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强制实际履行是我国合同法中规定的一种违约救济制度。本文通过对强制实际履行制度的规范分析,明确了强制实际履行的概念、性质、构成要件、适用上的限制情形等理论基础;通过对强制实际履行制度的制度分析,剖析了其与情事变更原则、违约形态和其他违约救济方式的联系;最后提出了对作为我国合同法中强制实际履行制度的主体规定的《合同法》第110条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2.
《合同法》第94条第2款将预期违约作为合同的法定解除条件予以规定,因其中的默示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权存在相似功能,适用二者解除合同时存在意见分歧。为了正确理解并适用默示预期违约制度,必须探究默示预期违约解除合同的构成要件,进而厘清默示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权在解除合同时的关系。只有删除不安抗辩权的独立规定,完善默示预期违约解除合同的有关立法,才能更好地发挥默示预期违约解除合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张燕玲 《唯实》2011,(12):67-69
我国《合同法》将交易习惯作为合同解释和合同漏洞补充的依据,透射出立法者对民法意思自治原则的尊重,但由于相关立法过于简略,给司法实践中该规则的适用带来操作困难。结合习惯解释规则的国际立法内容,我们认为合同中的交易习惯应满足客观存在、未被明示条款排除、符合法律及公序良俗四个条件,同时司法适用中还应处理好交易习惯并存时的科学选择问题和主张交易习惯存在的当事人的举证问题。  相似文献   

4.
根本违约和非根本违约是英美法系关于违约行为的区分,其意义在于有助于受害方合理选择所能采取的救济方式,有助于确定货物风险转移后损失的承担主体。公约关于根本违约的规定吸收了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优点,以但书为界,分别从正反两方面予以规定,不同的角度涉及到举证责任的分担也不同。而我国合同法对根本违约的规定十分笼统,在适用上极不明确,因此,应明确作出根本违约和非根本违约的划分,明确公约里对严重性的认定标准,明确认定严重后果的预知时间,以此来不断完善我国的合同法。  相似文献   

5.
竞业禁止制度是我国《劳动合同法》新增设的一个重要制度,它旨在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但该制度同时却限制了劳动者的自由择业权。因而须对竞业禁止协议中的若干重要条款进行合理限制,方能平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利益,彰显我国劳动合同法"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的立法本意。  相似文献   

6.
我国《合同法》及《担保法》对定金罚则适用范围仅粗略地规定为“不履行约定义务”。对不履行的含义及迟延履行适用定金的情况无明确说明,给司法实践造成适用困难。本文通过一则案例对定金适用范围特别是迟延履行适用定金的情况进行阐释,并基于定金的性质建议采用“根本违约”作为判断适用定金罚则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等同原则在专利侵权判定中的运用是为了确保专利权人与公众能够公平地获得各自应有的权益,是法律公平正义价值目标的体现。现实中,等同原则的适用还存在如相关法律规定缺失、适用标准多样化、缺乏适用限制等许多缺陷。为此,应完善等同原则的立法制度,统一基本规范和标准;加强等同原则的司法体系建设,把握等同判定尺度;准确掌握等同原则的适用限制,合理运用禁止反悔原则。  相似文献   

8.
诚实信用原则是合同法和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被称为“帝王规则”。作为道德法律化的一项民法基本原则,其具有法律调节和道德调节的双重功能。诚实信用原则与其他民法基本原则一样,没有地位高低之分,它们共同对民事权利加以保护。在适用诚实信用原则时,应严格把握,防止该原则的滥用。  相似文献   

9.
在适用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司法审查实践中,怎样才能做到既有效克服成文法的疏漏、僵硬及冲突,又不至于造成法律适用混乱和法官滥权?其关键就在于找到行政法基本原则适用的时机.只有在"穷尽规则"和"充足论证"的前提条件下,行政法基本原则才有适用的可能性.具体而言,只有在行政法规则缺失、行政法规则涵盖过宽、行政法规则模糊、适用行政法规则的结果将会导致明显的不公正或行政法律规则相互冲突的情况出现时,原则才允许被适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合理解决豪车被撞涉及天价赔偿事件,引入英美侵权法中的"可预见性规则"来设定此类问题中的赔偿上限。在豪车刮蹭事件当中,即使肇事方承担全部责任,赔偿仍超出了其可预见的范围。根据可预见性规则,设置一个赔偿上限,从而避免轻微事故导致倾家荡产。而赔偿上限的设定,可以借鉴可预见性规则在合同法中的"信息与预见成正比"的规律,根据肇事车主购买保险额度的高低来设定赔偿上限所占车险比例的一个浮动的百分比,以充分发挥车险在此类事故中的作用,确保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信用证欺诈问题日益严重.如何妥善地应对和解决信用证欺诈问题,是我国信用证立法与司法实践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首先分析了信用证欺诈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制度根源;然后全面地阐释了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及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最后对我国相关领域的立法与司法实践进行系统总结,并归纳出我国现行法律中关于解决信用证欺诈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即努力维护信用证的独立性,同时明确规定欺诈例外原则,并对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施加严格的限制,以防止其滥用.  相似文献   

12.
1.新形势、新任务、高要求与基层法官队伍教育培训不够、素质提高缓慢之间的矛盾.入世后,世贸组织规则要求的法制统一原则和透明度原则将对我国人民法院司法理念和审判模式产生很大的影响,对法官素质则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因我国基层法院点多、线长、人多,加之地域辽阔,东西部差异较大,要在短期内改变法官队伍现状,提高基层法官队伍整体素质有很大难度.  相似文献   

13.
桁林 《新视野》2002,(5):20-21
服务贸易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第一次形成统一的多边规则,与GATT规则历经47年,经各种谈判、修改相比,GATS具有许多不确定的地方,如初步形成的规则在许多用语上弹性较大、模糊,规则与规则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明确,一些条款需要进一步解释。最惠国待遇:一般义务的适用GATS对服务贸易的范围作了广泛地规定。但是,作为多边贸易体系的主要原则——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与国民待遇)并不适用于所有服务。它并不像GATT中将此作为一般原则,普遍适用于各种货物贸易。由此也可以看出,作为初次达成的多边协定,规则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  相似文献   

14.
我国合同法引入英美法系的预期违约制度和大陆法系的不安抗辩权制度,但在具体规定中,我国的预期违约制度在适用范围、救济方式和不安抗辩权制度在适用范围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且二者在适用上有竞合和冲突,故应加以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5.
情势变更制度本身具有操作的灵活性、适用的复杂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因而成为司法裁判中的"原则性"条款,赋予了法官极大的自由裁量空间,极有可能损害合同法律规范本身的安定性。本文旨在论述情势变更制度中必须给法官的自由裁量予以限制,这种限制应当适当,既要合理的发挥情势变更制度的规范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司法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16.
1999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作为一部规范社会主义市场交易规则的基本法律,它吸收了当今世界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有关民事立法的有益经验,发展和完善了传统民法中债的发生根据理论,进一步重申和确认了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法领域中的广泛适用,为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法通则》在确认“过错责任原则”为一般原则的基础上,同时又规定了“无过错责任原则”及“公平责任原则”。适用公平责任原则,给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使他们能够针对案件的具体情况,公平合理地作出判定。但在司法实践中,部分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曲解《民法通则》第132条的规定,将当事人双方都没有过错作为适用公平责任原则的唯一条件,导致了公平责任原则的滥用。本文将从公平责任原则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方面来探讨公平责任原则的限制括用问题。  相似文献   

18.
马开轩  程春丽 《学习论坛》2005,21(11):79-80
不安抗辩权作为大陆法系一项传统的制度,为我国合同法所移植。然而,不安抗辩权制度实施的效果并没有达到先前立法的初衷,主要原因在于我们所规定的不安抗辩权成立条件较严和行使范围过窄。因此,为更好地维护合同的正义,对不安抗辩权在时间上包括不安之时间和行使不安抗辩权之时间、在期前违约上以及在附随义务上作适当的扩张,使不安抗辩制度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9.
马瑞丽 《学习论坛》2005,21(11):73-76
在国际私法领域,相对于合同法而言,侵权法长期以来是一个被忽视的问题。涉外侵权行为一般只适用侵权行为地法。进入20世纪后,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及国际交通和运输行业的日益发达,传统的侵权行为法律适用原则逐渐暴露出局限性,由此一些新的法律适用规则应运而生。侵权法作为国际私法中的一个传统领域,正以最活跃的势头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0.
借鉴国外立法司法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加强民法理论尤其是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理论的研究,探索构建违约精神损害赔偿适用制度体系,对于弥补立法上的不足,排除司法上的疑义与空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