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党建》1999,(11)
针对部分国有企业负债率过高、富余人员多。社会负担沉重、技术设备落后等一些突出问题,中央出台了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加大兼并破产重组力度和实行债转股、提高“三条”社会保障线水平等重大措施,这对实现国有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现在的任务是要做好工作,把有关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实行债转股的企业,必须是产品有市场、发展有前景,由于负债过高而陷入困境的重点国有企业。今年争取转600家。现在第一批108家近2000亿元债转股企业的实施方案已经提出。第一家北京水泥厂已于…  相似文献   

2.
债转股是我国企业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政策,其目的是为了帮助一部分产品有市场、发展有前景,但因负债过重而陷入困境的重点国有企业摆脱困境,解决这一些企业负债率过高的问题。通过这项措施的实施,减轻企业债务负担,加大改革力度,强化管理,迅速地使企业扭亏为盈,提高效率,及早实现我国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目标。鉴于债转股是我国在特定时期和特定经济环境下新采取的一项政策性措施,因此,我们在大力宣传债转股,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的同时,也要看到债转股还潜伏着一定的风险,这个“杀手锏”使用得好,可以解决企…  相似文献   

3.
脱困是“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的简略说法。如何理解脱困?一些人把国有企业脱困理解为扭亏为盈。不少国有企业亏损,这是事实,也是它所面临的一个巨大困难。据统计,截止1998年10月底,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亏损面为49%,其中大中型企业的亏损面为55%,小型企业的亏损面为47%。在国有企业总计800亿元的亏损中,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亏损占600多亿元,即3/4强,我省国有企业的亏损情况还要更严重些。从亏损的状况看,国有企业的确相当困难,从…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的基本实现,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反响。下一步新闻宣传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深入展开:宣传国企三年改革与脱困的历程;论述三年脱困目标实现是宏观环境改善、国家政策支持、企业自身努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正确认识国有企业新增亏损问题;改革与脱困促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增长;实施债转股是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一项重要措施;论述国债技改贴息的必要性和积极作用;通过回顾几年来核销银行呆坏账,推进企业破产关闭的做法和成效,论述核呆的必要性和作用,说明拓宽企业退出市场通道、优化企业结构的重要意…  相似文献   

5.
《前线》1999,(11)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在《国际经济评论))1999年第五期上撰文强调,债转股是一项政策性和业务性都很强的工作,如果债转股的机制设计不好,或在实施中出现差错,成为变相豁免企业债务(“债务大赦”)的话,就会有赖帐经济出现的危险。具体讲来,首先,债转股容易给地方政府和企业造成某种程度的债务豁免的预期,他们会千方百计地争取这顿“免费的午餐”。每个欠债不还的亏损企业都可以论证其亏损是国家政策造成的,而不是自身经营的结果。在实践中,我们很难论证哪一笔债务应当豁免,哪一笔应当坚决追回。第二,银行会在债转股…  相似文献   

6.
吉林造纸集团有限公司原名吉林造纸厂,始建于1940年。建国后50年来,这个企业累计形成固定资产近10亿元,上缴利税26亿元,一直是我省和国家的重点企业。从1996年开始,作为吉林省“老字号”的国有企业,吉林造纸厂陷入亏损的泥潭之中。1997年、1998年连续两年亏损严重,亏损额高达2.2亿元,企业生产和经营几乎陷入了绝境。但是,许多职工对企业面临的困境,竟十分淡漠。甚至有人说,即使企业亏的再多,也不能让我们饿死。针对职工的这种心态,领导班子认为,企业要脱困,先要让职工思想“脱困”。因此,他们对全…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提出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脱困目标,对铁路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铁路运输系统是从1994年开始亏损的,到1997年底,累计亏损已达154亿元。尽快扭转亏损局面成为铁路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1997年底,国务院领导同志要求铁路三年扭亏为盈,当好全国交通战线扭亏的突破口,这为推动铁路改革攻坚注入了强大动力。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和国务院领导的指示,打好扭亏增盈攻坚战,部党组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大家认为,铁路三年扭亏为盈,是党中央、国务  相似文献   

8.
“大面积亏损”,这是直辖之初重庆国有企业之“痛”。“7个一批”横空出世,挽狂澜于既倒。让国有企业成功突围;国资委长袖善舞,“渝富模式”和“重庆模式”使重庆国企轻装上阵、集团作战,重庆国企再创辉煌:2006年重庆工业利润跃升为155亿元,10家企业产值超百亿元。  相似文献   

9.
浅析债转股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对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 ,其中一个重要决策就是结合国有银行集中处理不良资产的改革 ,通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方式 ,对一部分产品有市场、发展有前景 ,但由于负债过重而陷入困境的重点国有企业实行债转股 ,解决企业负债率过高的问题。债转股 ,与贴息技改、提高“三条”社会保障线水平 ,被称为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的“三大杀手锏”。所谓债转股 ,即债权转股权 ,就是把企业欠银行的不良债务剥离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将银行与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 ,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持股与被持股、控股与被…  相似文献   

10.
刊中报     
中国经济总量将居世界第四刊中报国企三年脱困目标可以实现国家经贸委负责人在日前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透露,下半年国家将对部分企业银行贷款实行债转股,以此作为化解金融风险、减轻企业负担,推动国企改革与脱困的重大举措。据介绍,这项重大举措将在国家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依法处置银行原有不良资产的基础上,对部分企业的银行贷款,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实行债权转股权,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化解金融风险、减轻企业债务负担、促进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债权转股权是把原来银行与企业间的债…  相似文献   

11.
今年的九届四次人大会上,朱基总理宣布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脱困”的目标已基本实现,但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目标是一个阶段性的胜利,国有企业改革今后仍将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一、“三年脱困”的主要成效国企整体经营情况趋势良好、效益好转。截止到2000年8月底,全国31个省区中,有28个地区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经济效益好转,其中17个地区利润同比增加,6个地区扭亏为盈,5个地区净亏损减少。到2000年8月底止,1997年底的6599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亏损企业,已有3853户正在实现脱困,占亏损企业总户数的58.4%。二、“三年脱困”存…  相似文献   

12.
1997年底,党中央提出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三年脱困目标到今天,国企已为之拼搏了整整三载。脱困任务究竟完成得怎样,这是决策层、理论界、企业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来自国家权威部门的信息表明:截至2000年6月,三年前处于亏损状态的6599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中,已有3626户实现脱困;2473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已有2016家按《公司法》改为公司制,也就是说,至2000年底,国企三年脱困目标已基本实现。高层领导深入基层抓脱困曾长期在国有大型企业和工业主管部门担任领导工作的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往返跋涉…  相似文献   

13.
债转股是我国国企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采取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国企巨额负债问题、推动国企发展并化解银行因不良贷款而可能导致的金融风险。但必须明确,债务并不是也绝不是国企亏损的唯一原因,债转股也只是手段,它不是免费午餐,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在实施这一政策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要求做,要严禁走过场,严防一哄而上,严防一些人把债转股当做最后的晚餐,切忌把债转股变成“躲债赖帐”的新形式。为配合这一措施的有效实施,必须同时找出企业负债与亏损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进行实实在在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使债转股达到预期目的。否则,将会形成新的赖帐机制,债转股达一“杀手锏”可能会落个代价惨重的结局。不论是政府、企业,还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银行,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协同配合,尽心竭力地把债转段与国有企业的整体改革真正联系起来,达到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结合国有商业银行集中处理不良资产的改革 ,通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方式 ,对部分负债过重陷入困境的国有企业实行债转股 ,这是国有企业改革以来 ,国家推出的最有力度的措施之一。如何搞好“债转股” ,笔者就此作粗浅探讨。一、“债转股”肩负着“一石三鸟”的使命债转股作为国际上通行的一种资产重组方式 ,既有利于商业银行进行债务与资产结构调整 ,从而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 ,增强国企竞争能力 ,也有利于企业进行债务与资产结构重组 ,提高企业财务质量 ,摆脱经营困境。首先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后 ,将对企业持有…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目标基本实现 ,被公认为是我国经济的“利好”消息之一。围绕国企“脱困” ,有三个热门话题 :话题一 :国企“脱困”成绩有无水分。按照国家经贸委公布的四组数据 ,国企“脱困”成绩斐然。一是国企利润大幅增长 ;2 0 0 0年全年实现利润预计达 2 30 0亿元 ,比 1997年增长 1.85倍 ;二是大多数行业整体扭亏增盈 ,在国家重点监测的 14个行业中 ,已有包括轻工、机械等 12个行业实现了利润增加或整体扭亏为盈 ;三是 31个省、自治区、市都实现了整体扭亏或盈利增加 ;四是大多数国有亏损企业摆脱了困境 ,到 2 0 0 0年年底 ,国有…  相似文献   

16.
在国企三年改革脱困中,东北制药集团公司从1996、1997连续两年亏损3.6亿元的困境中重新崛起,2000年实现利润突破1亿元,成为国企改革脱困的一面旗帜.是什么原因使得一个濒临绝境的企业在短时间内起死回生并赢得发展?通过对东药改革与发展情况的调查,我们看到,东药集团能够从困境中重新崛起,主要靠的是在人事、用工、分配制度上进行全面的改革,在机制、管理、技术上实施不懈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当代贵州》2011,(19):30-30
都匀汽运公司成立于1957年,是以经营客货运输为主的国有中型运输企业,到1997年底,公司亏损1460万元,负债2400多万元,帐上可用资金仅4300元,企业濒临破产,成为特困企业。1998年,新任领导班子把促进企业脱困振兴作为根本任务,公司党委调整企业经营结构,提出了“发展客运、强化安全、清收欠费、开发三产、精简机构、减员增效”的工作思路,大胆砍掉亏损严重的货运业务,集中人、财、物资源专心做好客运业务。  相似文献   

18.
哈尔滨市共有国有大中型企业192家。列入国家重点脱困的企业有20家,其中大型企业7家,中型企业13家,资产总额58.1亿元,平均负债率达115.9%,1998年亏损额达3.4亿元。这20家国家重点脱困企业,占全省同类企业的24.4%,涉及12个部门(县市)。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和市委统一部署,根据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情况,哈尔滨市对这20家  相似文献   

19.
作为我国传统产业的纺织工业,曾经有过辉煌的发展历史。但自1993年以来,由于多年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产品结构失衡,再加上冗员过多、包袱沉重、设备老化、技术开发能力木足等原因,整个国有纺织工业连年出现亏损,陷入严重困境。到1996年,国有纺织企业净亏损达83亿元,亏损额居全国国有工业首位。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决定把纺织工业作为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的突破口,要求国有纺织企业率先脱困,并把棉纺企业的减亏扭亏确定为整个纺织行业脱困的重点和切入点。具体工作目标是:从1998年起,用三年左右时…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分析国有企业陷入债务困境的原因,找到根源才能有的放矢。其次梳理了针对本轮债转股政策的争论,重点关注谁应该是债转股的企业、如何保证债转股政策实施的效果以及潜在的问题。最后是简要结语,希望能够为辽宁省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