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党风建设》2003,(9):28-28
1998年贾亚芳下岗了。有朋友向她建议:“卖凉皮吧,别看一碗凉皮只卖1.5元,利润大着呢!”于是,贾亚芳开始了“市场调研”。她打听到一碗凉皮能赚4毛钱,如果一天卖50碗凉皮,能赚20块钱,一个月就可以挣600多块。她对卖凉皮一下子来了兴趣。投入总共不到  相似文献   

2.
“起死回生”——用这四个字来形容蓟州区东赵各庄镇牛道口村这两年来的变化,最贴切不过。心里有多苦,老卢最清楚。2019年度,牛道口村在评星定级中被评为“无星村”,得知这个消息,“一肩挑”卢德几天没吃好饭:“我们村是经济薄弱村,没啥集体经济,村民一年也就能有个两三万块钱的收入。  相似文献   

3.
天黑了。张全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起了一天窖冰的他这时才觉得身上格外疼痛。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尽管每天累死累活只能挣11块钱,但张全还是很开心,毕竟他能挣钱了。晚上回到家,他累得不想说话,饭也吃不下。父亲心疼地说:“明天就别去啦!”他却倔强地回绝了,第二天依旧带着浑身的酸痛去上工。这样的劳动对他来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形形色色的福利 李老师在某名牌高校附属中学担任多年体育老师,现在每月工资3000多元。不过,相对于他的一些大学同学,他的收入差了一大裁;即使是和校内讲授其他课程的教师相比,他的收入也要低得多。“我不会跳槽,不为别的,就为了我儿子。”李老师说,“儿子马上要上中学了,如果光凭成绩肯定进不了我们学校,不过我们教职工的子女基本上都能进来。”李老师觉得,能够让儿子不用花高价就上个好中学,这比他的大学同学省了很多钱,而且将来上好大学基本上就有保障了,这也能让自己省不少心。“省钱又省心,我觉得比多挣几千块钱值。”  相似文献   

5.
语言艺术     
错误一员工领到工资时发现少了10块钱,便气冲冲地责问出纳员。出纳员:上月多给10块钱你着急了吗?员工:偶尔一次错误可以谅解,第二次却不能容忍。  相似文献   

6.
每当早晨上学时,闻着路边小吃摊上煎饼果子的香味,小悦的心里就特别难受。自从妈妈下岗以后,她已经好长时间都没吃过一顿正经的早饭了,总是把前一天的剩饭热热将就着吃两口。可是她知道不能跟妈妈要,妈妈已经够难的了,每天起早贪黑,一个月才挣600块钱,除去家里租房的450块钱,剩下这150块钱怎么算都不够过日子。  相似文献   

7.
提倡当面批评●李恒敬报载: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到雁北贫困地区检查工作时,发现一位干部不停地吸着红塔山香烟,便问道:“这烟你一天吸几包?”那位干部答道:“自己吸加招待客人,每天吸二三包。”胡富国便当面批评道:“你每月能拿多少工资,花钱这么厉害?这也是一种...  相似文献   

8.
王文忠  刘娟 《当代贵州》2020,(19):75-75
走进黔南州长顺县广顺镇来远村,村民们正在蔬菜保供基地里忙碌着,这是贵阳市对外帮扶重点打造的产业基地。三五分钟后,一垄长大约50米、宽1米的菜地上,两名村民快速地栽上两行整齐的茄子苗。"我们的工资是按件计算,多栽一盘苗,就多几块钱,一天有100元左右的收入,比自己种地划算多了。"来远村村民彭显珍高兴地说.  相似文献   

9.
政府的决策行为往往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如果决策组织过程缺少科学化、民主化、公开化、专业化的制度,那么决策失误的负面效应就会直观的暴露出来。媒体上的一条消息很能说明这个问题,据报道某地政府把建农民别墅,作为农民“奔小康”的达标工程。虽然,农民住着两层半的别墅,却欠下160多万元的建房债。而当地村民的收入主要靠山上的竹笋,现在鲜笋只能卖几毛钱一斤,一年的收入基本上只够吃饭,这与住8万块钱的别墅显然有差距。村民们反映,当初不切实际地住别墅是上面号召的。近几年,不少地方都有因“决策失误”而把“好事”做成了损害…  相似文献   

10.
芥茉 《党课》2012,(9):107-108
“文化能人免费当‘教授’,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学文化、学艺术。”最近,河北省献县西城乡蔡东村的“农民文艺大学”正式成立。“文艺大学”开学第一天,就开了文化、书法和戏曲三个班,200多位喜爱艺术的农民走进了课堂,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年龄最大的七十多岁,最小的才十来岁。  相似文献   

11.
陈英凤 《求贤》2011,(12):49-49
23岁的C是我的师妹,她常跟我说,她的工资很低。她常想.这样的日子是否值得.比如每天斤斤计较地盘算地铁和公交车哪个更加划算.为买不买一辆200块钱的自行车犹豫了好几个月。她害怕回到家乡,害怕和别的同学相比,害怕起步工资太低而让日后的生活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12.
我叫陈云莲,今年43岁,1991年7月入党,是榆树市太安乡太安村前二号屯的农民。 不怕大家笑话,别看我人不起眼,外号就有仨:一个是“陈辣椒”;一个是“陈调度”;还有一个是“陈民政”。 群众管我叫“陈辣椒”,是因为我这几年一直鼓捣辣椒。靠种辣椒,先富了自个家,又富了我们屯,还富了我们乡和其他乡镇的100多户农民。 提起种辣椒,小孩没娘——说来话长。1983年,农村实行了大包干,我种地收入了几千块钱,家里人都知足得没法。可我觉着光靠种粮食富不哪去,总琢磨种点来钱的。1985年底,电视里播了一条广告:黑龙江省望奎县青椒大王蔡景学,种青椒收入好几十万元,现在办班传技术。我一听,就到望奎学习了6天。回来以后,我就开始  相似文献   

13.
“一个没有技能的农民,打工一天也就挣三五十元,掌握了技能,他能挣将近一百元。”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你好!我叫刘钢强,是湘潭县麦子石乡的一个青年农民。去年8月到湘潭市一建筑工地做副工,建筑老板给我的工资报酬是每天工资25元,伙食费自己负担,按做满一个月结算。到了国庆节前一天我拿着2个月挣来的血汗钱,高高兴兴回家过节。在家里过节休息了两天后,于10月3日上午赶  相似文献   

15.
《当代贵州》2008,(11):57-58
“我1个月的退休工资是1200元,我捐一个月的工资。”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六盘水市钟山区积极展开募捐活动,为灾区群众送去一份爱心。募捐活动第一天,一位退休老人就向刚刚放置好的募捐箱捐出了一个月的工资。  相似文献   

16.
“为何长期上访?”“为了三块钱。”“就为这三块钱,耗费了27年,值吗?”。  相似文献   

17.
一是争待遇。一些离退休党员干部自恃“劳苦功高”,存在“我退休了我怕谁”的不良心态。工资待遇、“两费”晚发一天、少发一分都不行。有的不懂工资构成,道听途说某人工资高过自己就心理不平衡,非要找组织讨个说法不可,甚至一些不够级别、不够条件的也向组织提一些超出范围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求贤》2012,(3):40-41
孙楠——锅炉工。学生时代的孙楠囊中羞涩,为了多攒一点零用钱,就到建筑工地帮人推砖,几天下来居然挣了二百多块钱。也算是勤工俭学的模范了。孙楠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司炉工”,说白了也就是锅炉工,后来孙楠到铅笔厂给铅笔刷油漆。成名之前的孙楠是真正的工人阶级。  相似文献   

19.
致富天地     
“解毒”蔬菜有商机蔬菜上的残留农药是让老百姓头痛的事情。如果能为蔬菜“解毒”,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菜,这其中肯定会蕴含商机。四川省长宁县的下岗职工舒泽富与人合伙投资10多万元,购进一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臭氧消毒洗菜机,创办了该县第一个解毒蔬菜配送中心。由于经过解毒的蔬菜表面残留农药降解率达到90%,而且价格和未解毒的蔬菜一样,刚上市就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每天的销售量达到1万多公斤,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  相似文献   

20.
一张四方桌、几把小剪刀、一摞彩色纸、一部手机,“杨玉玲剪纸工作室”就在自家窑洞里“开业”了。墙上、炕上、柜子上、窗户上,都摆满了杨玉玲的剪纸作品,精致的十二生肖窗花几分钟就能剪好,大型的人物、花鸟等一天左右便可完工。“我创作的剪纸作品不计其数,卷起来可以堆满整个窑洞,内容涉及人物、婚庆、花草动物等题材,其中以我们农民生活为主题的最多。”杨玉玲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