充分暴露,各种力量加快分化组合,世界难以安宁,世界秩序中的南北矛盾、经济全球化中的机遇与挑战、战略格局中的多极与单极、安全环境中的稳定与动荡、政党政治中的求新与保守等国际关系领域有明显的两面性,但从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和定向转化中,已显现积极因素趋于上风的明显变化.在国际关系各领域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世界总体形势呈现愈益强劲的和平与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5.
我系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于4月25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了“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形势和发展前景”的学术研讨会。应邀到会的中联部、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央党校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踊跃发言,各述己见,发表了许多有创新意义的见解。现根据记录摘要按发言顺序刊载于下(未经本人审阅,如有不妥之处,由整理者负责)。由于时间关系,与会的该所研究人员、国政系的教师、研究生未来得及发言。但他们从上述发言中得到很多启发,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16.
关于21世纪初我国国家安全战略选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初我国国家安全战略选择是近年来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根据"9·11"事件后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就我国在21世纪初的安全选择、安全目标、安全途径等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同时,对我国的安全战略目标、战略方针、实现的手段和途径等明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个正在成长中的世界大国,她应该有自己的世界战略。目前,中国的世界战略目标应该是:打破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建立一个各大国真正平等的多极世界体系,中国在其中应该作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大国发挥作用,为中国在21世纪中叶成为现代化的强国而提供一个和平和对中国有利的世界环境。这将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又一次以强国面目出现在世界的  相似文献   

18.
能有机会在这里向担负着中国明天重任的各位年轻朋友们谈谈我所思考的问题,我感到十分高兴。首先让我自我介绍一下,我是研究近代西欧政治学的历史的,与此同时,我还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出发,从事对现代世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例如民主、民族争端、内战、人与国家等问题的研究。在此之前,我曾有机会就我所研究的主题为北京大学国际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 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报告又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怎么来看我国当前所处的国际环境,这样的国际环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有哪些机遇和挑战,外交工作怎样发挥更有效的作用等等,思考、探讨这些问题,对于认识、把握和利用好“战略机遇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欧颢 《当代世界》2009,(12):66-68
中俄关系的发展在经历了睦邻友好关系、面向2世纪建设性伙伴关系后进入了21世纪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阶段。发展中俄关系不仅成为两国外交关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对于世界的稳定和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两国关系发展的道路走向何方将取决于影响两国关系问题的变化和发展,谋求发展、协调发展、和平发展是中俄两国最大的共同战略利益和互利共赢的持续性保障,是中俄战略关系第二个10年关键期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