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从事实出发是马克思1845年后研究经济学最根本的研究立场。马克思的《资本论》创作是严格从经济事实出发研究经济学的典范,研究和发现经济事实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实现其经济学理论科学性的根本前提。马克思对蒲鲁东从抽象原则研究经济学的立场的批判表明了他对从事实出发研究问题的立场的肯定。马克思不仅自我意识到从事实出发研究问题的极其重要性,而且在《资本论》中以经济事实为根据,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为工人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科学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创立和使用的抽象法是科学的抽象法,不是一般的思维抽象。这种科学的抽象,不仅包含着由事物具体的表象到最简单的抽象规定和由最简单的抽象规定向具体上升这样两个步骤,而且是遵循历史进程来探求事物发展规律,并和阶级分析方法紧密联系着的一种方法。因此,《资本论》中的科学抽象法是一种逻辑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与历史方法相统一的方法,是把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贯串在逻辑思维中的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詹鹏 《传承》2011,(30):32-33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有一段名言:"不研究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它的第一章。"当然,这也不是说,不理解黑格尔的辩证法,就根本不可能理解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和《资本论》。但是,理解了黑格尔的逻辑学,特别是他的辩证法思想,可以使我们更懂《资本论》中各范畴间的辩证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  相似文献   

4.
一百多年前 ,马克思用毕生心血写成了不朽巨著《资本论》。《资本论》论资本 ,既论资本的本质 ,又论资本经营 ,是资本的本质论和经营论的统一。作为资本本质论 ,《资本论》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作为资本经营论 ,《资本论》研究了在存在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 ,投资当作资本经营的必要性 ,揭示了资本经营的一般规律。今天 ,我国经过二十多年改革 ,正在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前进。如果我们撇开资本所反映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 ,深入学习马克…  相似文献   

5.
“总体性”是《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重要概念,青年卢卡奇主要从结构性和历史性两个方面对其作了界定。总体性这一范畴承担了对于辩证法的批判本性的论证,青年卢卡奇从总体性与辩证法的关联入手,试图恢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重释马克思辩证法的先河。青年卢卡奇还从辩证法的实践基础出发,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进行了批判,提出只有通过总体性的辩证法,实现总体性的革命,才能反抗资本主义的总体统治。由于青年卢卡奇对于总体性这一范畴的理解没有超出传统形而上学的范围,因此他最终还是走向了带有悲观色彩的对于人类解放的理想性诉求。  相似文献   

6.
《资本论》中质与量的辩证法,概括地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资本论》将事物是质与量的统一的思想引入经济生活领域,把对经济事物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的分析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了对各种经济事物深入而具体的认识。 读过《资本论》的人都知道,马克思考察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所要揭示的一些重要范畴,如使用价值、价值和价值形式、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等等,都体现着质的分析和量的分析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法国的巴师夏和美国的凯里从抽象的经济和谐原则出发,都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各阶级的经济利益关系根本上是和谐的.凯里认为,美国国内不和谐的经济状况是由于英国大工业的发展对美国国内市场的破坏引起的,因此,他主张美国唯有实行贸易保护才能加速发展美国工业;然而,巴师夏认为法国经济关系之所以出现不和谐,是因为没有实行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因此他建议法国应该实行贸易自由制度.巴师夏和凯里不从经济事实出发而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研究立场是错误的.马克思遵循逻辑和历史相统一,批判吸收了古典经济学家的经济思想,从英国资本主义客观经济事实出发,深刻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必然性,创作了伟大科学巨著《资本论》.  相似文献   

8.
《资本论》作为"千年思想家"马克思倾注毕生心血的杰作,其思想内容博大精深。它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展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前景。《资本论》是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产生的。19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这一学说集中地体现为《资本论》的政治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批判。其中,主要包括三方面密切相关的内容:第一,由商品与劳动规律所揭示,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被异化为"物"的"人"的生存样态,构成《资本论》的"存在论"向度;第二,由货币规律所体现,并在资本主义市场中运转的资本增殖逻辑,构成《资本论》的"逻辑学"向度;第三,由抽象的经济范畴所反映,并在具体的现实中为人们所把握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意义,构成《资本论》的"认识论"向度。马克思正是凭借上述三者的统一,在哲学的视域中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局限性。从而,以政治经济学的话语,阐述了人类解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资本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核心最本质的内容体现了《资本论》对社会主义本质规律的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体现了《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运用了《资本论》关于商品经济的一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分配方式体现了《资本论》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相关规定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关于宏观调控的相关规定性体现了《资本论》两大部类关于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的思想;《资本论》基本原理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表现在一般规律的运用上。  相似文献   

11.
《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是马克思先后计划并写作的两部巨著。《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出版均早于《资本论》的写作和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计划包含了《资本论》的内容,《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过程孕育了《资本论》。《资本论》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一般”相关内容演化发育的结果。《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续篇是《资本论》,《资本论》的“续篇”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册除“资本一般”篇外的其他篇和其他册。《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在写作计划、考察对象、逻辑行程、叙述风格和完成程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政治经济学批判》不是《资本论》的“准备著作”或“手稿”,而是一部未完成的、比《资本论》内容更全面的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巨著。  相似文献   

12.
和汝圣 《传承》2014,(10):86-87
《资本论》作为"资本主义经济论",它的研究方法充分体现和证明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我们理解和认识现行的经济运动规律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本质和一般规律,仍然是我们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工具。同时,《资本论》作为"社会化商品经济论",仍然能够指导我们认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更好地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3.
《资本论》经济伦理视阈下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汉魂 《中国发展》2010,10(3):24-28
该文从《资本论》的人道观、自由观、正义论角度出发,对中国建立低碳经济制度进行分析,认为《资本论》对高碳经济的正义审视仍未过时,对建设中国低碳经济的制度保障也不乏现实的启示性。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作为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有利武器是通过《资本论》最终完成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所做的具有原则高度的批判首先是将资本运动置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生活即资本主义物质生产方式中考察,从而使其批判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的一度"。这一原则高度决定了马克思资本批判的历史向度是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是资本展开的一个"完整而又成熟"的最后形态,从而破除了"普遍永恒资本"的历史魔咒,澄明了资本的现实历史运动。由此,马克思资本批判的价值意蕴即破除资本运动规律的魔咒,破解"历史之谜",从而为人的现实解放即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寻求道路得以最终彰显。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写道:“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对于马克思的这个论断,在我国理论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理解。一方面的意见认为它说明了《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一 为历史比较确立的最基本原则 马克思撰《资本论》的鹄的,是要从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小“细胞”商品出发,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的过程以及它必然灭亡的趋势。但同时也大量地论述了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为什么要如此呢?这正如恩格斯所说:“只知道资本主义的生产、交换和分配的形式是不够的。对于发生在这些形式之前的或者比较不发达的国家内和这些形式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17.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秉持唯物史观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相统一的总体性视域,将货币置于作为有机整体的社会历史发展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揭示了货币所具有的劳动生成性、关系物化性与主体抽象性三重意蕴。从历史总体维度,货币作为社会生产劳动的直接代表与资本增殖中的生产要素构成了货币的生产本源。从结构总体维度,货币作为物化社会关系和劳资关系物化形式体现了货币的关系本质。从价值总体维度,货币作为现实的人的对象化与资本抽象统治的主体存在蕴含着货币的主体本性。马克思的货币概念超越了单纯的经济学、哲学或社会学范畴,上升为总体性、革命性的社会历史范畴,在破解人类历史上的“货币之谜”的同时,也祛除了资本主义的“存在之谜”。  相似文献   

18.
深化《资本论》研究有三个维度:一是深化《资本论》文本研究,在理论体系中准确把握《资本论》的基本观点;二是深化《资本论》续篇研究,沿着马克思的逻辑思路探索"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等三个分册的内容;三是深化《资本论》应用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应用《资本论》的一般规律,发展《资本论》的特殊规律。在三个维度上深化《资本论》研究,可以使《资本论》研究更好地服务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9.
简论毛泽东一元论辩证法理论体系孙继田1981年6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阐述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这为研究毛泽东一元论辩证法理论体系指明了正确方向。1986年8月出版了《毛泽东著作选读》。中...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在论述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时,曾经对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了一个预言:“在资本主义的历史成就的基础上,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资本论》第2卷832页)也就是说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的日益社会化,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必须由劳动者共同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