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工会博览》2008,(13):27-27
朝阳区各级工会组织积极为抗震救灾工作做贡献;朝阳区卫生局派医疗队赶赴救灾前线;朝阳区总工会召开朝阳赛区啦啦队负责人工作交流会.  相似文献   

2.
郭凯 《南风窗》2008,(16):34-34
如何延续地震救灾过程中的国民信任、以北京奥运为契机彰显中国的社会文明和执政文明,仍有很关键的一环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完成——即在奥运会之后,对奥运筹建、组织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审计,并向社会公示。  相似文献   

3.
中国不仅政府要奥运,人民更要奥运。美国如果在奥运问题上对中国进行干涉,将失去的不仅是中美关系,而且也是中国人民的民心。  相似文献   

4.
杨李菊 《工会博览》2008,(14):15-17
2008年8月8日,中国与世界有个约定。为了做好奥运会东道主,为了迎接八方来宾,中国、尤其是北京的各行各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轰轰烈烈地建设“新北京”,服务“新奥运”的同时,也在进行着“看不见”的奥运建设。“看不见”的奥运建设意义重大,它不但服务北京奥运会的方方面面,也在悄悄改变着北京人的生活。让我们把目光移向奥运比赛之外的北京,“看不见”的奥运建设同样精彩……  相似文献   

5.
2008年5月8日上午,中国登山队员成功登顶珠峰,将奥运圣火带到了世界屋脊。奥运火炬成功登顶珠峰,在人类历史上尚属首次,它的非凡意义不仅在于兑现了中国人要将奥运圣火带到世界屋脊的庄严承诺,也对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但是,奥运圣火能够成功到达珠峰是不容易的,风雪、严寒和极度缺氧等恶劣环境不仅让登山队员在登山的过程中举步维艰,甚至会冒着生命危险。作者要给广大读者奉献的,就是奥运圣火成功登顶珠峰幕后的一个历险故事——  相似文献   

6.
奥运年的中国民族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灵敏 《南风窗》2008,(15):47-49
奥运在中国的举行,的确可以提升中国的地位,也会使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达到高点。但这些效应多属心理层面。在实质层面,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国家因为主办奥运,而在政治制度、经济成长、外交关系等方面产生本质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读者     
《南风窗》2008,(16):8-8
民族的奥运与奥运的民族(2008年第15期《民族+奥运的四个层次》)以奥运为代表的西方体育竞技一直占据着中国体育的主流舞台。从奥运的比赛项目和历来奥运的金牌榜上看,中国是体育大国,但断不敢称体育强国。因为,在这场"奥运游戏"中,我们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去"玩自己的体育",在很多国际赛事中还没有足够的话语权。众所周知,南美洲的巴西、欧洲的意大利和英国等都是足球的国度,他们在踢球中享受快乐,强壮了一代代的孩童,足球赛场上的胜负成为国家的荣誉,他们是足球的民族,足球是维持其民族团结和凝聚力的阵地之一。此外,像韩国的跆拳道、印度的瑜伽等由于其强身保健的功效,迎合了当今追求健康生活的时尚潮流而受世界流行。  相似文献   

8.
2008年8月8日,中国与世界有个约定。为了做好奥运会东道主,为了迎接八方来宾,中国、尤其是北京的各行各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轰轰烈烈地建设新北京,服务新奥运的同时,也在进行着看不见的奥运建设。看不见的奥运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记者王琳)日前,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宣教部、中国职工文体协会和北京市总工会联合主办的2008奥运承办城市职工“迎奥运、展风采“书画摄影展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本次书画摄影展从4月初征集作品以来,得到了北京及奥运协办城市天津、上海、沈阳、青岛、秦皇岛市总工会和香  相似文献   

10.
简讯     
李志锋 《工会博览》2008,(17):38-38
奥运会期间,由千余人组成的三元集团职工文明啦啦队活跃在篮球比赛、曲棍球比赛、田径比赛等赛场中,在观赛过程中,这些啦啦队队员们用文明的言行、热情的喝彩,营造了祥和热烈的赛场氛围, 充分显示了三元集团职工参与奥运、奉献奥运、享受奥运的良好精神面貌。他们在赛场中充满激情的加油和欢呼声,感染了周围观众,用最热情、最奔放的方式,展示了中国人的激情与活力。  相似文献   

11.
白莹 《工会博览》2008,(16):30-32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在万众瞩目中拉开帷幕了。作为东道主,中国人赢得“文明金牌”的意义恐怕丝毫不亚于赢得奥运竞技上的金牌。随着中国奥运首金的揭晓,人们将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地投向了东道主的赛场观众的身上。  相似文献   

12.
奥运三章     
庄礼伟 《南风窗》2008,(16):50-52
北京奥运既然是以"人文奥运"为目标,那么与奥运相关的一切事项,都应以人文主义为指针,而不能仅仅满足于办一场盛大的中国文化秀。奥运前中国的国际政治环境如果说围绕奥运和西藏问题的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对抗与喧哗,仍然只是聚焦于具体政治议题的表层对抗,那么在水面下搅动起这些波澜的因素又是什么?中国与西方真正发生剧烈的肉体碰撞,是在19世纪。此前西方对中国的观感仍然是朦胧的和主观的,例如17、18世纪欧洲的一些文化人怀着对西方君主专制的痛恨,把中国想象成一个由贤明皇帝领导下的现世乌托邦,这位皇帝从哲学家和知识分子中间选任官员,政府公正,国家太平。  相似文献   

13.
媒体     
《南风窗》2008,(19):11-11
中国的奥运在2001年中国获得奥运主办权的那个晚上,我站在天安门广场,那是一个闷热的晚上,成千上万的人唱着爱国歌曲,涌上街头狂欢。当北京奥运会在8月24日闭幕时,中国确实成了第一。光体育场馆的花费就达440亿美元,没有哪个国家为一届奥运会花这么多钱;中国的金牌数量也让其他国家望尘莫及,举国体制取得了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4.
7月21日的特大暴雨,给首都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民政局党委带领民政系统干部职工积极投身救灾善后工作,在救灾、救助、烈士评定、见义勇为行为确认、接受捐赠、遗体火化等救灾维稳工作中发挥了重要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5.
《工会博览》2008,(17):6-9
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第29届奥运会已经圆满落幕。在这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上.我们见证了中国体育健儿创造的一个又一个辉煌瞬间.51枚闪光的金牌挂在了中国运动员的胸前.在奥运历史上留下了神奇的一页。我们在为他们欢呼、喝彩的同时,也被他们的所体现出来的“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所感动。让我们再一次重温那令人感动的一幕幕——  相似文献   

16.
一年前,当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圣火徐徐熄灭的时候,我们的心中点燃了新的梦想和希望:让奥运精神永驻北京,让奥运财富永远造福人民。一年后,新中国将迎来她60周年华诞,"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活动已在首都广大职工群众中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7.
为期16天的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成功闭幕,中国实现了举办一届出色奥运会的庄严承诺,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联想到年初以来围绕中国举办奥运的一系列困难和压力,不得不说此次成功地举办奥运会实属来之不易。在这段时间,中国外交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但最终奥运成功举办,中国的国家形象有了进一步提升,这些都与中国外交付出的努力密不可分,可以说中国外交在无形的赛场上也收获了一枚沉甸甸的金牌。  相似文献   

18.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在万众瞩目中拉开帷幕了。作为东道主,中国人赢得文明金牌的意义恐怕丝毫不亚于赢得奥运竞技上的金牌。随着中国奥运首金的揭晓,人们将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地投向了东道主的赛场观众的身上。  相似文献   

19.
北京奥运会已落下帷幕,奥运会后的中国经济走向,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世界各国的经济专家和媒体有不同看法。其中,许多专家认为奥运会后中国经济将进入“后奥运警戒水域”;也有一些国际友人认为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微乎其微。本文就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简单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谢奕秋 《南风窗》2008,(20):34-35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无疑提高了国人的自信。汇聚高科技、资金实力与人力动员能力于一体的开幕式与闭幕式,宛如对着世界发出中国步入"后奥运时代"的宣言:这是一届唯有大国才能举办的盛会。我们真的是大国了吗?"后奥运时代"时代的中国,将如何行走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