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社区治理机制创新主要可归结为:基于功能整合的服务改善型、社区治理结构优化型、引导—协作型三种模式。在创新逻辑上,我国的城市社区治理呈现出"治理"机制与"自治"机制相统一的逻辑、管理—服务的互动、融合逻辑及自上而下、榜样示范相结合的杂糅式生成与推广逻辑。从发展趋势上看,协商型社区治理机制的发展、自下而上的社区治理机制创新模式的展开、社区治理主体与治理方式的有益调整,是我国今后社区治理机制创新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正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自2015年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以来,以"惠民、富民"为着力点,紧紧围绕"推进社区减负增效,提升社区治理能力"主题,通过"一减一增一提升",积极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3.
社区治理创新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以42个城市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案例作为分析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法对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影响因素以及组合形式进行探究,进而归纳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类型样态。研究发现: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必要条件是党和政府组织领导能力与社区公众参与。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类型主要分为:"经济发展+信息平台建设+党政主导"型、"经济发展+资源驱动+党政主导"型、"信息平台建设+党政主导+资源驱动"型、"信息平台建设+党政主导+公众参与"型和"信息平台建设+资源驱动+公众参与"型。  相似文献   

4.
正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明确指出"我们今后要更加重视社区工作"。社区管理与服务创新永远在路上。为此建议:一要强化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始终坚持基层党建引领社区管理,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架构。持续擦亮宿城"党员楼栋长"品牌,不断规范完善、总结推广。加快  相似文献   

5.
<正>从2011年至2017年,民政部先后批复确认了三批共83个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旨在积极推动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2013年,民政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意见》,着力在全国范围内探索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的服务治理新模式,目的在于通过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推动社区服务,特别是在邻里互助、居家养老、社区特殊困难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社区治理的效果和水平,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顺利实现。只有构建"一核多元、融合共治"社区治理创新体系,才能切实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7.
"村改居"社区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社区。"村改居"社区治理目前面临着集体经济发展瓶颈、组织关系不顺、社区自治能力不强、公共服务落后等诸多问题。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推动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结合"村改居"社区治理的现状,探讨"村改居"社区的特征,分析目前"村改居"社区治理的困境,并提出"村改居"社区治理亦应从集体经济改制、理顺组织架构、培育社区社会资本、优化公共服务等目标展开。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培华路社区注重党建引领、多元参与、服务为本,着力打造"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全省网格信息化服务管理试点区"、区域服务治理"大联动"体系建设的试点社区,区域化党建、"平安建设"、社区禁毒等工作的示范社区。党建引领构建"五化"微自治体系  相似文献   

9.
正初秋,北国边疆天高气爽,气候宜人。在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示范培训班召开之际,记者随培训班学员一起,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参观社区建设,实地感受道里区"中心社区"服务模式,近距离体味到"民生道里"所结出的丰硕成果。谈到哈尔滨市道里区社区建设,很多人都不陌生。作为首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兴党,重在基础。近年来,白沙黎族自治县积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理念、方法和手段,在深刻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夯实基础、强化服务、严格考核、示范引领"的思路,在全县农村党组织中大力开展"五星党支部"创建活动,整体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战斗力,以党建工作带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现了党组织对基层治理的核心引领。  相似文献   

11.
传统社区治理存在主体结构不合理、交互性差、智能化程度低等诸多不足,迫切需要进行创新与转型升级。新时代的社区治理应以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为根本目标,注重法治、德治和自治的三维度融合,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智慧治理,运用文化创新助力服务升级,打造"五位一体"的社区协同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引入专业社工和社工机构参与社区治理与服务,提升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先后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养老示范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区""山东省社区治理暨养老服务创新实验区""山东省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等荣誉称号,孵化的社工服务项目也获得了民政部首批资金扶持、首届腾讯PC微爱奖等各类荣誉。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九大首次正式提出了"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命题[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更明确强调"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2]。治理重心下移推动了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这种以治理重心下移为核心的社区治理创新模式,是通过治理主体下移、治理资源下移和治理规则下移,最终达到社区服务下移的绩效目标[3]。而街道人大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街道人大工委)作为区或县或县级市人大常委会的派出机构,是基层政权建设的一部分,其"在设置时被赋  相似文献   

14.
<正>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是全国最早探索社区建设的城区之一。2014年玄武区被正式命名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开启了和谐社区建设的崭新征程。玄武区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的主要做法:一、聚焦模式创新,推动社区建设从单一动力向复合动力跃升。一是创新共治模式,推动社区建设主导力的再升级。践行服务型政府建设理念,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既做"划桨人",更做"掌舵手",变政府直接主导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二是创新自治模式,推动社区建设驱动力的大转变。项目化运作社区自治事务,多方动员群众、借助专家力量、配备专项资金,提升社区自治的专业化水平。三是创新评价模式,推动社区  相似文献   

15.
正深圳市福田区莲花街道狮岭社区的"心愿驿站"模式,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一种有益探索,为其他地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可供复制和推广的经验和样本。"心愿驿站"体现了把社会治理的重心落实到城乡、社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要求。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社会治  相似文献   

16.
正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以"和美社区"为理念,以社区工作者能力提升为核心,以更好地服务群众为导向,围绕民政改革创新,充分发挥社区工作者在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中的作用,调动社区工作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进居民群众获得感,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7.
社区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受"大气候"的影响,社区"微生态"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社区治理的难度系数和复杂程度不断增加,传统的治理理念、治理体系、治理方式捉襟见肘、难以为继。加快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2014年,C区被民政部列为第二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在此重大契机下,C区以"大联动"建设为支撑,以"院落+社团"为主题,建立健全线上线下的社会治理新机制,初步探索出城市社区"大联动、微自治"的智慧治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丁朋 《中国民政》2014,(5):55-55
<正>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经民政部、江苏省民政厅同意,南京市政府于4月10日召开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推进会和第二届"社洽会"。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江苏省民政厅主要领导与会指导,41家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江苏省内各市民政局现场观摩。10日上午,与会人员参观第二届南京"社洽会"、雨花台区翠竹园社区、秦淮区蓝旗新村社区及玄武区锁金村街道服务中心,南京市政府缪瑞林市长陪同参观"社洽会",徐锦辉副市长全程陪同参观。南京采取招商引资、招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和全国首批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区,以及浙江省"三社联动"示范观察点,上城区以"三社联动"作为推进社会治理和服务创新的重要抓手,统筹谋划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融合发展。上城区先后获得第七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第三届中国社会创新奖"优胜奖"、2014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技术是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要素。社区治理信息化是信息技术与社区治理的结合体,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社区治理中的延展性应用。民政部"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实验区"为全国社区治理信息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在实验地域、实验类型、实验梯度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征。案例表明,近年来国家通过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互联网信息技术注入社区空间,促进了各地互联网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特别是在社区公共服务、社区居民参与、智慧社区发展、社区电子商务等领域构建新时代网络化社区治理和服务新模式。但同时,伴随着国家技术性治理与服务行为的推行,城乡差距、数据垄断、信息泛滥、网络安全、技术依赖、智能低效、监管缺失等问题和风险在社区治理信息化实践中有所体现,相应的反治理行动也正在显现,突出表现为技术应用门槛与治理短板、数据指标硬化与治理内耗、信息安全监管与治理风险等。因此,推动社区治理信息化的适应性变革,未来的关键在于削弱技术对于效率的纯粹性依赖,兼顾信息技术应用与人文关怀,统筹信息技术行动与社会责任,同步信息技术发展与治理体制变革,从而实现社会与技术的共同构建和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