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建安七子是我国文学史上七颗璀璨的明星,他们的诗歌、赋、散文的熠熠星光虽历经千年而愈加辉煌的原因在于建安七子作品中的时代共性与人文光芒。文章将从建安七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入手对建安七子作品的共性加以分析,以期对后世研究提供进阶之级。  相似文献   

2.
三国时期,在魏蜀吴三国中,曹魏文学独领风骚。曹操作为魏的领袖,他的人格魅力和胸襟气魄体现在正得失、有胸怀、重人才、好文学四个方面,正是这些特质成就了建安文学,并为曹操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古今以来,"建安风骨"成了被普遍接受的命题,实际上建安诗风还有另一种倾向,则是"委婉华妍"。刘勰对建安文学的态度较为复杂,仅把《文心雕龙.时序》篇中所云:"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作为刘勰对建安风骨的注脚,作为建安诗风的概貌,是草率的,也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4.
赵菲 《工会论坛》2011,(5):147-148
人们常以“慷慨”二字来形容曹植的诗风。诚然,曹植的诗歌是志深笔长、梗慨多气的建安诗歌的典型代表。然而,在曹植后期的诗作中,慷慨之气的背后常常充溢着一股深沉凄凉、无可奈何的孤独感。正是这样的孤独感,使得曹植的诗歌显现出内向化特征,更多地表现心灵深处的体验,因而使作品有着更加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深沉悲壮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5.
徐志摩以其独特的浪漫诗风、真挚的情感书写在中国新诗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雪花的快乐》作为徐志摩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性灵自由的歌颂与追求,并以复沓回环的旋律、声韵和谐的节奏实践着诗歌音乐性的创作理念,完成了诗人内在情感与外在音乐形式的互通与转换。  相似文献   

6.
建安诗文的空间迁逝之悲非常突出,其主要原因有三: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生产和生活是很封闭的,人们安土重迁、安居乐业的意识根深蒂固;中国古代社会是典型的宗法制社会,看重具有血缘关系的伦理亲情,植根于故土,情深于亲人;建安时代是历史上最为混乱动荡的时代之一,人们饱受流离飘荡之苦.根据时间的本质,自然和人事的变迁是时间存在的前提和根据.建安时代,整个社会陷入了空前的变动中,自然和人事的迅速变迁,使时间的流逝非常急剧.建安诗文中表现出浓烈的时间迁逝之痛.  相似文献   

7.
一 王维(701~761年),字摩诘,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唐玄宗统治的时代(713~756年),正是盛唐时期,国势强盛,诗歌也是空前的繁荣,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优秀诗人,其中最著名的有;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他们之中,李白是在天宝年间应诏入宫,供奉翰林而暴得大名,杜甫则是安史之乱后才有成就,在较早一些的开元年同,最著名的诗人是王维。 王维多才多艺,诗文、书画、音乐,无一不通。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诗歌对20世纪初在英美诗坛盛极一时的意象派诗歌创作曾产生了深刻影响.以庞德为代表的意象派诗人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接受却是以一种文化误读的形态存在的.对汉字结构、中国诗的格律、诗歌含义等方面产生的误读,成为庞德等意象派诗人进行诗歌革新和创作的灵感源泉,并对当时英美意象诗派的形成和繁荣产生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诗歌与情感的关系问题,是中国诗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命题。西晋诗人陆机在他的《文赋》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著名观点,既反映了时代的风尚,也为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开启了一片新的天地。从诗歌美学的角度对此予以阐释,可以发现,陆机的这一观点,揭示了诗歌在创作背景层面、物我关系层面、语言层面等均与诗人的内在感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就为文学表情论的确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浙江新诗人显示出尤为显著的“引领性”与“群体性”特征。而在现实主义新诗的旅程中,浙江新诗人同样功不可没。他们在复杂变换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拓展了现实主义诗歌,并为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经验,与现代中国庞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群一起终将现实主义诗艺推向了成熟。  相似文献   

11.
建安时期,随着社会思潮的转变和个体的觉醒,女性题材的作品大量出现.作为"建安之杰"的曹植,由于独特的出身、个性和生活经历,其女性题材作品的创作成就尤为巨大,他的弃妇怨女诗不仅在题材内容和手法技巧上具有鲜明的特点,而且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思想观念和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诗歌按照加速度的原理发展,至清代而达到极度繁荣。迄今仍有作品传世的清代诗人,少说也在十万人以上,超过此前历代诗人总和的若干倍。但他们的生卒年,目前能够现成查到的,仅仅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日后像编纂《全清诗》以及地方诗歌文献之类,这都会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因此,从有关原始资料中不断补充考察清代诗人生卒年,的确很有必要。文章以十位杭州诗人为中心,在这方面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爱情主题是中国20世纪女性诗歌创作的第一主题。从20世纪新诗草创时期到世纪后期,女性爱情诗创作从对爱的理性呼唤到情爱的温和抒唱,进而深入到对性爱的神秘探索,直至超越本能的疯狂,实现创造生命本质意义哲学深思,20世纪女性诗歌中最终产生的创作生命的“伟大的疲倦”的雕像,隐示着她们实现本真又超越性爱后的庄严与美丽。这种“人类的思想”正是20世纪女性爱情诗歌的最高境界,它为女性诗歌中这个永恒的话题完成了最美、最神秘的阐释。  相似文献   

14.
西方的现代音乐正经受着后现代主义的批判和颠覆,研究流行音乐文化的现代化不能不考虑后现代主义,中国流行音乐文化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实现流行音乐的现代化。中国流行音乐文化的现代化问题,绝不能离开后现代的语境而喃喃自语,不能不认真对待后现代音乐。  相似文献   

15.
“大学音乐名师”是指能够受到当代大学学子尊敬和爱戴的音乐教育专家和学者。大学对音乐名师的呼唤,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提升音乐教育质量的需要,也是音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趋势。成就大学音乐名师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从事音乐教育教学所必需的音乐专业知识;二是从事音乐教育教学所必需的音乐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6.
贯穿山水田园诗的最大特征是自然。我国古代诗人在宦海沉浮与洁身自好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常把山水田园作为赖以栖息的精神家园。他们在大自然中,假江山之助,以自然景物为材,创造出风格自然平淡的山水田园佳作,反映了诗人的人生价值取向与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7.
与明前期闽派、浙派诗人以全面崇盛唐尊李、杜为主流的诗学观不同,吴中诗人对诗歌的审美取向有着自己鲜明特色,那就是偏重对浑朴自然艺境的崇尚和对韦应物、柳宗元诗歌风格的推尊.他们反对刻意为诗,尊重自由抒发,追求浑朴自然,致赏清雅闲淡的孤情高趣,寄寓不累世务的自由情怀,体味孑立特起的卓绝人格,展现自由创造的潇洒风度,既体现了吴中地区怡情悦性崇尚审美的诗性人文传统和崇尚隐逸向往自由的生活习性,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政治空间挤压下士人的无奈.  相似文献   

18.
浅析钢琴即兴伴奏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琴即兴伴奏是音乐教学活动中经常使用的伴奏方法,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因此使学生尽快掌握钢琴即兴伴奏是音乐教育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声音是稍纵即逝的,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只有引导孩子养成认真倾听音乐的习惯,体会倾听的乐趣,才能真正品味到倾听的快乐,提升倾听的能力。文章从创设倾听音乐环境、学习倾听音乐方法等途径,让孩子学会倾听,提高倾听的有效性,使音乐活动的开展更具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