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群众反映"办事慢、办事繁、办事难"问题,浙江省委、省政府坚持问题导向,在2016年12月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经过多年努力,"最多跑一次"改革已超越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的范畴,从服务理念上升为治理理念,成为一场对政府职能、服务方式、机关效能的整体性变革.最近的第三方评估显示,浙江"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达到92.9%,人民群众满意率达到97.1%.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会、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央深改委会议等多个场合提到这项改革,李克强总理连续两年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在全国推广"最多跑一次"改革作出部署,并多次批示肯定.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浙江省各级民政部门深入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并跃迁至当前的数字化改革阶段,推动了从理念、方式、作风到制度的全方位深层次变革,深化民政法治建设实践。全面推进办事事项标准化建设,统一行政权力规范。统一办事事项目录。"最多跑一次"改革初期,全面清理违反权限设置事项,整合重复、交叉事项,将原汇总的全省220余个事项重新梳理确定为87个。  相似文献   

3.
正基于"放管服"改革的顶层设计,浙江省着眼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积极部署以"四单一网"建设为载体,完善"放管服"改革的平台;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重点,健全"放管服"改革的运行机制,推动地方治理现代化的新发展。作为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能动回应,浙江省以平台建设和机制优化为抓手,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地生根。一、从"四单一网"建设到"最多跑一次"改革  相似文献   

4.
<正>甬政发[2017]19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现将《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7年4月5日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通知》(国办发[2015]86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浙政发[2017]6号)精神,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放管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以来,浙江各地各部门以"最多跑一次"为突破口,面对诸多办事"痛点"、"堵点"、"盲点",跑出了一条条独具特色的改革路子,跑出了改革"加速度"。桐庐县是浙江省"最多跑一次"唯一的县级试点地区,商事改革制度走在了全国前列,是行改体制改革的鲜活样本,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领跑者,为其他地区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以来,围绕"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杭州市顺利推进地名业务"网上办""移动办""就近办""简化办",依托数据化加快"智慧地名"建设,助力"移动办事之城"。"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果一是三网协同,全面开通网上办。完成政务服务网、一窗受理平台和杭州市地名地址管理系统的对接,形成地名  相似文献   

7.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浙江的生动实践,是"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牵动性举措,已成为浙江改革的代名词和金字招牌。近年来,全省各级民政部门积极探索创新,推动民政系统"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2019年,浙江省民政厅立足民政业务多元、对象广泛、需求多样的特点,提出将民政服务"码上办"作为民政系统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载体和抓手,在全省改革大潮中扬起了民政风帆。  相似文献   

8.
"最多跑一次"背景下的网络行政审批改革是浙江省探索政府现代化的重要措施,是实现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有效互动的一场系统性改革。省委书记车俊指出:"要坚定不移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将改革进行到底,以‘最多跑一次'改革引领各方面各领域改革走在前列"。杭州市率先启动网上审批服务改革,为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注入了新动力,推动了"互联网+政府服务"改革发展,为不同地区推广、拓展以及区域综合改革提供了良好典范。  相似文献   

9.
"你用服务的精神温暖了权力的底色,你让法治的红利流进了细微的生活."这段在CCTV2018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礼上的颁奖词,正是获奖者俞韵的生动写照. 俞韵是浙江省人力社保厅政策法规处处长.在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中,她通过召开座谈会、下基层调研、体验办事等方式,组织全省人社系统梳理发布"最多跑一次"事项目录,提出以"三个不提交"精简申请材料,并创新以"八统一"规范办事标准,以便民原则依法削减清理办事各类证明,以"互联网+"减少跑腿次数,推进人社业务向基层延伸,方便群众就简、就近、就快办理.  相似文献   

10.
正没有改革就没有浙江的今天,也就没有浙江的明天。无论是"最多跑一次"的思维方式的变革还是发展方式的改革,生机勃勃的浙江正在书写新时代的新篇章。"没有改革就没有浙江的今天,也就没有浙江的明天。"在浙江省委书记车俊看来,要撬动全面深化改革这一系统工程,"最多跑一次"是重要杠杆和支点。所谓"最多跑一次",即群众和企业到政府部门办事,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  相似文献   

11.
正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总体部署,全面推进宁波市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各项任务,我市印发了《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甬政办发[2018]82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就主要内容解读如下:一、《实施方案》制定背景  相似文献   

12.
<正>甬建发[2017]93号各区县(市)、管委会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机关各处室,委属相关单位: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减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要求,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浙政发(2017)6号)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甬政发(2017)19号)文件精神,现结合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3.
"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浙江的具体实践,是"四张清单一张网""放管服"改革的再深化、再发展。改革推行以来,杭州市公安局迎难而上、创新突破,为助推公安机关"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成立了"最多跑一次"改革专项培训教学团队后奔赴杭州各分、县(市)公安局开展送教工作,有效提升了窗口民(辅)警的服务理念、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从理念上、制度上、作风上,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推进了"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并取得了诸多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的工作成果。为此,本刊特刊发此文供各地公安机关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甬政办发[2017]119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为进一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进一步明确"最多跑一次"改革总体目标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基于一窗受理和数据共享"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持续推进我市  相似文献   

15.
正吉政明电[2018]15号为全面推进"只跑一次"改革,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让服务零距离、服务高质量、服务更高效,省政府决定,向社会公开发布《吉林省群众和企业办事"只跑一次"事项清单(省级)》(第二批),共涉及42个部门333项群众和企业办事事项。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承诺事项的审批服务工作,确保实现"只跑一次"。凡是清单内事项,群众和企业办事无法实现"只跑一次"的,可拨打监督电话投诉举报。特此通告。  相似文献   

16.
随着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服务领域推进,数字技术为浙江社会治理创新带来了五大变革。但与此同时,当前浙江数字技术应用于社会治理面临着应用边界不清晰、外部环境不完善、绩效评价有待进一步科学化等问题。需要从观念、制度、法律等三个层面进行创新,进而实现数字技术和浙江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7.
"最多跑一地"是消民忧、解民愁、纾民困的关键之举,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再发展,它与社会治理现代化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关系。要想让"最多跑一地"变成现实,融入社会治理实践,我们必须要一扇门进出,事情全办清;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一体化联动,全方位延伸;一把手主抓,全要素保障。  相似文献   

18.
<正>居家过日子,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那么,办企业搞经营,开张需要几件事?从注册登记到接电入网,再到跑贷款、买耗材,所涉及的事项更多,远远要比居家过日子复杂。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深刻转变,通过优化发展环境来激发市场活力。比如,江苏着力打造"不见面审批",浙江承诺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上海提出为企业服务,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政府治理革命。近年来,浙江以“互联网+ 政务服务”为抓手,持续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政府数字化转型在审批服务领域率先突破,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20.
正过去到政府部门办事,不少市民都有"走弯路""跑断腿"的体验,还出现了诸如"你妈是你妈""本人还活着"的奇葩证明,这些公共服务流程阻塞的"病灶",大大降低了群众的获得感,也桎梏了市场活力。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去年,党中央发出了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强烈号召,当年5月,我区正式提出要推进"一事通办"改革,力争让群众办事只进"一个门"、只到"一扇窗"、只上"一张网"、最多"跑一次"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