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京昆大师俞振飞在回忆幼年间受到父亲严格的要求时说:“他强调要我认真地‘拍曲子’,就是一遍又一遍地跟他唱同一支曲子。每一支曲子,他要求我唱一百遍以上。如果唱的过程中,有一字一腔被他认为不够准确,就要重唱一百遍,所以,有时我甚至一支曲子唱到四百遍。我虽然从小培养起了对昆曲的兴趣和爱好,但这样几百遍地唱,毕竟感到枯燥乏味。”这里讲的曲子,当然指的是某出戏中的某段唱腔,其中是有人物、有个性,甚至应该是有文采的。但是对于小孩子,一来因为年纪小,对具体的人物感情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二来作为打基础,也不要求孩子一学戏就“直奔”人物,  相似文献   

2.
至善赘言这支苏格兰民歌本来叫《Sweet and low》,《渔妇催眠曲》是我根据歌词杜撰的名字。词跟曲一样优美,我翻译过,用民歌的形式,可惜跟曲子配不上,没法唱。我舍不得这支曲子,给它配上了白居易的《花非花》。既非花,又非雾,似朝云,如春梦,究竟是什么呢?没法追根究底。好在有此一说,欣赏不一定需要理解。原诗句子太少,只好用重复的办法来凑齐。  相似文献   

3.
楚庄 《民主》2000,(11)
前些日子因公到宁波路过奉化,奉化政协副主席斯端伦同志赠我一册浙江省台办主办的2000年6月号的《海峡情》。《海峡情》中有一篇《“教我如何不想他!”》副标题是《斯义桂传奇人生》(作者文楚)。曾被誉为“世界十大歌唱家”之一、“中国第一男低音”的斯义佳,是三十年代的歌唱艺术家。斯义桂成名的主要曲目是《满江红》、《伏尔加船大曲》等,特别是刘半农词、赵元任曲的《教我如何不想他》,更是他最钟情、最爱唱的曲目。从1936年到1991  相似文献   

4.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一曲传统中国民歌《茉莉花》,在万里之遥的肯尼亚唱起。当地时间4月29日上午9点20分,正在肯尼亚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下榻饭店亲切会见了内罗毕孔子学院全体师生,并在现场与师生一同合唱《茉莉花》。当年轻的肯尼亚女学生问:“胡主席,我们刚才唱的《茉莉花》唱得好吗?”胡锦涛亲切地说:“你们唱的《茉莉花》唱得好,唱得有中国味。你们知道吗,你们唱的这首《茉莉花》,就是我“好家乡的民歌。”胡锦涛祖籍安徽绩溪,自小生长在江苏泰州。《茉莉花》的民歌素材在全国各地有几十种不同版本。河北的高亢,青海…  相似文献   

5.
至善赘言又是“乱点鸳鸯谱”,给杜南的《旅夜书怀》配上了一支情歌的曲子。《鲍卡乔》不知是怎样的一部歌剧,作曲者苏培也生疏得很,据说是奥地利人。曲子的旋律可美极了,真挚而委婉,哼了几遍就舍不得放弃。每句乐句都可以分为五个音节,要配自然得配五言。于是我找了许多熟悉的五律五古来  相似文献   

6.
王丰 《党政论坛》2008,(24):46-46
“梅兰梅兰我爱你……”,“你像兰花着人迷,你像梅花年年绿,看到了梅兰就想到你……”,千万别误以为这是情书里的句子,上世纪80年代,这首叫《梅兰梅兰我爱你》的歌曲在台湾大街小巷流行。这首曲子当中的“梅、兰”两字,在岛内暗喻为钱,所以这首曲子也被笑称有“钞票、钞票我爱你”的意思。  相似文献   

7.
记苏金伞     
宋洪 《瞭望》1994,(47)
我认识老诗人苏金伞,已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事了。 40年代初期,我随在河南大学任教的父亲住在伏牛山深处的嵩县潭头镇,那时我刚考上初中,苏金伞是河南大学的体育教师。当时只知道他足球踢得很好,因为中学课本上有清人魏禧写的《大铁椎传》,人们便叫他“大铁椎”。以后,河南大学师生们演京戏,他也经常参加,我就看过他唱的《打渔杀家》、《南阳关》等戏,戏报上还称他是“谭派正宗”。这些是我当时知道的,还有为我所不知道的,便是他已发表了很多新诗。1942年国民党发动反共高潮,驻扎在豫西的汤恩  相似文献   

8.
朱正 《瞭望》1988,(41)
一天,遇到一位青年朋友,闲谈了几句,他忽然说:“那本《社交书信大全》我已经看到了。” 我没有听明白,问:“什么书信大全?” “《社交书信大全》。怎么?你不知道?那里面还编进了你的几封信呢。” 他告诉我,他的同事有这书,他无意中在书里翻到了我的信,还以为我早知道了哩。我确实从来不知  相似文献   

9.
二月下旬,农历“雨水”刚过,大地将从严冬中复苏。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肖铁航新观念书画展》,给首都艺坛和观众带来了一股清新爽人,春意融融的气“行我路,唱我歌” 我国著名画家娄师白先生为此次展览题写了“书画新”三个篆字。肖铁航将书画展自诩  相似文献   

10.
在共和国50年的历史长空中,艺术群星璀璨。而在歌剧表演舞台上,有“乐坛上长青树”之称的李光羲曾经创造了三个不同的“外国小生”形象,从而赢得了“歌剧王子”的美誉;他演唱的上百首中外名曲,更是余音袅袅,脍炙人口。迄今为止,这位已经古稀之年的“歌剧王子”。仍在歇坛上常唱常新,经久不衰。他称得上是中国歌坛上空闪烁着耀眼光芒的“长明星”。“愈听愈爱光羲歌,绿野轻云淌大河。一曲《货郎》抚掌久,几杯《祝酒》醉人多。声应钟吕四方欢,情化顽冥万众和。我愿十年春更美,鲜花敬献舞婆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的一曲题词祝诗,道出了李光羲卓荦不群的艺术风采,也表达了聆听李光羲绕粱不  相似文献   

11.
人在天涯     
去年的《瞭望》周刊第28期刊登了穆青同志的一篇散文,题为《思乡者》。文中写道: 我到巴西访问的第二天,就在一个名叫黑金城的地方,结识了一位特殊的乡亲。……一见面(他)就高兴地用准确的汉语不住地喊着:“您好,中国朋友们!”……然后掏出笔来在自己的葡文名片背后,工工整整地写上“魏世飞”三个汉字交给我,他说,这就是他的中国名字。 ……他说,他就生在中国,从小在天津长大。……他是1953年离开中国的,当时他只有26岁。……他说:“中国是我的老家,今年我已61岁了,离开老家整整35年,心里真想啊!”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收到一份图文并茂的资 料,是《上海梨膏糖的故事》 书稿复印件,书的作者要我写个序言。我被作者的热情所感动,就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说起上海老城隍庙梨膏糖,我马上想到当年“小热昏”边唱边卖梨膏精的情景,似乎那有板有眼、诙谐有趣的沪语说唱声又回响在我耳畔  相似文献   

13.
魏天样 《理论视野》2008,(12):50-51
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百科全书》撰稿人卢梭,以其说真话和卓越的对社会问题的认识而著称于世。他曾坦言:“只有对伟大,对真实,对美好的热爱才能激发起我的才情。”他在撰写《忏悔录》时说,他要“以一种没有先例的真实性来使这本回忆录成为一部无出其右的作品”。该书末尾第—句是“我说的都是真话。”为此,卢梭赢得了世人的称誉。  相似文献   

14.
“悖歌”意在表示对人道主义歌颂中的保留和超越。细读《人道悖歌》一书(华夏出版社1996年版),我深深感到,对人道主义(人文精神)唱“悖歌”,不仅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大量论述作理论依据,有如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新实践作评判标准,而且,作者的理论展述及其方法也确实使人心服:妙哉,人道悖歌!胡先生何以选择了人道主义这个老话头呢?书的后记说,他曾写过一篇《试论人性》的文章,后来便被作为“宣扬人道主义”而遭到批判,这激发了他下功夫钻研人道主义的兴趣和决心。十年磨一剑,霜刃今朝试。胡先生认定,人道主义乃是马克…  相似文献   

15.
求实精神     
田夫 《瞭望》1991,(25)
京剧《曹操与杨修》中有不少惊人之笔,不时令我心潮起伏,感慨良深。然而细一推敲,其实也不必过分为古人担忧,因为毕竟时代不同了。以古鉴今,汲取教训,当无不可;但若机械比拟,生搬硬套,则未免牵强附会,反失其真,也不符古训“温柔敦厚”之旨了。我认为《曹操与杨修》给人启迪最深的地方就是要有求实精神。从大的方面来说,曹操兵败赤壁,急于招贤振汉,正是符合客观实际、贯彻求实精神的表现,——这也正是我们从历史上肯定他是起进步作用的主要原因;可是就他与杨修相处的过程来说,在许多具体问题上,他却屡犯不够求实的错误,而聪明过人的杨修几乎都会识破他的伪装,洞悉他的真情。如果曹操真如剧中所唱的那样“宰相肚里可行  相似文献   

16.
有一幅漫画,题作“会上作报告,会后戴手铐”。内容是某领导这边做完关于清正廉洁、惩治腐败的报告,那边被逮捕了,原来,他就是一个大贪官。 在干部队伍中,像这样只是口头上“唱”廉,而非“倡廉”的贪官不乏其人,原湖北省财政厅厅长曾繁衍就是如此“唱”廉的。案发前他不仅在会议上大谈反腐倡廉,大谈拒腐防变,而且是逢会必讲,每讲必慷慨激昂,必声泪俱下。此外,他还亲自主编了一  相似文献   

17.
郭宝昌,在影视圈里被大家尊称为“宝爷”,不仅在他倾尽毕生心血为我们奉上《大宅门》这部盛筵,更在于他宅心“义”厚的待人处事之道。对于众多明星大腕不计报酬,主动支持《大宅门》这件事,郭宝昌说:“我这人什么本事都没有,就是混了一好人缘,大家伙还觉得我这个朋友值得交,帮他一把吧,就全来了。”  相似文献   

18.
宏图 《瞭望》1991,(32)
《耕堂读书记》,孙犁先生著于新时期。据《内容提要》,“所收四十篇作品,均是作者的匠心之作,体现了他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欣赏趣味。” 按,“深厚功底”云云,似与原著不符。孙先生在《读书记》中一再说明“我经书底子差,很多原文还读不懂”,《庄子》一书,“我不能探其深处,只能探其浅处”,章太炎先生的学术,“因为  相似文献   

19.
《瞭望》1991,(44)
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瞭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和他对我的教诲,我写了《怀念》  相似文献   

20.
今年4月底,上级部门要求我们送一篇上年度劳模的通讯,准备刊登在企业报上。关于这位劳模的事迹,我虽然了如指掌,但是在下笔之前我还是想找本人谈谈。劳模姓黄,刚刚对出头,眉清目秀,身材高大,喜欢穿红色的衬衣和西服。他喜欢唱《咱们工人有力量》这首粗矿豪迈的歌,曾经在单位歌咏比赛中获二等奖。他极爱美,不管在什么场合,只要他感觉到我给他照了相,事后总要向我索要照片。谁会请到,这样一个帅哥儿,居然是煤矿几百米深处掘进队的队长,曾带领二十多名矿工创造了广旺矿务局白水煤矿“三个第一”(连续五年第一个完成矿下达的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