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需要.社会主义义利观必须坚持"义利统一"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主义的义利观祁晓玲义利关系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基本关系,也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人们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义利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义和利的相互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  相似文献   

3.
霍功 《理论探索》2001,(4):45-46
义利观是对现实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反映 ,无论古代重义轻利、近代重利轻义还是社会主义义利统一 ,都有它的社会历史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义利统一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价值取向和义利关系来划分,道德可分为道德主义义利对立观、道德主义义利统一观、功利主义义利对立观、功利主义义利统一观四种类型。从历史角度看,道德主义义利对立观在封建社会起着巨大作用,功利主义义利对立观在资本主义社会起着巨大作用,功利主义义利统一观在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起着巨大作用,道德主义义利统一观则在生产力和人类思想觉悟高度发达的阶段起巨大的作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要突破传统的道义主义原则,而以功利主义作为主要框架。功利主义义利统一观为道德资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其虽然不是最理想的义利观,但它是解决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与资本困境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正坚持"正确义利观"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又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崛起中的大国,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不可能重复西方"逢强必霸"的旧思路。两年前,中国国家领导人明确提出"正确义利观"的大概念,强调我们在国际合作中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这种"正确义利观"的含  相似文献   

6.
姜吉星 《学理论》2012,(12):8-9
"义利观"是关于道德原则与利益,权利与义务等一系列问题的统称,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范畴。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家义利观以其主导地位,在人们心中建立起了根深蒂固而又影响广泛的义利观念。社会主义义利观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新型义利观,在继承儒家义利观优秀传统的同时又进行了必要的理论改造和扬弃,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试论儒家义利价值观及其现代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价值哲学中,义利观是其核心问题。儒家“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时至今日,研究儒家义利价值观,对于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形成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1儒家义利价值观由孔子肇始,经由孟荀的继承和发展,以及董仲舒定于一尊,到程朱...  相似文献   

8.
义利之辨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论题,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临的一大难题。随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对个人利益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谈“利”色变,追求利益最大化成为许多人行为的内在动因和最终目标。但有人却因此走向极端,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义利冲突日渐明显。如何对待义与利,如何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义利观,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笔者认为,在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义利观时,应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一个契合点,既要继承传统观念的合理因素,又要符合现代的精神实质。而先秦儒家的义利观正为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9.
古代义利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田广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义利问题作为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核心,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有的人继续用道义至上的观念评判是非,对人们日益增长的功利心态和行为深恶痛绝;也有的人把功利作为追逐的唯一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转型加速期构建正确的义利观,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应在“义”与“利”的关系上,坚持“贵义重利”、“义利并举”;在谋利的方式上,坚持“合法取利”、“见利思义”;在全社会树立重效率、讲公平,靠效率实现公平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1.
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的义利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大课题之一。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弄清楚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积极探索有效地让人们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的途径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从理论上说,社会主义到底能否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发展市场经济,能不能还坚持社会主义?有些人一直是有疑虑的;从实践上说,有些人把社会主义看成是虚的、市场经济才是实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旗号下搞资本主义那一套。所以,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有社会主义国家的…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推进了义利问题上的创新,主张在发展生产力的现实基础上实现义与利、整体利 益与个体利益的统一,其义利观具有很高的科学含量和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是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内涵、价值目标、价值取向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构建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必须坚持人民民主的根本价值取向,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张永刚 《学理论》2011,(23):235-236
受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有些大学生的义利观被扭曲,大学校园里出现了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一些不良现象。这些现象虽然不是主流,但我们也不能任其漫延,应改进教学方法,以唯物主义义利观、传统义利思想、革命功利主义思想校正大学生被扭曲的义利观,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义利观。  相似文献   

15.
儒家"义利之辩"是儒学的核心学说之一。从孔孟延续至明代,对士和士大夫阶层而言,一直奉行"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相对立的"义利离"之思想宗旨。林东城的"义利观"从"道殊相济,趋利义行"出发,遵循"尚义好礼,以义主利"的原则,进而认为"义利之辩"是"君子进德之几",若能"知止之几",足以"励世廉贪"。林东城是明代新"义利说"的重要代表,突破了传统义利观"义利离"之旧说,由以"士和士大夫"为立教对象转向对"四民"立教,由"义利离"转向"义利合"。士商"异业而同道",士与商社会阶层的交互影响,促进了新的价值观念的产生,对明清儒学的内在转向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取什么样的义利观,在中国思想史上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史称“义利之辨”。这是因为,如何看待义和利的关系,是一个很复杂也很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影响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关系到国家的兴衰、事业的成败。不论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还是在新中国建立前后,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都有不少经验和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该采取一个什么样的义利观逐渐明确起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于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提出:“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这一论断明确界定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当采取一个什么样的义利观,这是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的一件幸事。  相似文献   

17.
来稿摘登     
江苏淮阴市委党校花跃奎:社会主义义利观在义利问题上区分了道德的导向与下限,立足于正当而指向崇高,对少数先进分子和广大人民群众提出了不同的道德要求,对前者的要求远远高于后者。要求先进分子具有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用榜样的力量催人奋进,不断带动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平。而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他们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获得正当的物质利益,是政策和法律所  相似文献   

18.
毛自鹏  舒毅彪 《学理论》2013,(16):21-2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概括和提炼必须坚持辩证的价值哲学:民族性和普适性的统一、学理性和大众性的统一、独立性和包容性的统一、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统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于人民群众的心中,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导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公民道德建设起着方向保证作用、精神激励作用、力量凝聚作用和价值导向作用。要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坚持一元化与多样化的统一、坚持规范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公民教育中,增强针对性,融入和谐文化建设中,注重参与性,渗透于公民道德实践中,提高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思想是对新中国政治发展历程的系统总结,是对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实践的深刻提炼,是对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理论的继承创新。这一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作为根本坚持,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时代坐标、经济基础、社会主体、总体主题、宏伟目标、系统动力、本质规定、推进路径和评价标准,形成了系统的政治发展理论体系。就其基本特色来看,这一思想具有多方面辩证统一的理论特质,其集中体现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机统一,坚持强化党的全面领导与调动各方积极性的有机统一,坚持国家有效治理与人民民主的有机统一,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与发展战略的有机统一,坚持强化顶层设计与重点推进的有机统一,坚持制度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统一,坚持核心价值与扬弃吸收其他价值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