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湘潮》1986,(9)
熊亨瀚(1894——1928):号骥才,共产党员,湖南益阳(今桃江县)人,著名革命烈士。曾留学日本,创办过《资江》杂志,担任过北京《真共和报》编辑、护国军第三路军总司令部秘书等职。1922年以后,  相似文献   

2.
正一日闲来无事,我看了一部印度电影《厕所英雄》。当看到电影里的印度人过着没有卫生厕所可用的日子时,我的心弦被拨动了——30多年前,我的家乡,甚至全国的许多城乡,也处于那种状态之中。1979年夏天,随着天气转热,家乡的露天旱厕散发出令人窒息的恶臭。我和小伙伴在厕所附近捕蝉,就  相似文献   

3.
<正>天气渐暖,出游的人多了起来。游客对景区厕所的"光顾率"也不断提高。国家旅游局也加快了对旅游厕所的整治步伐。日前,国家旅游局下发《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首次对A级旅游厕所提出要求,并进行明确和细化。国家旅游局取消旅游厕所1星到5星的星级评定,从低到高划为A到AAA三个质量等级。《指南》对各级旅游  相似文献   

4.
世界厕所日     
《当代贵州》2011,(33):66-66
世界厕所日是每年的11月19日,是世界厕所组织在2001年举行的首届“厕所峰会”上确定的。30多个国家的500多名代表在新加坡举行了第一届厕所峰会,一直难登大雅之堂的厕所问题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来自新加坡、芬兰、英国、美国、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等国的代表参加了峰会。会议讨论了有关厕所的广泛议题,包括...  相似文献   

5.
一、问:有人说李大钊在留日期间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具体地说是受了河上肇的影响。这种说法被长期引用,并写进一些著作或教科书中。这种说法的确切性如何?应该如何估价李大钊的早期(十月革命前)政治思想? 答:确实有不少人的回忆录中讲过李大钊在日留学期间由河上肇的影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如高一涵、于树德等都有过这样的回忆。但这种说法并不确切。经查证:李大钊在日本私立早稻田大学学习是从1914年初到1916年初,而河上肇从1913年冬至1915年春去欧洲留学,不在日本,回国后担任的是国立帝国大学教授,也不是在私立的早稻田任教。特别应指出的是,那时河上肇并没有“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也没有翻译过《资本论》(翻译是在很多年以后的事)。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在1918年他的著述中,“连一点马克思经济学的影子  相似文献   

6.
《理论与当代》2014,(12):56-56
正张维为在第19期的《红旗文稿》上撰文说,我参观上海世博会时,发现两个细节:一个细节是世博会厕所比纽约三大机场的厕所都干净,另一个是晚上打车状况之混乱令人感到失望,晚上9点从世博会出来打车,大概是管理出租车的人员下班了,一下子失去了秩序,大家都抢着上车。前一个例子说明,只要以某种方式组织  相似文献   

7.
讲排场     
厕所问题虽然上不得台面。但毕竟与人终生为伴,从古至今谁也离不了。远一点的比如《史记》提到夏朝时尚处于穴届时代的“棘羯国”。那儿的人们习惯“作厕于中,环之而居”,也就是把厕所当作生活区的中心,充分展示了厕所以人为本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8.
正莫言说,谈高考,人人痛恨,但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好大学。莫言在《陪女儿高考的这一整天》一文中,写高考这天女儿的心情:"从7点开始,女儿就一趟趟地跑卫生间。我想起了我的奶奶。当年闹日本的时候,一听说日本鬼子来了我奶奶就往厕所跑。解放后许多年了,我们恶作剧,大喊一声:鬼  相似文献   

9.
2015年4月10日,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人民日报》第23版的理论版上发表文章指出,我国实现由旅游大国到旅游强国的“主攻点是什么?不妨推动一场厕所革命”.文章的标题就是《旅游业要来一场厕所革命》.2016年底,全国完成新建和改建厕所4万座.如今的这一场“厕所革命”,不能不让我想起38年前,北京日报社编印的一期反映包括厕所问题在内的外宾游北京八达岭长城遇到种种问题的内参.内参标题是《随外宾游长城看到和想到的……》,期号为“第2466期”,1979年3月9日刊出,作者是北京日报社记者林为民.  相似文献   

10.
正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当日,蒋介石即给毛泽东发去电报,后又连发两封电报,催促国共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一次比一次急切,表现出少有的热情。蒋介石为何如此迫不及待?日本投降蒋介石措手不及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后,美英苏三大国就酝酿着早日结束亚洲的战争,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7月16日,三大国在德国柏林郊外波茨坦召开会议,通过了著名的《波茨坦公告》,其主要内容是:日本无条件投降;实施《开罗宣言》,促  相似文献   

11.
日本公司Toto最近设计了一款智能厕所,如厕时可实时进行身体检查,每座售35万至50万日元(约2.8至4万元人民币)。据报道,这款新型智能厕所可分析如厕者的尿液样本  相似文献   

12.
<正>今天我们似乎都很忙,好像都没有时间去看书。这一幕与两年前我在一家报纸上看到的一名旅居上海的印度工程师写的《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描述的情形极为相似,文章是这样记述的:"我坐在从德国法兰克福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我蹑手蹑脚地起身去厕所。座位离厕所比较远,我穿  相似文献   

13.
"冒死"去日本参赛1971年,"中国将要参加在日本举行的世乒赛"的消息早在2月份就公布在了《人民日报》上,但关于究竟要否参赛的争议还一直未停息过。周总理拍板说:"权衡左右,我们还是应该去参加。"并连夜给毛主席写了一封1500  相似文献   

14.
孔祥有 《党建文汇》2006,(12):18-18
自朝鲜核试验以来,关于朝鲜的新闻在日本媒体上就没有中断过。2006年11月6日,日本周刊杂志《AERA》披露了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身边的重要助手.引起外界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5.
美国共产党前领导人威廉·福斯特曾指出:“在30年代日本进犯和蹂躏中国时期,党竭力反对罗斯福输送废铁和其他军需品到日本去的政策。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曾于1937年分别致函美国共产党,对这种支持表示感谢。”(福斯特:《美国共产党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11月版,第450页)译者在阅读白劳德所著的《人民阵线》一书时找到了这三封信。白劳德于1934~1944年担任美共总书记,他于1927~1928年作为泛太平洋工会书记处书记在中国工作过两年,发表过许多关于中国革命的文章。毛泽东在1945年7月29日《给福斯特同志的电报》中…  相似文献   

16.
日前,日本自由撰稿人高桥在《亚洲时报》发表的题为《日本将成为远东的英国》的文章,引起了各方关注。文中写道,英国是美国在欧洲的最亲密盟友,而日本是美国在亚洲的最亲密盟友,近期美日军事合作明显升温,这标志着美国正在把日本变成“远东的英国”。那么,美日关系能否成为美英那样的关系?日本能否成为“亚洲的英国”?  相似文献   

17.
沙飞与鲁迅     
正沙飞的两篇名作记得2008年4月,我和姐姐王雁在日本东京参加《沙飞摄影作品巡展》开幕式的当天,有位朝日新闻》记者向我提出一个问题:在你父亲的作品中,你最喜欢哪张?我立马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战斗在古长城》了!著名摄影评论家王瑞说过:人类历史上的每一个重要事件,都会留下一帧代表性的图像为其象征符号。这样的史迹图像,必要经过时间的筛选而浮现于人们的记忆中。例如日本侵略中国的代表图像是1937年王晓亭拍摄的《日机轰炸下上海南站的  相似文献   

18.
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有一组反映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大型石雕艺术品——寿山石雕《长征组雕》,由《遵义》(作者:林寿煁)、《巧渡金沙江》(作者:林元康)、《飞夺泸定桥》(作者:林廷良)、《过雪山》(作者: 郭功森)、《过草地》(作者施宝霖)、《突  相似文献   

19.
正文风无小事,为了倡导清新文风,人民网观点频道7月2日起推出"三评浮夸自大文风"系列评论:《文章不会写了吗》《中国人不自信了吗》《文风是小事吗》。文章说,最近在网上,"美国害怕了""日本吓傻了""欧洲后悔了"之类的文章,总能赚取不少莫名点击。然而,纵观这些所谓"爆款"文章,其内容水平却了无新意。文风折射社会  相似文献   

20.
一个仲夏的周末,笔者在北京东城区校尉胡同中央美术学院宿舍,采访了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素描《周总理像》作者伍必端。 伍必端是我国著名的版画家。15岁时就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了木刻作品《血的仇恨》,曾引起哄动。他还创作过《列宁与中国志愿战士》、《鲁迅先生像》等版画精品,获得过中国版画艺术最高奖——鲁迅奖。几十年来,多次在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瑞士、比利时等国举办过画展。 76岁高龄的伍老声情并茂地向笔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