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正>怀素,唐代人,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怀素幼年好佛,十岁出家为僧。少时在念经参禅之暇研习书法,因贫穷无纸墨,为练字种了一万多棵芭蕉,以蕉叶代纸,勤学精研,写废笔头无数,埋为“笔冢”。怀素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其草书被称为“狂草”,与唐代另一位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自叙帖》是怀素草书的代表作,纸本,纵28.3厘米,横775厘米,共126行,698字。《自叙帖》书于唐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真迹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相似文献   

2.
“当代文化愚公”李公涛,是开封中国翰园碑林创建人,又是一位著名的书法艺术家。他在篆、隶、楷、行、草书方面的书法造诣都很高,尤其擅长草书。他书写的岳飞的词《满江红》气韵生动,神采飞扬,大有张旭、怀素之风,赤诚之情,充满字里行间。“怒发冲冠凭栏处”几字,仿佛一位怒目而视的将军;  相似文献   

3.
《求实》2014,(Z1):295-296
<正>沈约《宋书》卷九十三《隐逸·陶潜传》:"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萧统《陶渊明传》:"渊明不解音律,而畜无弦琴一张,每适酒,辄抚弄以寄其意。"房玄龄《晋书》卷九十四《隐逸·陶潜传》:"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这几处权威性的记载,不仅令人确信无疑,而且颇使人遐想不已,不禁为陶渊明之"风流"所倾倒。这几处记载  相似文献   

4.
《党的建设》2014,(4):43-43
战国时期秦文“隶变”过程中的潦草化倾向促进了隶书、草书的分途发展。秦汉早期,一种书写简易快捷的隶草书体己经初具规模。许慎所言“汉兴有草书”即此。东汉赵壹《非草书》一文曾对当时盛行的“草书热”加以批评。文中生动描述了时人学习章草的盛况,却对“草本易而速,今反难而迟”的现象感到困惑不解。从书法艺术发展进程来看,章草是衔接隶书和今草、行书的重要环节,也是以其独特魅力引发书法艺术全面自觉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怀素字藏真,俗姓钱,唐代永州人(一作长沙人)。他很小的时候就当了和尚。虽习佛事,却酷爱书法,故“经禅之暇,颇好笔翰”。通过勤学苦练,怀素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怀素学书治学的刻苦精神是十分感人的。因家境贫寒,无法备纸,他就在自己房子的四周广植芭蕉,数至万余株。芭蕉叶既宽又长,而且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以之代纸,可以反复挥毫书写。芭蕉株高叶茂,他的房子掩盖在一片翠绿笼罩之中,因自号其居曰“绿天庵”。蕉叶虽多,但怀素仍然感到书写材料不足,于是又制作了一个大木盘和一块方木板,漆上漆,以之练字。写了擦,擦了又写,长年累月的擦…  相似文献   

6.
文化毛泽东     
陈龙 《学习月刊》2010,(3):54-55
早在井冈山从事革命斗争的时候,毛泽东就幽默地宣称,我要用“文房四宝”打败“四大家族”。这是毛泽东的文化自信。长征路上,毛泽东率部队经过娄山关.在一块刻着“娄山关”三个大字的石碑前,驻足良久,并反复用手抚摸临摹。“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总之日如其人而已。”毛泽东的草书大气磅礴,果敢自信。恣意汪洋。如他的一生,敢为人先.不拘一格。影响毛泽东书风的是两个长沙人.一个是欧阳询.一个是怀素。  相似文献   

7.
“亮子,你去通知月子,下午村民会上你俩抓阄吧。”旮旯村妇女主任连洁显很无奈地对本村侄子肖亮子说。亮子“嗯”了一声,就一颠一颠地通知张月子去了。旮旯村属于毛乌素沙漠的边缘地带,偏僻闭塞,山大沟深,是世界上黄土层最厚的地方。水资源极其贫乏,且十年九旱,水贵如油。最近妇联实施的“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工程,着力解决北部山区的人畜饮水问题。旮旯村被分配了投资新建两口母亲水窖的名额。但村上20来户人家,给谁好呢?  相似文献   

8.
晚清三商人     
吴钩 《廉政瞭望》2013,(16):49-49
如果要列出一个最有知名度的晚清商人榜单,我认为胡雪岩、盛宣怀与张窨这三位,是可以进入三甲的。由于小说与电视剧《红顶商人》的渲染.胡氏之名已经家喻户晓;盛宣怀则以“大买办”的盛名被写入主流近代史;张窖“状元实业家”的名号也是响当当的。  相似文献   

9.
《学习月刊》2009,(1):F0002-F0002
近年来,荆门市勇于创新,开拓进取,文化体育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创作生产的现代花鼓戏《十二月等郎》被评为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戏剧作品,获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社会文化活动遍地开花,在第十四届全国“群星奖”决赛中,男声四重唱《小女婿》获音乐类群星奖大奖和音乐类节目创作奖、草书《画禅诗癖》获书法类创作奖、《放鱼鹰》获舞蹈类表演奖、“农家乐”杯文艺比赛获服务奖;公共图书馆是全省12个文献收藏、开发、利用中心之一,被文化部授予“一级图书馆”称号;  相似文献   

10.
华国锋推荐《园丁之歌》 1972年冬至1973年春,华国锋回湖南时,在长沙看了几场小戏,有《园丁之歌》《送货路上》《两张图纸》.《两张图纸》讲青年干部想盖队部,老年干部想修水库,最后老年干部说服了青年干部,没有盖队部,而是修了水库. 《园丁之歌》原是长沙碧湘街小学师生创作的花鼓戏《新教师》,后经专业作者加工,改名为《园丁之歌》.后又改编为湘剧.  相似文献   

11.
一张1948年11月4日的套红《辽宁日报》报纸,以“解放沈阳,全歼守敌”8个特大号字为竖排标题,以“东北解放战争大功告成,更加加速全国解放!”为通栏横排的口号式标题的新闻,真实地再现了历史.它登载了来自新华社沈阳前11月2日的急电.电文中说:“东北野战军今日完全攻克沈阳,东北全境已庆解放.我军于辽西打(大)虎山以东地区歼敌主力廖耀湘兵团后,即以急风骤雨之势,相继收复沈阳外围卫星据点新民、铁岭、抚顺、本溪、辽阳、鞍山、海城等处,追击并截断企图由沈阳南逃之敌,我先头部队则于十月二十九日,攻克沈阳东北之东陵及北陵飞机场,随后主力  相似文献   

12.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军游仙(今属福建省)人,天圣八年及进士第.性情醇厚,为人耿直,颇有政声.工诗文,与当时的贤达名流石延年、苏舜钦、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人互有唱和,有《蔡忠惠公集》传世.工书法,兼擅真、行、草、隶诸体,又以散笔作草书,自称“散草”或“飞草”,为“宋四家”之一.蔡襄书法的个性面貌不如苏、黄那样强烈,但能广收博取,既能很好地继承晋唐法度,又能祛除晚唐以来书坛颓败卑浊之气,堪称继承晋唐法度、引领宋人尚意书风的关键人物.蔡襄书法在其生前就极负盛誉,文坛盟主欧阳修盛赞其书“独步当世”,苏东坡则认为“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可谓推崇备至.  相似文献   

13.
《贵阳日报》作为一张省会城市的党报,如何真正做到“两个坚持”、“两个结合”,即坚持“政治家办报”,坚持“三贴近”,“把体现党的意志与人民群众心声结合起来”,“把思想性、指导性和可读性结合起来”,让这张党报真正成为一张“引领主流舆论的现代新型城市党报”,使之既能进机关、又能进市场。2005年5月26日,在贵阳日报创刊25周年之际,《贵阳日报》进行了有史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这是一次涵盖办报理念、报道思想、报纸定位、版面设置、版式风格、版型、报头以及机构调整、人员整合等全方位的改革。如今,改革进行了整整一年,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14.
程门之谢上蔡一支,传至胡安国、胡宏父子,其中,胡宏曾做《知言》一书,后来引发“东南三贤”朱子、张栻、吕祖谦三人的书信论辩,论辩内容后经整理而为《〈知言〉疑义》。本文即对《〈知言〉疑义》一文进行探讨。透过《〈知言〉疑义》的研究,可以同时掌握包括胡宏等四人不同的思想大要。朱子早年受有胡宏“性体心用”影响,此时期概可称为“中和旧说”,然而到了《〈知言〉疑义》时,朱子已有“中和新说”的体悟,遂有以新说反对旧说的情形。至于张栻则多半附和于朱子,而吕祖谦较不同于朱、张二人,对于胡宏的《知言》能有一定的同情与理解。《〈知言〉疑义》共有八条,在此仅针对其中的第一条“尽心成性章”来做讨论,借以一窥四家各自的派系主张。  相似文献   

15.
一 1966年5月25日,在北京大学大饭厅东墙上贴出了一张大字报,标题是《宋硕、陆平、彭珮云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作者署名是聂元梓、宋一秀、夏剑豸、杨克明、赵正义、高云鹏、李醒尘.大字报贴出后,在北大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支持者有之,反对者更多.当晚,中共华北局第一书记李雪峰来到北大,批评聂元梓等人的大字报不应贴在外边,强调“有组织、有纪律”和“内外有别”.6月1日晚8时30分,经毛泽东批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文播发了这张大字报,从而在全国范围内点燃了文化革命的烈火,这张大字报也被毛泽东誉为“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  相似文献   

16.
郑智勇 《揭阳论丛》2004,(1):69-73,76
本文通过对韩愈《与孟尚书书》的研究,对韩愈贬潮前与众多僧人交往历史的研究,对韩愈与潮阳灵山寺大颠和尚的密切关系作了深刻的剖析,认为韩愈贬后结交大颠,是他能够正确区分天竺佛教与个体僧徒两种不同对象的一贯做法的继续,其实质就是儒禅相通。这是目前对韩潮关系认识上.认为韩愈“悔过妥协说“、“前后矛盾说”、“爱才说”、“反佛策略说”等几种说法之外的“儒禅相通说”。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因书法而冠绝千古——他,便是“书圣”王羲之。一西晋太安二年(303年),王羲之生于琅琊临沂,并在此度过了幼年时期。这在《临沂县志·古迹》中有载:“王右军故宅,治城西南隅普照寺。”王羲之出生于书画世家,其父王旷善书,叔父王更是有名的书画家,人称“晋室第一”。据南齐王僧虔《论书》记载:“自过江东,右军之前,唯为最。”很小的时候,王羲之就得到伯父王导所送的钟繇楷书真迹,以后又得到叔父王所送师承张芝的索靖《七月二十六日贴》草书妙品,学书之始便师承中原书风,得其真谛。7岁那年,王羲之拜他的表亲、著名书法家卫铄为师。卫铄…  相似文献   

18.
后声夺人     
古书《军志》曰:“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据此提炼出成语“先声夺人”,告诉世界,唯有先大张自己的声势,才能压倒对手,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19.
《论语》“素以为绚”、“绘事后素”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尚儒 《理论学刊》2003,(4):139-141
一《论语·八佾》记载 :“子夏问曰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 :‘绘事后素。’曰 :‘礼后乎 ?’子曰 :‘起予者商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本章记述的是弟子子夏向孔子求教《诗经·卫风·硕人》中的几句诗的诗意及孔子的答复与感喟。《硕人》是卫人为赞美卫庄公的妻子庄姜而作 ,《论语》中所引部分正是描写庄姜的佳人贞淑 ,天生丽质。“巧笑倩兮”———《毛诗传》曰 :“倩 ,好口辅。”《毛诗正义》曰 :“以言巧笑之状 ,故知好口辅也。《左传》曰 :‘辅车相依。’服虔云 :‘辅 ,上颔车也 ,与牙相依。’则是牙…  相似文献   

20.
张怀瓘是唐代最大的、也是整个中国古代美学史上最为重要的书法美学思想家。首先,他的著作之丰富是空前的。这主要有:《书断》三卷,《书议》、《书估》、《六体书论》、《评书药石论》各一卷,此外,还有《玉堂禁经》、《文字论》、《论用笔十法》等。其次,他的理论体系之完整是空前的。其《书断》一书,史论结合,上卷列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十体,各述其渊源,系之以评判。中卷、下卷,分神、妙、能三品,每品又各以体分,其中神品二十五人次,妙品九十八人次,能品一百零七人次,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