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耿飚是老一辈的革命家,曾经横扫千军,然而在他的回忆录中,很少讲他的金戈铁马,写他的赫赫战功,却说了"一件非常痛心的事"。1991年,已经退下来的耿飚,重返半世纪前战斗过的陕甘宁陇东某县。晚饭后,他住的招待所外忽然人声鼎沸,黑压压来了一群"告状"的老百姓,诉说他们对一些县乡干部的不满,怎么劝说也不肯离开。这个县干群关系的恶化,使耿飚感到震动,也深为痛心。耿飚召集省地县的干部讲了一次话——不批  相似文献   

2.
老一辈革命家耿飚同志的夫人赵兰香曾在回忆文章中讲过一个故事:1991年,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耿飚,到抗日战争期间驻守过的甘肃某县去看望父老乡亲。当晚,耿飚住的县招待所外人声鼎沸,黑压压来了一群告状的老百姓,纷纷诉说他们对县乡干部的不满,怎么劝说也不肯离去。离开那天,耿飚接见了当地所有的主要领导同志。他心情十分沉重地  相似文献   

3.
耿飚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才多了点属于自己的时光,便萌生了去当年战斗过的甘肃看看的念头,特别想看看陇东人民。耿飚和夫人赵兰香是1941年在甘肃庆阳结婚的,金婚之际重访故地更是人生难得之行。到庆阳,耿飚一行住的竟是县招待所。当晚,招待所外人声鼎沸,耿飚叫小女儿耿焱出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女儿回来报告说,外边黑压压来了一群老百姓,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来找耿飚告状的。离开庆阳的那天早晨,耿飚接见了县里所有的主要领导同志,到场的还有甘肃省顾委的负责同志。耿飚心情十分沉重地讲述了一件往事:“50年前,我们三八五旅在…  相似文献   

4.
老一辈革命家耿飙从领导岗位上退下后,同夫人去曾生活和战斗过的甘肃陇东某县,看望父老乡亲。当晚,耿飙住的县招待所外人声鼎沸,黑压压地来了一群告状的老百姓,纷纷诉说他们对县乡干部的不满,怎么劝说也不肯离开。  相似文献   

5.
正1991年,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耿飚赴革命老区看望陇东人民。当晚,耿飚住在庆阳县招待所,群众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看望他,但也有一部分人是来告状的,怎么劝也不愿离去……看到这种情景,耿飚心情十分沉重。在离开的那天早上,耿飚接见了县里的领导,到场的还有甘肃省顾问委员会负责同志。耿飚给大家讲述了一段故事:50年前,三八五旅驻防时,部队的一个战士犯了严重错误,部队决定按纪律枪毙他。当准备行  相似文献   

6.
<正>抗日战争期间,一名战士违反纪律,时任副旅长的耿飚决定枪毙他。数百名群众跪求免其死,耿飚反复讲明八路军纪律,可村民皆不肯起,只得流泪答应其请求。50年之后,耿飚见群众上访,控告干部不尽责,就对干部们讲述了此事,最后痛心地反问:"你们这些党员干部,不管是谁,如果犯了事,群众还会替你们求情吗?"耿飚之问,振聋发聩,令人深思。一直以来,群众信任和依赖共产党,憧憬着自己幸福美好的生活。在革命战争年代里,只要听说  相似文献   

7.
1991年.正值耿飚和夫人赵兰香结婚50周年.耿飚也已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便和夫人赴革命老区。也是赵兰香的家乡,看望曾经血脉相连并肩战斗过的陇东人民。耿飚夫妇抵达庆阳后,耿旅长回来了、庆阳人民的好女儿赵兰香回来了的消息.很快传播开来,大家奔走相告,兴高采烈。当晚,在耿飚夫妇下榻的县招待所门口人声鼎沸,来了一群老百姓,其中大部分是来看望他们夫妇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来找耿飚告状的,怎么劝也不愿离去……  相似文献   

8.
《清风》2018,(1)
正耿飚是谁?何为"耿飚之问"?耿飚是已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解放战争时期,他与杨得志、罗瑞卿领导的"杨罗耿兵团",曾参加过平津战役、太原战役、宁夏战役,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重要贡献。1991年,耿飚回到当年战斗过的陇东某县。话说当地的老百姓听说老首长回来了,纷纷来看望他,还  相似文献   

9.
冯仑 《党建文汇》2011,(5):54-54
老一辈革命家耿飙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同夫人去了甘肃陇东某县,看望父老乡亲。当晚,耿飙住的县招待所外人声鼎沸,黑压压来了一群告状的老百姓,诉说他们对县、乡干部的不满,怎么劝说也不肯离开。  相似文献   

10.
正"我是小小老百姓"陈伯达在中国共产党内擅长搞理论。他从1939年起任毛泽东秘书达31年,新中国成立后其职务最终升至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陈伯达在社会交往中有一个口头禅,那就是"小小老百姓"。他不论遇到谁(包括中央负责人身边的警卫战士),双手一抱拳,张口就说:"我是小小老百姓。"陈伯达太谦虚了吧!人们普遍不这样认为。陈伯达遇到一个熟识的20多岁的警卫战士说,我是"一个小小老百姓"。这  相似文献   

11.
正早在红军时期,耿飚就是名噪一时的人物:担任过红九师、红一师、红四军参谋长,是李聚奎、陈赓、陈再道的好军师;担任过红二师第四团团长,带领这支队伍斩关夺隘,成为中央红军长征的开路先锋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中央军委秘书长,是人民军队历史上著名的"无冕将军"。耿飚的红军生涯,锻造了将军百战名将的军事素养,也折射出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2.
正耿飚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驻外大使,也是著名的"将军大使"。在新中国成立后,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阿尔巴尼亚和中国之间有过一段特殊的关系。但是这种特殊的关系却建立在一种畸形的援助基础之上。耿飚出任中国驻阿大使后,这种状况才引起国内的重视并最终得以解决。毛泽东称赞"耿飚敢说真话,反映真实情况,是个好大使"。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因为他们的支部书记生病了,一天之内村民自发筹集了数万元手术费为他治病,村民们说"就是讨饭也要救他"。当地就有一些干部不由地发出了"假如我病倒了,会有多少村民来救我"这样的感慨!郑九万所做的一切都体现在了村民的回报上,是老百姓心中那杆秤称出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分量。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深刻揭示了"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的丰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半月谈记者在基层调研发现,一些在职干部在公开场合不愿说真话、不想说实话、不敢说心里话,干部"群体失语"现象在基层抬头,值得重视。"这个话题我们就不谈了吧,不好说,说不好。""我们就是做好自己的工作,别的也没考虑那么多。"一些干部在记者承诺以不具名形式反映后,还是说出了了解的迎检乱象。只是不忘再次强调:"一定不能写是我讲的啊。"中部某地一名县级干部讲出了真心话。他在宣传当地旅  相似文献   

15.
"我们县委的工作搞得好不好,不是上级说了算,也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而是老百姓说了算.千好万好,只有老百姓说好才算好.""群众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是评价干部政绩的最有效的标准."隆昌县委书记刘志诚多次在各种会议上这样对干部说.  相似文献   

16.
《湘潮》2017,(10)
<正>1988年5月,一个美国商务代表团访问中国,其中一位先生派人将一张名片送给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耿飚,要求会晤。由于耿飚正有其他活动,这位美国客人的要求未能如愿。离开中国前,他托人转给耿飚一本厚厚的影集,封面上方用中英文写着:"送给我们无所畏惧的领导——耿飚,‘迪克西团’成员赠。"他是谁?为什么这样称呼自己?耿飚也很好奇。翻开影集第一页,一张40多年前自己与一位美国  相似文献   

17.
正我是江苏省无锡市惠山街道金马社区的一名社区干部。近日,在走访离退休干部时,我有幸结识了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离休干部包宗正老人。在包老简陋的住所里,他回忆了自己在抗美援朝期间的经历,讲述了深藏在心底多年的一些故事。"返部"与"归队"包老说,有一次,他所在的部队接到上级命令,要求部队紧急赶到30华里外的战斗前线。他们立即动身,连夜急行军赶路。时间紧迫,部队来不及休息,许多战士的脚底都磨出了血泡,但顽强的意志支撑着他们继续前行。由于行军过快,在到达前线后,首长发现有16名战士走丢了。经过多方打听,才得知这16名战士被扣押在朝鲜人  相似文献   

18.
<正>"自己不致富,不配当支书",这话深深印刻在邹顺明的心里。他说,如果一个不懂经济、不会管理、不善经营的村支书,是很难让村民信服的,只有自己先致富了,才有本领和底气带领村民共同过上好日子。邹顺明说话语速快,办事不拖沓。"我们村里的干部都不用每天坐班,上午开会后就留一人值班。要是都在办公室坐着,能有什么出路?干部也要把自己的产业搞好,才有说服力,不然怎么带动老百姓。"每天一早醒来,邹顺明都会将当天的安排、村里的事务、公司的工作在脑海中过一遍。"只有脑勤,做起事来才能有序。"他将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为"三有三带三  相似文献   

19.
秦戈 《廉政瞭望》2007,(8):34-35
为了抢救一名不幸罹患晚期肝病的反腐"铁纪检",亲情乡情上演爱的接力——人们纷纷为他凑齐手术费,争先恐后为他捐肝,甚至那些被他查处过的干部,也心甘情愿为他捐款祈福……一段荡气回肠的人间真情故事,折射出人民群众对反腐战士寄予的厚望和重托——  相似文献   

20.
耿飚,我国杰出的军事家、外交家。他的一生,经历了数不清的大仗恶仗,惊心动魄,辉煌传奇;他的一生,始终践行"三敢":敢讲真话,敢做实事,敢负责任。在耿飚诞辰100周年之际,本刊特设专栏,以寄托对他的怀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