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7 毫秒
1.
正陆羽一生敬茶、爱茶、嗜茶。历经数年研茶事、参茶道、记茶史,写就了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被后世尊称为"茶圣"。陆羽曾说"茶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循着《茶经》的字句,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一一探寻其间所述诸多事物,竟然在贵州的群山村落里找到痕迹。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黔系列"的一份子,黔茶将树立贵州茶产业统一形象,"将茶产业发展进行到底,使茶文化成为贵州新优势",实现"以茶兴业、以茶惠民、以茶养文"目标。"高山云雾出好茶。"贵州是全国唯一兼具"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条件的原生态茶区。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茶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古代的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就是指今天的遵义、铜仁等地。  相似文献   

3.
<正>湄潭县是贵州茶叶第一县,2014年当选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并获得全国重点产茶县第2名。如何扬湄潭茶之名,打造黔茶航母,引领黔茶出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一、充分发挥湄潭茶产业在贵州茶产业发展中的优势(一)茶文化优势湄潭茶在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有记载。清代湄潭眉尖茶成为贡茶。1939年,民国中央实验茶场落户湄潭,开创了近代贵州乃至中国茶科研的示范。1940年,浙江大学西迁带来  相似文献   

4.
石阡是苔茶的故乡。石阡苔茶品质优良,历史悠久。据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记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十一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夷州即今天的石阡县。据《贵州通史》载:“石阡茶,湄尖茶皆为贡品”。  相似文献   

5.
贵茶飘香     
正"茶者,南方之嘉木也……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一千多年前,唐代学者陆羽在《茶经》中这样记载。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树种植已有几千年历史。贵州地处茶树的原产地和起源中心地带,茶树分布广,品种资源多,在茶叶的利用、生产加工、商品流通等方面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区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茶与文化结缘,既是偶然,也是必然。自古以来,茶与文化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没有文化的附丽,茶只是一片树叶,而真正的佳茗,除了其本身绝佳的品质外,与文化结缘,既是偶然,也是必然。茶史黔茶见诸史料已逾1500年,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这样称赞黔茶:"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此后千余年,对黔茶的称道更是屡屡见诸历代文献。  相似文献   

7.
唐《茶经》载,“茶之出……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宋《太平寰宇记》载,“夷州、恩州以茶以土贡”;清《梅移随笔》载,“龙泉产云雾茶,色味双绝”。今有《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明:唐时夷州治所,位今凤冈绥阳镇一个叫城址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秦涛  李唯睿 《当代贵州》2014,(35):52-53
正湄潭农商行把思想统一到"优势在茶、特色在茶、出路在茶、希望在茶、成败在茶"的发展理念上来,全力支持茶产业发展,加大对茶叶产业的信贷投入。发挥信贷资金的资源配置作用,引导和扶持地方特色农业走上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道路,直至其成长为地方经济支柱产业,是一个地方金融机构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湄潭农村商业银行所扶持的客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湄潭县抢抓中央、省、市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和"东茶转移"的发展趋势,坚持"特色在茶,优势在茶,希望在茶,出路在茶,成败在茶"的理念,把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重要抓手,着力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推动湄潭由茶叶大县向茶叶强县跨越。一、围绕转型升级,做足实践文章湄潭把茶产业作为关乎未来全局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进行谋划,提出了"6456"和"两地三区一中心"的发展目标,即力争到2015年,全县实现  相似文献   

10.
“茶之出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即今岑巩、遵义、德江、石阡)……十一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唐·陆羽《茶经》 自从1000多年前唐代茶圣陆羽对黔茶作出文字记载后,北宋《太平寰宇记》、明代《事物钳珠》、清朝《贵州通志》等文献对黔茶的称道之词又屡屡见诸笔端。在视贵州为蛮夷之地的封建时代,对黔茶的推崇在乾隆55年达到了顶峰:茶中佳品“贵定雪芽”被铁定为贡茶。1915年,都匀毛尖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捧走金奖,与国酒茅台比肩飘香,贵州“北酒南茶”一时间名噪中华,风靡欧美。建国后,茶叶是贵州仅次于烤烟、油菜的第三大经济作物,对贵州农村经济的发展贡献良多。  相似文献   

11.
正走遍全国,走向世界,2017贵州茶一节一会在此之上做出努力,多方位助推黔茶出山。绿色是多彩贵州的主色,茶叶是绿色贵州的珍宝。4月28日,2017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贵州茶一节一会)在中国湄潭正式拉开序幕,来自世界各地的"茶友"在此以茶为媒、以茶会友、共话茶事、共谋茶业。根据贵州茶一节一会发布的《贵州茶产业发展报告(2016)》,2016  相似文献   

12.
茶蕴独到     
周开迅 《当代贵州》2012,(23):36-37
“黔中桃李可寻芳/摘茶人自忙/月团犀胯斗圆方/研膏人焙香/青箬裹/绛纱囊/品高闻外江/酒阑传碗舞红裳/都濡春味长”。这是宋代大词人黄庭坚歌咏遵义务川茶的著名词章。800多年后,西迁至湄潭的浙江大学教授苏步青在湄江河畔深情吟唱遵义湄潭茶:  相似文献   

13.
<正>5月28日至31日,2015中国(贵州·遵义)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茶博会")在湄潭开幕,本届茶博会包括大小活动13项,其中,最具规模的贵州省第六届茶艺大赛、"醉美遵义·生态茶香"旅游宣传活动、中国茶叶市场发展高峰论坛、中国茶叶市场专业年会、"标准与中国茶叶的未来"、茶旅一体化参观考察论坛等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友,他们齐聚湄潭,共同论道千古茶文化。  相似文献   

14.
有山皆青,有水皆绿. 湄潭县城东北部,永兴镇坐拥万亩茶海,古韵民居星罗棋布,美不胜收.凭借这方得天独厚的山地特色好风景,该镇围绕"茶海湄潭·古镇永兴"发展定位,着力在新城建设、古镇修复、棚户区整治和村庄区域景观改造等方面下功夫,加速构建宜居、宜业、宜游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15.
正"早就听说湄潭的生态好,空气清新,趁着周末,带着家人,来湄潭享受几天慢生活。"来自贵阳的何先生一家在湄潭度过了一个充满茶香的周末。徜徉茶园间,亲手采摘茶叶;在茶艺师的指导下,学习茶艺茶道;在独具特色的黔北民居乡村旅店吃以茶为主料做的茶菜。一家四口,两天的吃喝玩乐,都围绕茶这个主题,花费不到千元,却给全家带来了美好体验。"和一些大景区相比,这里没有人山人海的拥堵,在茶园漫步,聆听虫鸣鸟叫,与自然是如此的亲近,让灵魂  相似文献   

16.
湄潭翠芽     
正湄潭翠芽产于贵州茶产业第一县——湄潭,是贵州扁形名优绿茶的典型代表。产品选用湄潭苔茶、福鼎大白茶等国家级良种的单芽至一芽二叶初展优质鲜嫩茶青,通过20多道复杂工序加工而成。外形扁平直、匀整、黄绿润,栗香持久,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爽,叶底黄绿明亮。富含氨基酸、多酚类化合物,水浸出物高达40%以上。"湄潭翠芽"于2005年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商标  相似文献   

17.
湄潭县坚守“优势在茶、特色在茶、出路在茶、希望在茶、成败在茶”理念,坚定茶产业“6456”(60万亩生态茶园、4万吨茶叶产量、50亿元茶业综合收入、亩均收入6000元以上)发展目标,大力实施“质量安全、基地提升、品牌打造、市场拓展、茶旅一体”五大工程,交出高分值茶产业转型升级“湄潭答卷”。  相似文献   

18.
<正>湄潭将茶产业确定为主导产业,上下游发力,产业链联动,农文旅融合,以茶产业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围绕茶、做足茶、突破茶”的发展逻辑,推动湄潭县茶产业成为遵义市乃至贵州省农村产业发展的典范。近来,一则“三连冠!湄潭再次荣获‘中国茶业百强县’第一名”的消息在湄潭人的微信朋友圈不胫而走,茶农、茶企、民宿老板等频频刷屏点赞。茶,是湄潭的“饭碗”。全县茶叶种植面积60万亩,“吃茶饭”覆盖了8.8万户35.1万人,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  相似文献   

19.
<正>1月6日,北京老舍茶馆与贵州"湄潭翠芽"战略合作协议在商务部投资促进局和遵义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北京招商引资座谈会上签订,"湄潭翠芽"茶品牌将以老舍茶馆国茶汇成员身份正式入驻。此次合作,旨在贯彻落实贵州省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三绿一红"品牌推广战略以及遵义市抓市场、抓销售、抓品牌的"三抓"要求,在遵义市委、市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北京市西城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通过与老舍茶馆  相似文献   

20.
《当代贵州》2004,(14):53
清康熙《湄潭县志》云:“东有江水流转至县之主脉玉屏山北,经绕县城,转西至南,有湄水桥之水颠倒流合,汇为深渊,弯环如眉,故曰湄潭”,湄潭县因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