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那拓祺 《理论月刊》2001,46(1):15-17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集中反映,又对社会经济、政治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理论文化成果.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和一切旧的社会制度,代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 ,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 ,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 ,它在本质上是一定社会先进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又对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发展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政治文化尤其是民族地区的政治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先决条件。为此,应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生态经济,优先发展民族地区素质教育,提高和强化少数民族政治认同感和政治信任感,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民族融合,共同建设和谐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随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民族文化是民族中的人生和社会关系的意识,它与民族经济、民族政治是内在统一的,共同构成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民族文化对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和制约的作用,民族经济意识的转变将会促进民族经济的工业化;与工业化不相适应的文化因素将阻碍民族经济的现代化进程;民族文化由少数民族经济所承载,少数民族经济由民族文化界定和导引。民族文化的变革是民族经济变革的先导,是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反映和内在要求;少数民族经济的现代化是民族文化变革的方向。少数民族生产方式的转变将促成民族文化的蜕变,逐渐形成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5.
自近代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以来,如何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中国民族文化究竟要走向何方,一直是引人争议的重大理论课题。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证”,由此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中国民族文化现代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文化观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江泽民同志在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中 ,不仅高度重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而且重视文化 ,提出一系列新理论。这对于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各少数民族群众,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为实现人民解放与民族独立,进而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变革所创造的革命文化,是承载着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追求的先进文化,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族地区红色文化展现出巨大的时代价值,这表现在它既具有增进各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与民族团结的政治价值,又具有强化民族地区红色记忆与精神传承的文化价值,还具有创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与助推和谐的社会价值,也具有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的经济价值。新时代,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应大力弘扬和传承本地红色文化,让其传承价值闪耀伟大新时代。  相似文献   

8.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始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社会政治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任何一种政治发展道路,归根结底都是该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民族文化传统和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等共同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公安研究》2009,(11):88-88
秦刚在《科学社会主义》2009年第2期撰文认为,文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旗帜和力量。在当今世界,文化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在走向世界、实现民族复兴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以自身的文化引领社会进步,构筑精神家园,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影响世界发展。这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0.
覃萍 《求索》2005,(7):63-64,154
民族文化为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提供重要资源,是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的重要基础,能增强民族向心力、凝聚力和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我们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宽松的社会环境,并为各民族文化的现实生存和进一步发展创新提供巨大的空间。要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民族文化,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潜在资源,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各个方面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