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中国非传统安全的研究如果从上世纪80年代末算起已走过了二十余年的时间.期间伴随全球化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历程,非传统安全走过了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自在到自为,从零散到系统,从理论到实践,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应对,从学术探讨到进入国家安全战略的不平凡经历,经过了初步认知、逐步成熟、理性应对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初步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非传统安全理论体系和应对体系,开启了非传统安全中国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政选修课是思政必修课的强力补充和有益延伸。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背景下,各高校积极试水、深化改革、努力创新,孵化带动了一系列创新型思政选修课程,成功打造了特色思政选修金课,从时间、空间和受众三个维度,即"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期到假期"的时间维度,"从线下到线上""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一所高校到校际联合"的空间维度,以及"从受众整体到受众个体""从传播主体到主客互融"的受众维度,有效拓展了高校思政选修课的辐射范围,实现了高校思政教育时间、空间和受众层面的无缝对接,深化了高校思政课育人效果,推动了"三全育人"大思政体系建设,切实增强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历来,毛泽东的诗词多被从政治的角度欣赏,本文从诗词意境和表现方法的角度剖析了毛泽东诗词的大家风范,也从社会和历史的人文角度,在一定范围内分析了毛泽东诗词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改革带来的制度创新和开放引导的文明借鉴,对当代中国乃至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从领导人到制度关注重心的调整、从制度创新再到本质的探究、从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到社会主义的多样化探索等,都围绕制度创新展开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进程。对外开放完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从对抗隔绝到交流竞争的转换,这是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新篇章,由此而调整了与当代人类文明特别是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社会主义运动从批判和抛弃旧世界为主进入整合和凸显当代人类文明先进成果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求实》2014,(9)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在中共文献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都是首次。科学把握这一论断,可以从五个维度进行分析。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维度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从中国共产党思想史的维度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反映了中共治国理政思想的新变化;从中国共产党转型的维度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共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的重要标志;从中国现代化历程的维度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反映了国家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从中国改革历程的角度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反映了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社会主义本质论,和前人相比,有五大创新:即在前提上,实现了从发达论到初级论的突破;在方法上,实现了从定义法到否证法的突破;在角度上,实现了从片面论到协调论的突破;在视野上,实现了从固态化到流程化的突破;在观点上,实现了从特征论到本质论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考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的历史轨迹 ,分别作了三次转变的概括。第一次飞跃经历了从社会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战略中心从城市到农村和从初步的认识到理论的系统化的转变 ;第二次飞跃经历了从革命到建设、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从初步的认识到理论的系统化的转变。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导下 ,探究国情 ,寻求发展中国的道路 ,是体现于两次飞跃中的共同规律。  相似文献   

8.
一、从“三个代表”思想的高度 ,开辟了实现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途径 ;二、从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的高度 ,确立了“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导思想地位 ;三、从整体推进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高度 ,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四、从发展、改革、开放要有新气象的高度 ,制定了我国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战略 ;五、从“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 ,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的高度 ,确立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理论 ,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根本指针。从“建设什么样的党”的角度看 ,“三个代表”是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在新时期的鲜明体现 ;从“建设党干什么”的角度看 ,“三个代表”从党的领导内容和领导本质方面为新时期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指明了方向 ;从“怎样建设党”的角度看 ,“三个代表”从党的建设标准和党的事业标准、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完美统一上为新时期的党的建设提出了科学的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10.
1.科学发展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鲜明地展现了求真务实的理论品质,它不是从主观出发,也不是从理论出发,而是从当今时代特点和中国国情出发,着眼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全面系统地解答了"当代中国如何又好又快地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建设”,就要求党和政府制定反映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社会属性和社会地位的政策与法律,并坚决加以贯彻落实,要引导他们充分认清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提高他们的主体意识和政治觉悟,还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必然结果,来自全球社会主义历史实践的正反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性经济社会结构转型背景下,向全体人民作出的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执政承诺.中国共产党兑现这一执政承诺的主要途径是在意识形态意义上引导全体人民建立一种对小康社会目标的合理社会预期,同时把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根本利益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制度形式展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文化和政治文明建设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学角度看,国民的基本道德素质状况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明水平和社会控制能力;治国的根本在于“治人“,在于通过道德调控,使国民成为具有自觉道德规范意识的文明人;道德约束是社会运行的有效控制力;道德缺失,必然导致国家控制力的减弱;道德精神是一个民族发展自我的内在文化力,是社会进步的公共财富;德法并举是社会进步的整合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构成了完备的治国体系;在社会管理系统中,法治与德治的差别在于,一个是外在立法,一个是内在立法.两大规范体系的统一,共同实现对社会的整合.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城镇非就业人员“失保”成为我国实现“全民医保”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在2007年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在人口大规模流动的情况下,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当前任何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都不应受城乡身份的限制,而应保持一种开放的体系,赋予社会保障主体自由选择的权利,为早日实现“全民医保”提供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它以对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所作的新的诠释和概括,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最终动因论、社会文明论、群众史观以及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建设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相适应的道德体系,不但要提出系统的道德规范,而且要使这些道德规范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人心,由外在的规范转换为内在的良心,使社会舆论与道德良心相互呼应,相互映照。这种道德规范的转变和深入人心,靠什么?靠先进文化。这对于坚定民众的理想信念,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觉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蕴含丰富的正义理论先进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是"三个代表"正义观的社会基础;先进的文化是"三个代表"正义观的精神载体;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三个代表"正义观的伦理实质.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概念,它首先是与传统科学社会主义相比较意义上的发展与创新.传统科学社会主义强调它是无产阶级的解放的科学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凸显它是现实的人的解放学;传统科学社会主义强调只有依靠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强调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形式包括:改革开放是动力基础,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基本途径,各阶级、阶层的和谐与和睦是社会阶级基础,多种所有制共存发展和全民共同富裕是社会经济基础,制度公正和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时期的政府角色新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会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行政生态环境将会发生重大变化,政府治理将会面临新的时代挑战。所以,政府在公共治理中需要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由“财富创造者”向“环境提供者”转变,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治理型政府”转型,由“官本位”向“民本位”回归。实现政府角色新定位,就是要建设服务型政府,要通过“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的行政改革明确政府职能定位,通过大部制推进机构整合改革政府机构,通过完善行政管理制度调整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思想,以科学性为认识基础和历史取向,以人民性为主体定位和民主取向,以实践性为现实依据和文明取向,以开放性为内在动力和发展取向,从而为我们党构建了一个多层次、诸功能的发展创新的完整价值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