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前线》1960,(8)
一九五九年房山县城关公社南韩继生产队推行了大面积间作复种。他们实行了小麦,麦茬白薯和晚玉米复种间作,春白薯和早玉米间作,玉米和豆子、高粱和豆子间作,谷子、豆子、高粱混间作,甚至在棉花、花生地里利用它们的白背、空隙地间种上了萝卜、芝麻、谷子等。结果,一亩地顶上往年一亩半地用。在八百六十二亩粮食作物土地上,获得了平均亩产八百九十五斤粮食的丰收。还从粮食地里收获了大量蔬菜。  相似文献   

2.
一个危险的信号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焦点,是收入问题。让我们先看一看河北磁县东侯召村一个普通农户给记者算出的收入账:以一亩小麦为例,要投入化肥83元,水电费50元,种子费30元,收割费45元,犁地费30元,播种费10元,农药40元,农业税及三提五统等费用120元,加起来400多元;一亩地按丰年800斤计算,1斤0.50元,也不过400元。种地如何才能赚钱?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透过这一信号,我们看到了一串串沉重的数字。农产品价格:1999年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只相当于1995年的80.3%;2000年上半年,小麦、玉米、稻谷综合平均收购  相似文献   

3.
9月6日,会宁县新添堡乡道口村,61岁的兰金发手捧颗粒稀少的玉米棒欲哭无泪.“6亩山地玉米颗粒无收,7亩川地玉米每亩收获不足200斤.”兰金发算了一笔账,“种一亩玉米,地膜120元,肥料160元,种子80元,今年种了13亩玉米,一共花了近5000元,现在能收回1000元都难.”  相似文献   

4.
正7年前,玉屏自治县皂角坪街道瓮阳村的夏开树兄弟2人从上海引进黄桃,流转300多亩土地种植。近几年,黄桃年年丰收,每年为夏家带来上百万元收入。夏开树的同村长辈杨明玖已经87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村里一亩稻田最多收500斤谷子,而一亩玉米地仅有100多斤产量,除去公粮,所剩无几。能吃饱饭,成了我们那代人最大的期盼。"杨明玖说,上世纪80年  相似文献   

5.
9月,道真自治县平模村的村民格外忙碌,地里种的辣椒成熟了,村民们起早贪黑忙着采摘辣椒. “一亩地能收获3000多斤鲜椒,每斤1.2元,我自己种了2亩,光靠种辣椒一年也能有8000多元的收入.”52岁的村民冯光秋边摘辣椒边说. “上半年,地里种的是花椰菜,花椰菜每亩也有3000多斤的产量,1亩花椰菜能卖2500元.花椰菜收了就种辣椒,家里这几亩地,靠种蔬菜,一年能有过万的收入.”冯光秋说,“以前种玉米,种水稻,一年到头都在忙,年底一算账,根本就不赚钱.”  相似文献   

6.
正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拉长了徐健章夫妇在茶园忙碌的身影。"一天下来,采了6斤左右茶青,直接卖到村里的加工厂能收入300多元。"余庆县白泥镇春景村桥底组村民徐健章种植苦丁茶已有10余年,一年收入最多时能达到近10万元。"在桥底,家家都是茶农、人人都是采茶工。"桥底村民组组长杨光权说,寨子上户户种茶,多则十几亩,少则三五亩。  相似文献   

7.
从1992年到1995年,赤峰市翁牛特旗玉米覆膜面积由3.5万亩增加到7万亩,平均单产达到500公斤以上,旱地覆膜玉米单产增加到400公斤,每亩纯收入180元,解决了7万多贫困农牧民的温饱问题。1996年,翁牛特旗实施水稻种植新技术,一举抛摆秧10760亩,比1995年增加1万亩,实现了大的跨越,每亩增产50公斤以上。1998年,翁牛特旗创建了全自治区惟一的一家水稻种子生产实验示范基地———内蒙古自治区水稻原种场。通过品种更新,每亩收入均在160元以上,仅此一项全旗每年水稻生产总增收1600万元…  相似文献   

8.
最近,泸州市叙永县龙凤乡新松村二组的李祖江在葡萄树下高兴地采摘西瓜,准备上市。“现在呀,土地收入是以前的整整四倍!”他扳指一算,以前种植玉米、红苕等传统农作物,最多每亩收入1000元。  相似文献   

9.
一亩地种庄稼一年下来有多少收成?稍懂行情的人都会算账:一亩玉米大概1000来元钱,一亩水稻1500来元钱,一亩烟叶3000多元钱……然而在郫县。当地农民靠种韭黄,获得了每亩地年收入数万元的良好效益;土地流转,花甲老人每月也有上千元的务工收入。最近,记者切身体会到现代农业产业化带给当地农民的巨大实惠。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45岁的李树敏是花江镇木工村三个孩子的母亲。去年她的丈夫生了重病,寻医问药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最终还是医治无效去世,她家也因此致贫。以前,李树敏家的10亩花椒地收益十分有限。"花椒树有时结,有时不结多的时候,能收百把斤鲜花椒,最多卖几千元,"去年,跟着大家一起去江津学了矮化技术回来后,她就选了1亩多花椒树修剪来试一试。今年,就这1亩地,李树敏收获了1千多斤鲜花椒,收入1万多元。"今年,我又修剪了400多株,还剩二三百株没剪。"李树敏说,因为人手不够,同时剪枝也有  相似文献   

11.
寒冬时节,黔东大地依然山青、地绿、水秀。碧江区坝黄镇木弄村群众满心欢喜,又迎来了草莓采摘季。村民杨军忙得满头是汗,跑前忙后招呼着前来体验田园采摘的游客。“亩产3000斤,今年有望收入达到30万元。”丰收的喜悦,挂在每一位村民脸上,全村发展200亩草莓,人均种植1亩草莓纯收入可达上万元。  相似文献   

12.
正"这片60亩的地原来就是一个河沟,被我们填河造地,其中10亩地用于建家庭农场,一年村里可收入约12万元。其余50亩地种植玉米等农作物,一年村里可收入2.5万元,现在白营子村已从全镇的倒数第一名跃升到前三名……"朝阳县波罗赤镇白营子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国慧敏说。  相似文献   

13.
正仲夏,走进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眼前一片碧绿,微风吹过,绿浪翻滚。烤烟、玉米正是生长旺季,一行一列排得像整齐的哨兵。在花茂村大生旺合作社的稻+蛙基地里,负责人朱大生在查看青蛙的长势。"今年已卖出15万斤青蛙,单价每斤25元左右,毛收入有300多万元。"朱大生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今年是大生旺合作社养殖青蛙的第3个年头,靠着青蛙与水稻共生种养,大生旺已发展成为当地龙头种植养殖企业。"稻+蛙基地共流转土地660余亩,每亩养殖4000斤青蛙,每斤市场价25元,年可获纯利5万元。"花茂村党总支书记彭龙芬说,养殖基地有40多名农民务工,每人月收入超4000元。  相似文献   

14.
在一亩地里种小麦亩产300斤,每斤按5角钱计算,收入150元。如果用一亩地种饲草,可育肥8只羊,每只净赚50元,可收入400元。”这是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张裔炯给市属大通县西山乡农民算的一笔帐。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14,(3)
<正>去年十月,笔者在巴彦淖尔市德岭山镇小康村看到,广阔的田野里呈现出一派秋收繁忙的景象,农民们尽情地享受丰收带来的喜悦。村民王忠卖完最后一袋葵花后,美滋滋地算了笔账:我总共有130亩地,今年种了80亩葵花,50亩玉米,现在玉米还没卖,葵花今天卖完了。1亩葵花打了400多斤,1斤卖到了4块1,葵花总共卖了13万多元钱。"今年还不错,一辆‘现代’是有了。哈哈哈。"王忠喜笑颜开。  相似文献   

16.
15万元,对于富豪们来说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对于一名农工靠种养结合年获纯利15万元来说,却是沉甸甸的回报。拥有这份回报的就是农八师石总场一分场九连农工刘占岑。他有10余间住房,住房的左侧有两个足有2500平方米的圈舍,里面养了100多只鸡和70多头肥猪,圈后有300亩土地全是他的承包田。原先这里是一分场小林场,2000年企业改制,他以10万元的价格获得了这里的经营权,这里只有300亩耕地、十几间破旧的房屋和一座支离破碎的畜圈。2001年他便贷款10万元重新修缮了畜圈,又新建一个畜圈,购买了50只羊、3头奶牛。2002年他又购买了10头母猪,经过他的辛勤劳作。2003年庭院收入加上大田收入达20万元,一举还清了贷款和欠款。2004年他出栏肥猪100头、鸡200只、羊150只,加上种植业收入年创产值30万元,成为连队收入最高的人。 2005年开春,他种植了100亩棉花、10亩葡萄、120亩玉米、70亩黄豆,加上养殖业的收入,全年创产值40万元,除去成本,获纯利15万元。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农三师五十三团工会积极动员鼓励全团职工发展自营经济,使团场提高了经济效益、职工实现了增收。为全团2960户农工划分了18400亩“两用地”,划分率100%,并为每户发放两用地固定证和使用证。团工会看准市场,鼓励农工在两用地种植棉花10792亩,现该团两用地棉花平均单产籽棉285公斤,总产308万公斤,新棉总收入1291.8万元,除去成本784万元,户均收入2648.65元;种植冬、春麦,正播、复播玉米30500亩,单产350公斤,总产1068万公斤,总收入1494.5万元,纯收入747.2万元,户均收入2524.7元,其他作物1850亩,总收入214.5万元。户均种植业纯收入达到5173.35元。  相似文献   

18.
致富门路     
《江淮》2005,(2)
春玉米套种大白菜高产又高效春玉米套种大白菜,一般亩产春玉米600~650千克,春大白菜5000千克,一季亩收入5000元以上。该模式的优点:一是利用生育期长短结合,提高单位面积效益;二是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相辅相成,提高玉米单株产量,又有利于减少大白菜病毒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正"春风行动"正当时,记者走进三穗县长吉镇中远葛根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村民正趁着好天气在田间种植葛根,地里翻土机来回穿梭,村民有的在打坑、有的插苗、有的洒水,分工协作,井井有条,一幅春耕图景呈现眼前。"过去我们这里种植玉米,收入很少只能维持温饱,现在大家都改种葛根收益很高,平均亩产能有4000斤,每亩预计能收入6000元,比种玉米划算,还能通过流转土地租给合作  相似文献   

20.
王金会 《奋斗》2009,(9):51-52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以农业为“主业”的垦区来说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建三江分局正是要抓住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三农”投入的重要契机,破解五个发展瓶颈,化危机为商机,确保今年实现粮食播种面积1000万亩、平均单产1000斤、粮食产量100亿斤、经营利润一亿元、人均纯收入一万元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