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54例意外烧死尸体的法医学检验,结合文献进行分析,以供法医学实践参考。1案例资料1.1基本情况54例意外烧死尸体的相关资料均来自上海市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间委托尸体解剖的35起火灾案例。案件性质均认定为意外事故,其中单起事故中死亡2人以上的有8起,死亡人数最多的一起为10人。35起火灾意外中32起发生在居民住宅,且20年以上的老式居民住宅占多数(26起),3起发生在工厂仓库中;起火原因大多为电线老化和电器使用不当(33起),此外还有化学物质爆炸或爆燃等(2起);起火时间多为夜间(28起)。1.2性别和年龄本组案例死者中,男性33例,女性…  相似文献   

2.
广泛软组织挫伤后死亡的案例不同的案情,死因亦有多种可能性.笔者通过对23例此类案例的回顾性研究,探讨其案件特点、死亡原因及检验注意事项.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23例广泛软组织挫伤后死亡案例均为已侦破案件.23例死者中,男性21例,女性2例.年龄在7岁~88岁之间,其中20岁~30岁3例,30岁~40岁11例,40岁~50岁7例,7岁、88岁各1例.23例均选自1998年~2013年本地区案例,所有案例资料包括:(1)调查资料;(2)现场勘查资料;(3)尸体检验资料;(4)物证检验资料.每一案例均经过系统解剖与病理检验,部分案例进行了受伤肢体部静脉血栓的检查.  相似文献   

3.
<正> 对野外白骨化的尸体的死因、死亡时间等项鉴定,存在很大困难,检验工作也容易发生疏漏。本文作者报道2例野外白骨化尸体的法医学检验资料并就此中鉴定有关问题进行讨论。1案例资料 案例1 1997年8月27日,某住宅小区附近的荒地坑洼中发现一具尸体。现场坑洼深1.5m,水深30cm;坑洼底、壁及四周长有杂草及水生植物,近尸体处茂盛,尸骨躯干下方杂草萎黄;在距尸体18m的东面荒地杂草中有一长50cm、直径4cm的圆形木棒,  相似文献   

4.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某年4月15日,某市发生一起特大杀人案,该命案先后发现有3人被杀,经侦查系同一人所为,米某有重大作案嫌疑。在对米某进行布控抓捕时,又在其住处发现第4具尸体(陈某,男性,约40岁),怀疑均为嫌疑人米某所害,对该尸体进行法医学检验。1.2尸体检验  相似文献   

5.
焚毁炭化尸体,是指在火焰、高温作用下,使肌体变为炭化的一种形式。近几年来熏我们对各种原因焚毁炭化的82例尸体,进行了检验方法、个体识别、生前和死后焚毁的尸表、内部征象及损伤等问题的分析,供同行参考。1案例资料82例尸体中,属杀人纵火焚尸2起,死亡共4人,其中男性3人,女性1人,年龄在20~40岁。火灾事故2起,死亡共78人,年龄为20~45岁。其中一起发生在河南某市音像俱乐部特大火灾,死亡共74人,男性63人,女性11人。另一起为意外火灾,死亡共4人,男性2人,女性2人。上述现场中,尸体均被烧焦…  相似文献   

6.
法医检验野外尸体,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是判断死亡方式。尸体有损伤存在时,结合现场情况分析损伤形成机理及过程,是判断死亡方式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本文报道一例野外头部损伤尸体的检验与分析,初步探讨此类尸体死亡方式判断的一般方法。1案例资料2004年9月17日下午,在某公路路基斜坡上发现一男尸。公路南北向,北接一在建的跨河桥,桥面尚未贯通。尸体距桥南端250m,位于路东侧路基斜坡的沟内,头下脚上,左侧卧位。路基沟为雨水冲刷后形成,沟底及两侧均为松软黄土。尸体所在部位及其附近路面未发现血迹,其黄土及可疑碎石经联苯胺试验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7.
<正> 高坠致人死亡的法医学检验案例常见。但人在从起飞刚离地的飞机上坠下死亡的法医学检验案例未见报道。本文作者检验一例,现报道如下。1案例资料 某日,一男青年从一架起飞刚离地的波音757飞机上坠下,落在跑道末段的1/3处,呈俯卧位,以右侧头面部贴地,双上肢分别位于身体两侧,右下肢伸直,左下肢折曲(照片1)。在尸体后方30m处跑道地面上有人体组织及一块2×1cm的骨碎片;飞机右起落架仓的内侧壁上发现与死者所穿鞋鞋印相同的多枚脚印。  相似文献   

8.
<正>"Y-STR"DNA数据库建设及应用在公安破案中可以大幅缩小破案范围至犯罪嫌疑人的父系家族,本县就是利用该系统成功侦破3起命案积案。1案例资料案例1死者王某某,女。2009年4月6日7时40分左右在镇内一小区旁废品收购站发现其尸体。经法医检验系他人杀害死亡。并从被害人所穿衣服、  相似文献   

9.
<正>雷击死亡的案例并不少见,法医学鉴定也不困难,尤其发生在典型的雷雨天气且尸体上有典型的雷击花纹。但对发生在无雷雨天气,又无典型的雷击花纹,易引起较大的争议。现将本文作者曾检见的2例雷击死报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本地区近5年间侦破的382起杀人案件分类统计,分析探讨此类案件的特点,为命案侦破工作提供参考。1资料来源本文报告的382起杀人案例,是本地区2001年至2005年5年间发生并已破获的杀人案件,伤害致死、杀人未遂案例不在统计范围之内。全部案例均根据原始登记、现场勘查笔录、尸体检验鉴定书以及破案信息专报按统一表格登记后进行统计、分析。2资料统计2.1时间分布见表1。表1案例时间分布年份例数年份例数2001 56 2004 832002 63 2005 1082003 722.2死亡人数382起杀人案例中,有402名被害者死亡,其中一次杀死1人的案例有367起,一次杀死2人…  相似文献   

11.
扼颈电击伪装高坠致死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案例资料 1987年9月5日上午6时许,陈某(女)被人发现死于小桥下的干涸水沟内,尸体旁有一辆“飞达”牌41-1型女式自行车。为查明死因,法医于发现尸体4h后对其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2.
1简要案情孙某,男,19岁。2005年6月19日零时至4时许,被他人分3次抽打面部(共计百余次),被打后孙某回宿舍睡觉,当日上午11时许,被人发现在宿舍床上死亡。2尸体检验2005年6月21日进行尸体检验(冰柜保存后解冻)。尸体长173cm。双颞、双面颊部、双耳廓肿胀,其中左颧部伴片状挫伤;左  相似文献   

13.
在法医学尸体检验中,中毒死亡或损伤致死的案例经常遇到,但中毒合并损伤死亡的案例文献报道较少.本文对20例中毒合并损伤死亡的尸检资料加以分析,从判断死亡原因、确定案件性质等方面进行归纳,力图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1 资料分析1.1一般资料中毒合并损伤死亡的案例中,男14例,女6例,男女比为7:3.年龄最大者为67岁,最小的19岁,20~60岁16例.其中农民18例,教师和售货员各1例.1.2中毒、损伤与死亡原因的关系本组案例全部经过系统解剖、毒物检验,除3例检见致命性损伤外,其余17例损伤均匀非致命伤.3例有致命伤的案例中,2例检出非剧毒毒物,为损伤致死,1例检出剧毒毒物,为中毒致死;17例非致命伤的案例均检出剧毒物质,均为中毒致死.  相似文献   

14.
迄今,在我国除少数地区外,由于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法医学尸体检验大多仍限于体表检验或局部解剖,这既不利于死因确定、推断死亡时间、判断死亡方式、以及案件的顺利解决,亦不利于法医病理学水平的提高。常易人为地造成部分死亡案例的死因不明或诊断错误。有学者曾统计185例单纯尸表检验的尸体,诊断的错误率达29%[1]。此系法医病理学尸体检验中一严峻问题。为引起同行重视,作者将近年来我系法医病理学尸体检验工作中遇到的部分案例整理报告如下。案例资料案例1.某公路旁发现一无名男尸,当地法医作体表检验见右骼前上嵴、右髋关…  相似文献   

15.
<正>1案例资料简要案情方某,男,38岁。某日因聚众斗殴被人用三棱刮刀刺伤胸部及左大腿,救治无效死亡。尸体检验死后4h尸体检验。衣着检验:上外穿皮夹克,左胸部、左外衣兜、左袖各有1处破口,分别长1.5cm、0.5cm、2.5cm,右外侧衣兜有2处破口,  相似文献   

16.
<正> 作者在尸体检验工作中发现三例溺死尸体胸肌肌纤维皆有断裂,观报告于下:案例1,女,28岁,未婚,无职业。因患脑炎后精神障碍症,于夜间外出落入池塘内死亡。池塘水深1.6m,水面面积为60m~2,未结冰。尸体检查:尸斑呈淡红色,皮肤呈鸡皮状,口鼻腔内有大量蕈形泡沫,全身体表无暴  相似文献   

17.
张松  梁春亭 《法医学杂志》2003,19(3):183-184
特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大动脉炎,我国并不少见,但在法医检案中较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特发性大动脉炎合并外伤致死的鉴定案例。1案例某男,26岁。某日晚11时左右被多人拳打脚踢后弃至公路旁。次日晨7时许被人发现时已死亡。现场勘查:尸体俯卧于一堆树枝上,尸体旁有呕吐物及蹬蹭足迹。尸表检验:发育正常,体态偏瘦。头枕部左侧有4.5cm×4.5cm的头皮下血肿。面部有散在的条状表皮剥脱,皮下出血。两眼闭合,球睑结膜苍白。两瞳孔等大同圆,直径0.5cm。两鼻孔处附有血痂。口唇稍苍白。左锁骨下窝处有7cm×3cm青紫色皮下出…  相似文献   

18.
<正>1案例资料1.1案例11.1.1简要案情及DNA检验2011年6月某日6时,群众报案称在郑州金水河某桥下河水内发现一具女性尸体。经调查,死者张某系扼颈被害,死亡时间约为案发当日凌晨0~1时许。DNA检验在死者指甲附着物提取到一男性STR(Identifiler试剂盒)和Y-STR(Y Filer试剂盒、17个等位基因),均没有在数据库比中。  相似文献   

19.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某日在某水库内发现1具成年男性尸体,经调查确认,死者现年28岁,已婚,生前与某女护士有婚外恋情。曾先后2次进行尸体检验,各器官淤血,未检见明显机械性损伤。常规毒物分析检验为阴性。肺组织硅藻检验见少量与现场水样相同的杆状羽纹目硅藻,肝、肾组织未检见硅藻。因案件审理需要要求法医再次进行鉴定。1.2尸体检验解剖检验于发现尸体18d后进行。尸体呈中度  相似文献   

20.
在押人犯死亡鉴定案例报告并不多见。现就我们在十余年间实践检案中遇到的 7例在押人犯死亡尸体检验鉴定作综合分析。一般资料(一 ) 7例在押人犯的基本情况7例在押犯人均为男性 ,最大年龄 39岁 ,最小年龄 2 1岁 ,平均 2 7.2 9岁。 3例无业 ,农民、干部、民工、工人各 1例。初中文化 5例 ,小学文化 2例。生前健康状况调查 ,4例健康 ,3例有吸毒史。关押原因 :诈骗 2例 ,盗窃 2例 ,吸、贩毒2例 ,侮辱妇女 1例。其中 5例有前科。关押时间 (关押之日至死亡 ) ,最短者 2天 ,最长者 12 0天 ,平均 42 .5 7天。 (见表 1)表 1  7例在押人犯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