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春来 《世纪桥》2011,(19):28-30
长征初期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者的严重错误,把工农红军推向濒临全军覆没的困境。这次严重错误终于导致王明"左"倾军事路线的彻底破产,成为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在党内统治4年之久而最后被克服的起点。我们研究这段历史,对全面认识王明错误路线的危害,探讨遵义会议召开的历史渊源,总结红军长征的历史经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题记:从长征的第一天起,毛泽东等人就与党内“左”倾错误路线展开了斗争,在遵义会议上,双方展开了全面的较量。在党和红军生死攸关的时刻,毛泽东以大无畏的勇气,坚决批判“左”倾错误路线,争取了中央政治局大多数同志的支持,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3.
正一、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红军主力遭到严重损失,引起了广大干部和战士对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怀疑和不满,纷纷要求改换错误的领导。同时,在长征途中毛泽东对执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一些领导同志做了耐心细致的工作,使他们很快地统一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上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的决定,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  相似文献   

4.
吴珏 《湘潮》2006,(10):4-7
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开始战略转移。此时,随队转移的毛泽东尽管已经被撤销苏区中央局书记、红军总政委和前敌委员会书记职务,被剥夺了对红军的指挥权,但他仍以大局为重,以高度的责任感,“不在其位”仍坚决反对“左”倾错误的指挥。从1934年10月到黎平会议召开,毛泽东与“左”倾错误的斗争至少有7次。会昌之争,毛泽东实事求是:我们应该到敌人力量薄弱的湘南去1934年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8.6万余人从瑞金出发,开始战略…  相似文献   

5.
1931年1月六届四中全会后,王明开始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王明等为推行“左”倾冒险主义,对各级机关进行改造,向全国各地派出了他们的“钦差大臣”。同年4月初,王稼祥、任弼时、顾作霖作为中央代表团被派往江西中央苏区,传达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路线直接展开了斗争。在矛盾不断激化的情况下,宁都会议召开了。 宁都会议,完全是从“左”倾冒险主义军事主张出发,对1932年2月以来几次战役做了错误的估计,指责毛泽东等人的表现是对革命胜利和红军  相似文献   

6.
刘峰 《广东党史》2011,(4):18-21
王明上台之后,中共党内"左"倾之风更加盛行,并波及到了苏区。而坚持实事求是的毛泽东,则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1931年11月,"左"倾教条主义者通过赣南会议开始排除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1932年10月宁都会议又以"暂时请病假"的方式解除了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职务;1934年1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由张闻天取代毛泽东担任苏维埃人民委员会主席的职务,  相似文献   

7.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陷入危局关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战胜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冲破敌人围追堵截,挽救了党和红军。大搬家式转移:出师即陷入危局1934年5月下旬,博古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广昌失守后红军反"围剿"的战略方针。博古、张闻天、周恩来、项英及李德参加了会议。李德建议:红军应退出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相似文献   

8.
遵义会议是长征中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它结束了“左”倾错误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一般认为,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对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起  相似文献   

9.
"左"倾教条主义者不懂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结果给中国革命造成严重损失。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张国焘坚持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走上分裂党和红军、另立"中央"的道路,党中央责令他停止一切反党活动。红军各军团灵活机动地开展政治工作,确保党的方针部署的贯彻执行和重大战役、行动任务的完成。三大主力红军在西北会师后,实现了党对军队的集中统一领导指挥,开启了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新局面。红军长征的胜利,是在党的绝对领导下取得的,其经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和汲取。  相似文献   

10.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等先进共产党人领导红军和群众,坚持发展并坚定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开启了党早期的伟大执政实践。本文从中央苏区的初创与群众路线的提出、中央苏区的巩固发展与群众路线的初步形成,"左"倾错误对群众路线的偏离与反"围剿"的失利三个方面,论述了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与根本工作路线。  相似文献   

11.
长征时期张闻天政治指导思想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振国 《世纪桥》2010,(15):12-13
1931年张闻天回国,盲目的推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给中国的革命事业带来了一系列损失。进入中央苏区工作以后,张闻天通过自己的实践逐渐地意识到了"左"倾路线的危害,这时期他的政治指导思想已经有了微妙的变化并开始积极抵制某些"左"倾错误。此外,毛泽东等人的帮助、共产国际政策的转变也加速了张闻天政治指导思想的转变。遵义会议上,张闻天终于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中分离出来,积极地促成了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这是他政治指导思想变化的一个显著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张小灵 《党史纵横》2014,(4):26-29,33
正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纠正了在党内统治四年之久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路线。遵义会议还使陈赓、肖劲光等十位曾遭受错误处分的将领们的命运发生了改变,他们先后陆续得以平反或起用,成为后来战功卓著的高级将领。陈赓:中央特科被捕受诬,终以功劳换回党籍陈赓,湖南省湘乡人,1922年加入中  相似文献   

13.
在遵义会议前长达四年的漫长岁月里,毛泽东走过了一段艰难的心路历程和复杂的思想轨迹,经历了一个痛苦的等待过程。他最早识别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最早对李德的错误军事指挥提出了批评,却遭到了“左”倾领导者的排挤和打击,处于无权的地位,更没有发言权。从第五次反“围剿”到长征,在突围方向的选择,在进军路线、战略方向、战术方针上,毛泽东总是以大局为重,以高度的责任感,“不在其位”,仍“谋其政”,不断地提出自己的建议。但“左”倾中央没有接受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转移,遭受敌人的围追堵截,损…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与遵义会议张烈一、参加长征1934年1月至4月,博古、李德脱离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把第三次"左"倾路线错误发展到顶点,招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干1934年10月10日晚,率中央机关及红军主力86859人(1934年10月8...  相似文献   

15.
1935年1月,我们党在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党和红军处于最危急关头召开的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党史、革命史著述都认为这次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路线,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问题,本人认为,遵义会议实际上也解决了政治路线问题。因为。  相似文献   

16.
纠正“左”倾错误中共苏区中央局和中央军委成立后,尽管组织机构还很不健全,但项英根据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己着手调查纠正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对中央苏区和红军工作产生的不良影响。1945年,朱德在《建军报告初稿》中这样说过:“由于立三路线历来对苏区和红军不重视,后来看着红军的发展,虽一再强迫命令,企图利用红军作为其城市暴动的工具,但在各苏区或遭着顽强抵抗,或在执行不通时,即迅速掉头。因此,立三路线对苏区和红军工作的影响并不大。”在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下的红四军、红一军团(193O年6月红四军、红三军、红十…  相似文献   

17.
《福建党史月刊》2016,(11):40-50
正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扩大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路线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的军事指挥下,采取灵活的运动战方针,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取得了四渡赤水的辉煌战绩,牢牢地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二渡赤水后,在奇袭娄山关、再夺遵  相似文献   

18.
<正>在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与党内"左"倾路线进行过各种斗争,他本人也曾遭遇多次打击和挫折。1956年,毛泽东在党的八大预备会议上曾说:"至于三次‘左’倾路线时期给我的各种处分、打击,包括‘开除党籍’、开除政治局候补委员、赶出红军等,有多少次呢?记得起来的有二十次。"不公正待遇既能让人绝望沉沦,也能砥砺人的意志、信念,激发更大的动力和智慧,为日后的崛起酝酿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一、刘总长受命组建中央教导师1934年夏,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斗紧张激烈.党中央错误领导者推行王明“左”倾路线.排斥毛泽东对红军的正确领导,全面推行单纯防御的错误方针,造成反“围剿”战斗屡屡失利.苏区日益缩  相似文献   

20.
“九·一八”事变发生不久,毛泽东就敏锐地洞察到全国政治局势的变化。1931年11月,在苏区第一次党代会召开期间,毛泽东即明确指出,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大举侵华,势必引起全国人民的抗日高潮,国内关系必将发生变化。因此,他主张红军向东北发展,分散以争取群众,要求一直把网撒到浙江去,打到蒋介石的老家,以便促进抗日运动的发展。他还针对敌人强大红军弱小的现实,提出红军还只能进行运动战,大力发展游击战争和扩大根据地,不能冒险进行攻坚战。但是,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占统治地位的临时中央,却从教条主义出发,错误估计新的政治形势,拒不承认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受共产国际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