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这一重大战略目标,必须从文化发展的更高起点出发,把锐意创新作为不懈追求,勇于改革,大胆实践,敢于开拓,积极努力,加快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的步伐,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王国平  袁也 《求索》2013,(5):223-225
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是我国传媒文化“走出去”的绝对优势,如何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再展辉煌.中国传媒文化“走出去”成为当代中国一项急迫的国家战略。本文从分析中国传媒的世界影响力入手,探究了中国传媒文化“走出去”的掣阻与问题,就“走出去”的战略,析论了文化宣传、文化外交、文化贸易、文化品牌、文化人才等六个方面的要务。  相似文献   

3.
董肖 《政策瞭望》2010,(3):41-42
近年来,宁波市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通过多种渠道,大力推动文化企业、文化产品"走出去",既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市场,又向海外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取得了良好成效,受到了省委领导的批示肯定。  相似文献   

4.
赵海滨 《人民论坛》2023,(17):100-103
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脚步的加快和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显得格外必要且日益紧迫。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也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文化符号。进入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取得了重大进展,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格局,但是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推进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顶层设计,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度,加大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力度,创新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策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5.
一、我省文化“走出去’’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省把文化“走出去”作为向世界各国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提升浙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不断加强浙江文化“走出去”的平台建设,为增进世界对浙江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省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丰富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渠道,传播弘扬浙江特色历史文化,既打响了浙汀文化品牌,又扩大了中华文化影响,为树立浙江良好的对外形象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时事报告》2010,(10):F0002-F0002
9月18日,由中国政治学会政治与战略文化专业委员会、中共中央宣传部《时事报告》杂志社、中华文化学院、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以”中华文化走出去: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华战略文化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召开。国家部委相关负责同志、专家学者、企业家共100多人参加了此次论坛,与会代表对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核心元素.走出去的思路及相关政策.进行了深入探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专门为论坛发来贺信。  相似文献   

8.
郭玉兰 《前进》2016,(8):52-54
正"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内容,其中包括文化走出去。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一个长期任务,在当前"一带一路"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新的发展理念指导下,中华文化走出去有了新的使命与新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文化走出去,指出:"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相似文献   

9.
文化国际传播为深化学术交流、增进人民感情、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搭建了平台,提供了动力。新形势下,中国传统文化国际传播要明确定位,创新发展理念,优化传播方式,完善管理模式,实现传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战略以来,中共中央全面吹响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号角,我国还要不要把西方文化“请进来”值得深思。详细梳理中国共产党91年来对“要不要向西方学习”、“怎么样向西方学习”和“向西方学习什么”等问题的论述,可以看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书写了一部不断学习西方器物、制度和观念文化的“三部曲”。这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深刻反思和合理借鉴我们党把西方文化“请进来”的原则、立足点、方针、方式和难点等,对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论述,是做好这项重要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要清醒认识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树立"自信、开放、多样、创新、务实"的文化安全观,大力推进以意识形态安全、核心价值观建设、现代传播能力建设和中华文化走出去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充分发挥国家文化安全在保障国家总体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1]在当今中外经贸紧密合作的背景下,我们要积极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完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16问精彩语录: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为什么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从2003年6月试点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丰硕的成果,党的文化执政能力明显提高。文化体制改革是在改革开放已有30多年的丰富经验,物质基础比较雄厚,同时有先进理论指导的基  相似文献   

14.
杨利英 《人民论坛》2014,(8):186-188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在21世纪初所提出的文化建设方针,对于中国文化的觉醒、复兴、整合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新时期,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幻、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文化“走出去”战略成为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经之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国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包括新闻出版业在内的文化"走出去"亦是如火如荼,其目的在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虽然成绩已是喜人,但我们在沾沾自喜的同时更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的新闻出版业"走出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林彦虎 《桂海论丛》2012,(4):116-120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首先需要达到文化自觉。要达到文化自觉,贵在科学应用相关方法论;把握文化自觉内在物质实践规律,厘清文化自觉内在方法论的两大层次是科学应用相关方法论的前提和基础;实现文化价值,从文化自觉的理论方法论视野出发,不仅需要注重跨学科和跨文化的研究,而且需要辩证的思维与视野以及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有机结合。从文化自觉的实践方法论视野出发,既要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原则,也要注重把握时代脉搏,增强中华文化辐射力,更要做到文化融合科技促进创新。  相似文献   

17.
杨建新 《今日浙江》2007,(18):54-55
近年来,浙江省把文化走出去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来抓,积极配合外交、经贸等活动,大力实施"浙江文化走出去"工程,拓展载体,创新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广泛向世界各国展示了浙江文化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提升了浙江率先发展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8.
曹一宁 《前沿》2013,(12):104-105
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工程,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文化资源不容忽视.海外华商和商会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起着天然桥梁作用.找准“自立”和“融入”的结合度;提升商会影响力,发挥文化使者作用,是面临的两大课题.本文以海外温州商会为例,对海外商会与中华文化“走出去”之关系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统一战线》2013,(1):10-10
江苏省工商联、省民营经济研究会秘书长吴跃农撰文说,十八大报告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给我们很大的鼓舞和激励。民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觉自信,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内生力量。以十八大精神推进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第一要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中国的企业要走出去,必须是民营跨国公司和品牌技术的走出去,必须文化精神的走出去,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去”,“走上去”,发挥我们影响世界的深刻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林 《群众》2013,(9):61-62
近年来,江苏宣传文化系统以文化改革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加快文化“走出去”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对外文化传播、交流、贸易和合作“四轮驱动”、协同推进,文化“走出去”取得了积极进展和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