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世价值热度:★★★★★观点与主张:"普世价值"论从抽象的人性出发,主张民主、自由、平等是对所有人都普遍适用的价值,否认人的现实阶级性、社会性及历史性。理解这一思潮值得警惕的是,少数国家希望垄断话语权,将他们的价值观强行推销为"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2.
仁学作为儒家伦理思想的精华,呈现出普世性的特点,为当代的普世价值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同时,儒家伦理思想中的"中庸""忠恕"等思想,也闪烁着普世价值的思想光芒。探索儒家伦理思想中的普世性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并没有所谓"普世"的政治制度模式,各国的政治制度模式都是依据各国具体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而确立的。即使是西方主要国家,虽然理论上都搞"三权分立",但具体形式却并不  相似文献   

4.
普世伦理只能奠基在人类本性共同性之上,只有预设并相信人类本性的共同性,谋划和建构普世伦理才有可能;而作为人类本性共同性之一部分的移情能够为普世伦理的建构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移情不仅能够为普世伦理提供基础,而且能够为普世伦理提供资源,还能够为人类道德共识提供方法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普世价值论主张存在超阶级、超国家的,任何人、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认同的价值观念。面对"普世价值"已经成为西方的一种强势话语霸权现状,我们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逐步破除西方"普世价值"话语的垄断,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话语体系,提升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关注理由: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宣扬"普世价值"思潮的人企图把党的十八大精神歪曲为"普世价值",力图在十八大的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中塞进"普世价值"的内容。核心观点:"普世价值"的思潮鼓吹社会主义改革应该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接轨,融入西方文明。新动向:借助一些社会热点,为我所用,这是近期"普世价值"思潮传播中的一个新特点。  相似文献   

7.
刘斌 《前沿》2014,(13):72-73
近年来关于普世价值的顶层讨论逐步式微,这一方面由于普世价值核心概念在本质上同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另一方面源于我国当前改革发展的实践成就进一步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普世价值中的非政治内容并不矛盾。鉴于此,本文从普世价值在不同话语体系的认知差异入手,归纳出当前对于普世价值理解的区别,并在实践维度上就如何科学对待“普世价值”思潮提出不同的举措。  相似文献   

8.
2018年,美国宣布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事件宣告了美式"普世价值论"的自由落体。同时,特朗普支持者的"白人至上"种族主义理论,使"普世价值论"处于低潮期,这也说明"普世价值论"回潮尚待时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西方资本主义不断将其自由、民主、平等价值观宣传为“普世价值”,并在全世界范围内推行,成为了影响世界的重要的价值观.因此,学界对“普世价值”的讨论也形成了相当热烈的景象.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出发,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特点来简单分析什么是普世价值;如何正确看待普世价值以及如何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正确认识西方资本主义所宣传的自由、民主、平等.  相似文献   

10.
李艳 《长白学刊》2012,(6):139-144
"普世价值"被关注,始于世界性交往的深入。面对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不同价值取向、不同意识形态,应以何种文化态度进行对话,是我们必须探讨并给予回答的。首先,批判借"普世价值"推行文化霸权做法,确立自觉的文化态度,尊重多样,追求和谐,实现在理性自觉上的多样和统一、普遍和特殊、交流和坚守的辩证统一;其次,发扬中国的文化态度,中国文化固有的"和"的理念、"通"的思辨、"谐"的状态是我们今日的生存理性,是我们面对世界性对话的文化态度;最后,实现学术的文化态度,以现实为基础,人文为尺度,防止三个误区,形成正确处理价值关系的理性智慧。  相似文献   

11.
《传承》2016,(12)
近20年来,关于"普世价值"的论争不断。人在思维中构想出"普世价值"观念,并把这一观念绝对化、客观化与美化,最终形成无中生有的形而上学美好抽象物。"普世价值"的错误价值观念必将被合理的价值共识所代替,代替"普世价值"观的价值共识必然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美好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2.
普世伦理中的“类哲学”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在芝加哥召开的世界宗教议会大会通过的《走向全球伦理宣言》,首次提出建立一种世界性的普世伦理,而"类哲学"也是世纪之交人学研究领域的显学。从马克思的实践观点出发,深入比较分析普世伦理与"类哲学"思想的异同,有助于探寻人类和谐共生的新的思维理念。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来,"普世价值"在我国思想理论界引起激烈争论.肯定论者认为世界上有"普世价值",就是自由、民主、人权、平等、博爱等.否定论者认为世界上没有适用于所有时代、所有国家的"普世价值",承认"普世价值"的目的是为了在我国推行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把中国引上资本主义道路."普世价值"争论其实是要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斗争,是中国举什么旗的方向之争,是中国走什么路的道路之争,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一场看不见硝烟的交锋.  相似文献   

14.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宇宙观和道德观的集中体现。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儒家"天人合一"思想蕴含了整体、和谐、适度、节用等理念,与现代生态伦理的诸多方面相一致,具有重要启发。在汲取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态伦理智慧时应不断寻求它的现代出路,以实现其与现代生态伦理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普世价值作为斗争的双方,既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又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融通性。因此,我们一方面要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高抵制普世价值中错误思想影响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要包容多样、借鉴吸收普世价值的合理成分,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和谐文化的建设中去。  相似文献   

16.
在2018年,"普世价值论"主要表现为全球化和"逆全球化"博弈更加激烈,世界力量转移加速,全球治理赤字更加突出,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失衡导致"双重标准"凸显,现代化道路选择成为焦点。鉴于"普世价值论"具有欺骗性和迷惑性,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打响,因此,有理有力地批驳"普世价值论"仍然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普世价值"是较早流入我国并影响较大的西方政治思潮,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和人们的思想政治观念带来诸多消极影响。剖析"普世价值"思潮的本质,从其概念本身、逻辑起点和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看都具有虚伪性。"普世价值"对我国的渗透具有国际国内二方面的动因: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给"普世价值"的泛滥提供了滋长的温床;西方国家借助其发展优势、话语霸权及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等强行向他国输入其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8.
普世价值讨论断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戈 《同舟共进》2009,(2):35-37
有没有"普世价值"? 价值,从哲学上考察,反映客观事物对人的特定功用,有使用价值、认知价值、善恶价值、审美价值等多种类型。人们常常在两种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有时,指的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因某人或某一部分人的承认或否认而改变;有时,则指人们的价值观念,即人们对价值的追求、取向或判断,它因人、因地、因时而异,具有主观色彩。"普世价值",亦称"普适价值",意为"全人类适用或共同追求的价值"。前些日子,此词似乎在媒体上颇流行了一阵子。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6,(23)
正任何时代,学术界如果没有办法解释儒家伦理,那个时代,很快就出现危机。蔡当局上台,一再搞"文化台独",支撑社会的力量很快就垮了,根本没有出路,反观大陆积极推动文化复兴运动,聪明的人利用儒家,愚笨的人要消灭儒家。任何一个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如果不能针对时代的要求,对于儒家的伦理与道德提出可以为当代人所接受的完整论述,那个时代中国人的"良知理性"便是分裂的。  相似文献   

20.
从抵制《功夫熊猫》到反对答世价值 2008年的中国,大事很多,四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都是要载入史册的。大事之外,还有一些思想文化事件,也掀起了一定的波澜,比如《功夫熊猫》受抵制,比如普世价值遭反对,都值得历史来思考、辨析与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