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文关怀在人民警察执法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突出立法、执法的人文关怀是法治建设的更高境界,是国家管理水平和国民素质提高的标志。警察执法是国家执法的重要方面。警察要在刑事执法、行政执法、各种便民服务措施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变管理为服务,融服务于执法之中,切实实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警察法治建设的目标体现在法治的诸多环节之中。警察法治建设作为现代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形势下面临诸多挑战。当前警察法治建设在警察立法等各方面都存在着突出的问题。加强和改进警察法治建设应确立警察执法的基本原则,最为关键的是确立法律思维方式为警察执法的职业思维方式,其核心是通过程序正义来实现实体正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加速我国的法治建设、贯彻依法治国的进程中,中国的警察法治建设在不断取得进步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空白,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从警察法治原则出发,通过分析警察法治原则释义中的构词和内涵,介绍警察法治原则在我国和其他国家法律、执法实践和队伍建设中的体现,阐述加强警察法治原则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重要意义和评析应发挥的作用,从而填补这方面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4.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因执行公务而使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频频发生,它关乎着警心能否凝聚,国家利益能否被有效保护的重要问题.但对警察执法权益的保障似乎只在公安内部作出呼应,却没有得到社会群众特别是法学理论界的支持,这与人们对警察执法权益保障的内涵和行政法治进程中对权力控制的理解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有直接的关系.界定警察执法权益的法理概念和行政法基本理论对建立警察执法权益保障制度的指导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保障警察执法权益的法律规范设计.  相似文献   

5.
比例原则是控制警察执法中裁量权行使的基本原则,它使警察执法从形式法治走向了实质法治.比例原则的基本含义学界基本认识一致,比例原则在我国警察法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警察立法、执法、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警察法律实施的各个环节对比例原则加以运用,将对我国警察法律制度的完善和警察裁量权的规范行使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树立和维护警察执法的权威性是法治社会的重要原则和基本特征,是维护良好社会治安秩序的重要保证。但由于警察执法的能力限制,执法缺乏合法性、公正性、严肃性,以及执法形象不佳和对暴力抗法者的打击处理不力,导致了警察执法权威的失落。要树立和维护警察执法的权威性,需要我们在多个方面加以努力和完善,包括国家法制的完备、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和警察自身的示范效应等。  相似文献   

7.
人民警察是执法工作的重要主体,加强警察法治教育尤为重要,可以为法治国家建设作出贡献。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是警察法治教育的前提和依据,警察法治教育研究必将丰富和发展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警察法治教育具有政治性、系统性、专业性的特点,它与法制教育存在根本性区别,这也是处于社会历史转型期的法治教育应该具有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8.
警察法治文化的培育是一项“文化强警”“文化育警”的软实力工程,对警察执法行为规范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加强警察法治文化培育,需要构建以法律思维方式为核心的警察职业思维方式,进一步完善法规制度,形成良性的警察执法运行模式,强化法律教育、培训、宣传,逐步培育警察对法律的信仰。  相似文献   

9.
乡土社会是对中国基层农村社会的本质特征所作的一种概括.乡土社会中的法治结构是国家法与民间法并存的法治二元结构.在现代化法治建设中,我们必须考虑到中国乡土社会的现实状况,在法治二元结构中研究国家法与民间法的相互关系,在重视国家立法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民间法的法治意义,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法治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警察执法的法治方式是以法治思维为先导,以法律规定为依据,遵循和运用法律程序处理和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方式方法。近年来,警察机关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逐步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执法模式,从而也就决定了警察执法行为的法治性必须具备宪法法律规则至上、程序公正优先、制约权力与保障权利等基本特质。基于此,警察执法应该以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为架构,构建相对完备的法治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1.
完善警察执法法律保障--中外警察执法保障法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警察执法保障、减少警察公务伤亡历来是世界各国警界致力探究的课题,而其中保障立法完善和执法有力又是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对我国警察执法法律保障的现状分析及其与外国警察法律的比较研究,可为推动我国警察执法保障的立法完备尽力.  相似文献   

12.
论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私法中法律规避问题的实质涉及法哲学中一对基本价值———正义与安全———的二律背反。本文认为 ,在此问题上 ,法官透过当事人的表面行为探究其内心真意的做法是必要和合理的 ,即个别正义的价值在这个问题上具有优先性。在规避外国法行为效力的问题上 ,通过对法律规避行为的本质 ,其与公共秩序保留的关系及一些实际操作中具体问题的分析 ,得出结论 ,规避外国法和规避国内法的行为一样构成法律规避 ,应受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3.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式转变的必然结果和应然目标,是中国法治发展的时代要求。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式的历史性转变,它对党的领导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与依法治国具有内在的联系,它需要通过特定的具体方式来加以实现。文章论述了依法执政确立的历史根据,阐述了依法执政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它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和实现依法执政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4.
公法与私法初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私法的划分是大陆法系国家公认的基本法律分类 ,这种分类源于罗马法。我国学界对公、私法分类问题经历了从排拒到接受并提倡的转变过程。公、私法分类的历史很长 ,但划分标准一直颇多争议。公、私法在许多重要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质和内涵。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公、私法的界限问题面临新的解说。  相似文献   

15.
任何法律部门的形成,都需要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缺一不可。经济法部门也不例外,它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在市场调节和国家调节的协同作用下形成的。主流经济法学说的确立构成了经济法部门形成的主观条件。经济法部门的形成亦符合法和法学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自身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6.
作为生成并通行于乡土社会大众中有关法律的民间用语形态,谚语是一种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语言表达方式,它以比喻、概括的手法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经验和真实感受。法谚作为民间谚语的一种,深嵌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之中,揭示了很多关于法律的道理,体现着丰富而深刻的民间法思想。它不仅是乡民们对某些社会问题达成的规律性和普适性的共识,更是一种对后人进行指导和鞭策的行为法则。作为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和经验总结,法谚比较全面的反映了法律生活的范围,基本囊括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主要领域和法律现象,体现着传统中国乡民的法律意识和诉讼心态。  相似文献   

17.
由于学者们所秉持的立场不同,对民间法的法源地位的阐释也就不尽相同。从法治发展及其宪制化过程来看,各类民间法的法源地位发生了内部分化,成文化的民间法是法律的正式渊源,而习惯法和准成文的民间法是法律的非正式渊源。基于司法立场的法律渊源理论为法官法源提供了大致的方向,也一般性地规定了民间法的法源地位,然而民间法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境遇时有差异,一定程度地说明了法律渊源理论只能以静态的方式为民间法司法运用提供实体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加大了社会对精通国际经济、国际法律和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目前占学术主流地位的广义国际经济法说已不能满足教育部提出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学科专业和分配教学资源的要求.应将国际商法从国际经济法中分离出来,从而使世界贸易组织法与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和国际税法成为国际经济法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9.
法律的现代化就是使社会生活中的法现代性因素不断增多,以真正体现现代社会生活中法的特征。实现法律的现代化,以现代化的法律促成并维护社会的转型,已成为中国法治建设的不归选择。民法现代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形式因素和事实因素是密切相关、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自然法学为我们提供了民法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分析实证法学为我们提供了民法现代化的表现形式,社会学法学为我们提供了明了法律现实以及实现现代化的有效手段。宽容、综合、整体性应是我国民法现代化应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近代国际法体系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各种历史上的资源。其中,罗马法为近代国际法的成长奠定了理论、制度和法律精神上的深厚基础。首先,近代国际法的概 念和范畴与罗马“万民法”息息相关;其次,罗马法中民事权利主体平等、契约自由、保护私 产、侵权责任等重要的私法原则和制度经由格劳秀斯等近代国际法学家的移植、解释与演绎逐渐演变为近代国际法中的重要规则;更为重要的是,源自罗马法的平等、公平正义等重要法律理念和法律精神在罗马法和国际法的互动影响中,引领着近代国际法在数百年间向着文明与和平的主题不断进化和发展。探讨罗马法对近代国际法成长历程中的多元影响,对于理解国内国际法律秩序,丰富国际法话语体系的内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治方向有重要的启发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