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楠 《瞭望》1988,(47)
在未来21世纪,谁领袖群伦,哪个地区?哪个国家?这里不是指谋求军事政治霸权,而是说主导世界经济、社会走向,站在发展前列。 不少论者看好亚洲太平洋地区,甚至认为未来将是太平洋世纪。许多论者不同意这种看法。无论已经有经济共同体的欧洲,或尚未出现经济集团联合起来的亚洲,均不能独占下一世纪的鳌头。未来  相似文献   

2.
《党政论坛》2013,(14):29-29
“亚洲世纪”是近年国际舆论的热词。自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日本、“四小龙”、中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崛起,及至本世纪亚洲延续了崛起势头,并在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冲击下仍能保持快速发展,这使得本世纪成为“亚洲世纪”的预言有了更多的论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美国经济减速影响日本经济复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经济既与美国经济存在较强的互动性,又与亚洲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美国经济下滑的背景下,日本经济将可能有两种前景:或者被减速的美国经济一起拖下水,或者同亚洲一起站起来。进入21世纪,美国经济减速的趋势日益明显,这说明人们早在美国的“黄金般”的20世纪90年代所持有的担心并非没有根据。日本经济同美国、亚洲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经济减速既直接影响日本经济,也通过影响亚洲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而间接地影响日本经济。美国经济减速对日本经济的影响2000年日本经济显示出一定程度复苏迹象,前3季度都呈正增长,但在2…  相似文献   

4.
马尼拉专电 亚洲经济的迅猛发展举世瞩目,一幢幢现代化的摩天大楼在亚洲的土地上拔地而起,展示着亚洲经济的强劲动力。然而,经济的高速成长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迅速发展的城市化便是亚洲各国面临的首要课题。亚洲最大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开发银行最近举行了系列研讨会,探讨城市化在亚洲的发展现状,趋势,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在20世纪后半期,全球范围内都伴随着城市化的持续增长,亚洲尤甚,据推算,到2015年,全球将有27个人口超过1000万的大城市,其中17个将在亚洲,而上海、加尔各达和孟买将成为人口超过1500万的超级  相似文献   

5.
王涛 《瞭望》2001,(21)
未来20年全球石油资源有保障21世纪,亚洲面临众多的发展机遇,是亚洲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与落后迅猛崛起的时代。据权威机构预测,今后20年,亚洲仍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年增长都将在6%以上。亚洲各国特别是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经济高速发展,不仅将带动亚洲经济的繁荣,而且对世界市场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日关系如何才能像两国领导人所表示的那样,克服困难和问题,保持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这需要有丰富的想像力。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亚洲发生了三个意想不到的巨大变化。第一个就是中国经济、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个是中国经济、亚洲经济的发展已建  相似文献   

7.
美国总统奥巴马今年首次出席东亚峰会。他和国务卿希拉里日前又分别在亚洲发表一系列讲话。奥巴马宣布要向澳大利亚派出驻军2500人,希拉里称21世纪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美国高调重返亚洲和一系列行动,引起世界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三年前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使亚洲经济出现严重倒退。曾有人预测说;复苏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仅仅三年过后,亚洲经济便已走出危机的阴影,出现了全面复苏的迹象。亚洲曾在20世纪后半期创出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奇迹,并在世纪末的三年时间内,迅速渡过金融危机,再次走上新的发展。但是,形势的发展仅仅是刚刚出现转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种种深层次矛盾并没有彻底解决,许多国家还背负着沉重的外债,银行呆坏账居高不下。这些都时刻提醒亚洲国家;不可盲目乐观,路正长,前车之鉴不远。亚洲经济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渡过危机走向复苏,除了得益…  相似文献   

9.
产业转移与承接是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或地区产业发展与经济腾飞的重要因素之一。20世纪后半期,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地区通过产业承接与结构升级,实现了"东亚奇迹"。以亚洲"四小龙"为例,分析探究承接产业转移的现实基础及其实现产业承接的内在机理,可以为我国的产业承接与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模式:世界共同的话题、不同的理解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的深刻变化,西方不少人预测:21世纪是亚洲和太平洋世纪,亚洲太平洋时代正在降临。从那时起,世界关注的焦点就逐渐向亚太地区聚集,特别是中国这个被称为“睡狮”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走向和变化更是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1.
产业转移与承接是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或地区产业发展与经济腾飞的重要因素之一。20世纪后半期,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地区通过产业承接与结构升级,实现了"东亚奇迹"。以亚洲"四小龙"为例,分析探究承接产业转移的现实基础及其实现产业承接的内在机理,可以为我国的产业承接与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冯朝奎 《党政论坛》2012,(16):16-16
正当美国吵着要“重返亚洲”之际,“脱亚”近一个半世纪、原本就身处亚洲的日本却未见其“重返”迹象。现在的日本政府已经很少提“东亚共同体”了。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种对东西方颇有影响的、在历史上早已存在的西方政治思潮——自由主义的发展与变种,即新自由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再次活跃起来,它不仅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拉美部分国家曾造成灾难性后果,在80年代末和整个90年代对原苏联东欧国家曾造成亡党亡国的惨局,而且对两极格局结束后的亚洲国家,尤其是对东南亚国家也曾造成过很大的冲击,即使是对社会主义中国,也带来不小的影响。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并采取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分析方法和科学态度,认认真真地对待之。 新自由主义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单纯的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实践问题,而是发展成为既含有经济学理论与实践问题,又含有国际政治学(属政治学范畴)和媒体新闻学等多种学科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庞杂思想理论体系和实践活动。它涉及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教育学、  相似文献   

14.
泰国和日本均在其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在金融领域遭受重挫,国际热钱的兴风作浪作用不小当20世纪80年代西方人赞叹日本即将取代美国时,日本却遭遇“十年失落”当90年代西方人惊呼太平洋时代即将到来时,泰国等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却倒在了金融灾难之中。新世纪西方人美言:“21世纪将属于中国”,国际游资在一片赞誉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最现实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新飞跃,开启了中华民族复兴史上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新时代,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谱写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宏伟新篇章,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和使命推进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全新阶段,是21世纪的伟大新飞跃,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
我们即将迎来第九个“世界艾滋病日”,人类与艾滋病毒(HIV)的搏斗则已整整十五个年头,但在很多中国人的眼里,艾滋病离自己似乎还有一段距离。而一些国际组织和专家的最新预言却不得不让我们警醒——下个世纪,即21世纪的亚洲,将成为继美国、非洲之后新的艾滋病传播中心。 专家的估计并非空穴来风,在今天的印度、泰国、柬埔寨,人们已开始用“猖撅”来形容其艾滋病毒的感染情况。据测算,本世纪末亚洲将有1000万人感染艾滋病。 而无论是人口地域,还是经济的发展程度,我国都是亚洲最不可  相似文献   

17.
钟严 《瞭望》1996,(23)
克林顿访日后,日美重新确认、加强了面向21世纪的安全关系。日美双方称他们的安全关系是“亚太和平与稳定的基础”。对此,亚洲国家和地区反应各不相同。 朝鲜《今日朝鲜》载文指出,日本要建立日本主导下的亚洲新秩序,是其过去宣扬的“大东亚共荣圈”构想的翻版。他们以“负责亚洲安全”为借口,明目张胆地要从军事上干涉亚洲的危险与冲突地区。他们提出的“对付多样危险论”、“营救海外日本人论”等,“都无非是再度侵略亚洲的借口”。  相似文献   

18.
《民主》2018,(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郑重宣布:"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生机与活力;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扩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由于地图在确定领土主权、开发资源等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各种“地图战”曾在世界多国发生。伦敦大学的国际海洋公约研究学者达德·史密斯说,2i世纪被认为是属于亚洲,因此“地图战”难免会集中在亚洲。随着陆地划界基本确定,  相似文献   

20.
1990年9月22日,印有一轮红日、象征着中国的万里长城和代表亚洲“A”图案的亚运会会旗,将第一次在中国大地上升起。国际奥委会和亚奥理事会的所有成员组织的官员,将应邀分别在萨马兰奇和法赫德亲王的率领下莅临京华,观看数千名亚洲运动员在第11届亚运会上的角逐。 在19世纪90年代初不敢跨出国门登上首届现代国际奥运会竞技场的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第一个金秋季节,却以东道主的身份把国际体育界的群英请到我们的古都北京欢聚一堂。正象许多国际,国内人士所评论的那样,中国已经和正在实现跨越世纪的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