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红 《党史纵览》2003,(6):26-28
九旬高龄的杨绛与丈夫钱钟书一样学贯中西.她是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活了一辈子,读了一辈子,写了一辈子.最令人感佩的是,她对名与利看得很淡,立身处世很"特殊"--从不在任何会议上露面,杜门谢客,蜗居书斋,专心治学,过着出世般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求贤》2013,(6):60-61
近日,钱钟书遗孀杨绛反对钱钟书书信手稿被拍卖一事受到外界广泛关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发布消息称,法院已经作出诉前禁令裁定,责令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不得实施侵害钱钟书、杨绛、钱瑗书信手稿著作权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正1935年7月,杨绛与钱钟书结婚后,同到牛津大学求学。两位书生远离家乡,漂洋过海,饮食起居难免手忙脚乱。刚到英国时,房东一日供四餐——早餐、午餐、午后茶和晚餐。钱钟书饮食习惯保守,洋味儿的不大肯尝试,总吃不饱。于是,杨绛想租一套有家具、能做饭的房间。钱钟书则不以为然,认为杨绛又不会做饭,现在至少还能吃现成。  相似文献   

4.
风华绝代钱钟书独来独往在人生的舞台他的神秘一如他的风彩对现代青年来说,钱钟书无疑是一个谜一般神秘而富于魅力的人物。钱钟书的照相机式的记忆力,淹贯中西古今的博学,滔滔不绝的口才,浓郁的机智与谷智,澹泊宁静毁誉不惊的人格,使得他极富传奇色彩,风靡海内外。...  相似文献   

5.
钱钟书在清华大学只教了一年书。1950年仲夏,乔冠华来学校找他翻译《毛泽东选集》(下称《毛选》),要借调。1950年8月,钱钟书奉调进城,到中共中央《毛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1,(1):85-85
丹麦被称为是“全球最快乐的国家”。这种快乐源于高收入,也源于这个国家的清廉.  相似文献   

7.
今天的丹麦被称为全球最快乐的国家。这种快乐源于高收入,源于高福利,也源于这个国家的清廉。全球商务反腐门户丹麦分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延斯贝特尔森是丹麦业界赫赫有名的反腐专家。他说,丹麦对  相似文献   

8.
几年前笔者写了一篇题为《走近钱钟书》的文章,近来阅读陈子谦先生的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作者在该书的跋中谦逊地说:“这本论著里的文字,只算是我在攀登‘钱学’这座宝山时留下的一些深浅不一的脚印。”我更觉汗颜,我那只能算是一种远观,少有入室之谈。很多的人把钱钟书称为文化昆仑,连绵横亘于中华文化广袤的大地上,比喻为一座崔巍的大山,有如杜甫之于泰山“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令后学高山景行,对此我感同身受。首倡钱钟书研究的当是郑朝宗先生,作为第二代钱钟书研究的核心,陈子谦先生不应景,不随风,潜心专注于钱…  相似文献   

9.
姜炳炎 《党课》2013,(12):126-126
作为学贯中西的大师,钱钟书的童心童趣,每每被人称道。钱钟书爱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但与众不同的是,他边看边学边比划,口中念念有词,时而悟空,时而八戒,“老孙来也”“猴哥救我”,一边手舞足蹈,乐此不疲。钱钟书仍嫌不过瘾,又歪歪斜斜模仿小学生字体和语气,写了好几篇短评,起个化名装入信封,扔进邮筒里。  相似文献   

10.
作为钱钟书先生的私淑弟子,笔者感到不仅与<我们仨>有一种书缘,更与"我们仨"有一种情缘.本人愿拣拾起一些记忆的碎片,在"想象与怀意"中连缀起来,奉献给各位朋友.  相似文献   

11.
1969年11月,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工作的钱钟书、杨绛、俞平伯、顾准、骆耕漠、吴敬琏等100多位文化名人和经济专家,被下放到河南息县东岳公社"五七干校"。他们在劳动的同时,也进行着各种思考和创作。钱钟书和夫人杨绛被誉为文坛的"双子星座",钱钟书的传世之作《管锥编》和杨绛的散文集《干校六记》就是在这里孕育而成的。鸿儒俞平伯在这里创作的近百首诗词,描写了当地的田园风光和风土人情;著名经济学家、思想家顾准不但在此写下了《息县日  相似文献   

12.
将就和讲究     
1935年,杨绛和丈夫钱钟书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求学。钱钟书是我国庚子赔款留学的公费生,在牛津却是自费生;而杨绛不忍心向已患高血压的父亲开口要钱交付牛津昂贵的学费和导师费,就做了一名旁听生,听几门课,到大学图书馆自习.  相似文献   

13.
找回自己     
郭庆晨 《奋斗》2002,(5):55-55
杨绛以钱钟书,女儿钱瑗,还有她3个人的名义,把他们的财产还有钱钟书的版税,全部捐献给清华大学,作为“读好书”基金,她在捐献会上的讲话,至为感人。动情之余,也想就“读好书”,说点感想。  相似文献   

14.
学术研究作为个人的精神劳作和自由创造,无法按照统一而固定的模式进行,靠听从政治命令是难以产生优秀的学术成果的。钱钟书在1958年出版了《宋诗选注》。这本书虽然得以公开出版,但仍然带有"潜在写作"色彩,因为钱钟书在写作中巧妙地融入了个人的独特想法。  相似文献   

15.
将就和讲究     
正1935年,杨绛和丈夫钱钟书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求学。当时,手头的拮据让一向节俭的杨绛更加精打细算起来,钱虽少,但她宽打窄用,从未向钱钟书闹过饥荒。他们在房东家住,吃的由房东提供,杨绛从未有过挑剔。而在穿着上,她更是将就,常常只有两套衣服替换着穿,却总是干净爽利。空闲  相似文献   

16.
杨绛先生,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今年7月17日,老先生安然度过百岁生日。老先生一生关心教育,在她90岁那年,也就是钱钟书先生去世后,杨绛先生做了一件感动教育界的事:她决定,把他们夫妇的全部稿酬,捐献给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励基金。  相似文献   

17.
声音     
《党课》2007,(7):125-125
“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睛才看得见的。” ——钱钟书  相似文献   

18.
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生于江苏无锡,幼承家学,天资过人,青少年时代就练就了文史方面的“童子功”。1933年钱钟书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两年后到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抗日战争期间归国,曾在多所大学任教。1953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  相似文献   

19.
今年上半年,逃离“北上广”这句口号在北京等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中流传开来。但与之相对的是,无论是在大学毕业生眼里,还是农民工的心中,“北上广”依然是他们最向往的城市之一。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去。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中国特大城市在当代青年人心中,如同钱钟书笔下的围城一样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三年是新中国反腐倡廉历史中最有研究价值的时期之一。这种价值既源于该时期反腐倡廉工作取得的成效,更源于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尚不健全的条件下,中国反腐倡廉战略和策略的选择及其对当前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