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0年1月8日。北京,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2000年"全国民政厅局长会议"在中彩大厦拉开帷幕。这是新千年的第一个全国民政厅局长会议,一次真正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会议,一次中国民政跨世纪发展的重要会议。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国务院副副秘书长徐荣凯亲临会议;司马义·艾买提深刻阐述新世纪民政工作重大意义,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务必重视支持民政工作。民政部长多吉才让总结1999年民政工作,部署世纪之交民政事业发展大计。民间组织管理、安置体制改革、社区建设、低保制度建设、全面勘界、社会福利社会化、彩票发行被确…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将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汇报好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精神,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对民政工作的支持。同时,进一步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从四个方面抓好贯彻落实。(一)强党建,旗帜鲜明地推进党的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民生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着力强化全省民政系统"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理念,把做好民政工作作为一种政治责  相似文献   

3.
<正>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我们将进一步学习领会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积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新理念,紧贴省情实际,按照"595"的思路(即建设"五个民政"、突出"九个重点"、处理好"五个关系"),努力推动全省民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甘肃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我们将进一步学习领会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紧贴省情实际,按照"595"的思路,努力推动全省民政事业创新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一)加快建设"五个民政"。一是建设智慧民政。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使"互联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的全国民政工作视频会议,是民政事业发展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之所以称其为里程碑,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这次会议是机构改革后,民政职责重新定位的第一次工作会议,是一次继往开来的会议,虽然还叫"民政",但此"民政",已非彼"民政"。二是这是一次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的会议,机构改革后一部分民政干部职工对民政工作怎么看、怎么干一度产生犹豫彷徨情绪,此次会议提出的民政"三最一专"(最  相似文献   

6.
<正>这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提出"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理念,全面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7月12日在河北省民政厅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抓好十八届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推进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增强了动力,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作为头等大事,带着感情、带着使命做好民政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要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民政工作理念。"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宗旨,是民政工作的核心职能和神圣使命,是党对民政工作的根本要求;"爱民"是做好民政工作最重要的情怀,是对民政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是从事民政工作必备的素养和操守。——摘自2017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主报告  相似文献   

8.
<正>在全面推进"两个率先"进程中,民政工作如何准确定位、如何率先发展,是江苏省民政人必须思考和把握的问题。根据部省合作深化"三区"建设精神,我省提出打造现代民政构想,在全省开展"现代民政示范县(市、区)"建设工作,提出了现代民政具有"法治化、规范化、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等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深刻理解"五化"基本内涵,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民政事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坚持法治化,使民政工作步入法理轨道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民政事业的法治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内涵越来越丰富、要求越来越具体。  相似文献   

9.
加快适应新形势新使命要求,构建具有时代特征、江苏特色、苏州特点的现代民政工作体系,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适应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更好地服务"三区三城"建设,助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苏州作为全国、全省"两个率先"和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先行军",理应成为现代民政建设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湖北省襄阳市民政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统筹兼顾、全面抓好民政工作的同时,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综合防灾减灾、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强城乡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服务"五个重点",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发展机制,充分发挥自身骨干作用,推动民政事业科学发展.全市社会保障、综合减灾、社区建设、优抚安置、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移民接收安置等多项工作分别荣获国家民政部,湖北省委、省政府,省民政厅和市委、市政府表彰,并获得市委、政府,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评价"三满意".  相似文献   

11.
首苇 《中国民政》2012,(10):24-26
9月7日,湖南省委、省政府在长沙召开第十七次全省民政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回顾总结过去五年湖南省民政工作,研究部署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湖南省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民政部部长、党组书记李立国,  相似文献   

12.
中民 《中国民政》2020,(1):24-25
2019年12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全国民政工作会议,总结2019年民政工作,研究部署2020年民政工作,动员全国民政系统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此次会议规格高、内容新、落点准、举措实,是一次统一思想、提升政治站位的会议,是一次明确方向、厘清工作思路的会议,是一次鼓舞士气、凝聚各方共识的会议。会议准确把握民政工作的本质、特点,第一次系统地提出民政工作的"四个特性",从政治性、群众性、时代性和协同性四个方面,对民政工作的特性作了深刻阐述,向全国民政工作者发出了争当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号召。  相似文献   

13.
正在2016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李立国部长对"十三五"时期民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做好2016年和"十三五"时期民政工作作出了新部署。谋划和推动成都市"十三五"时期民政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民政工作时代方位,切实找准民政工作定位,结合成都市民政工作实际,进一步明确发展路径,高标准推进全市民政事业的改  相似文献   

14.
<正>全面贯彻全国民政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做好重庆民政工作,关键在于"走对路、扎实干"。走对路,就是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扎实干,就是要坚持稳中求进、创新前行的总基调,积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新理念,低调务实、少说多干,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结合重庆民政实际,主要有四  相似文献   

15.
第十一次全国民政会议是民政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对新时期民政工作实践必将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会议分析了当前民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特点,提出了许多新认识、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了民政理论体系,进一步总结了民政工作规律,进一步深化了民政自身认识,为做好新时期民政工作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对加快新世纪民政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浙委发[2019]27号(2019年11月1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工作的新期望,认真贯彻"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以智慧民政建设为主载体,深化  相似文献   

17.
<正>8月16日,福建省在福州召开第十九次全省民政会议,省委书记于伟国作出批示,省长唐登杰与全国、全省民政系统先进代表座谈,副省长郑建闽发表讲话。会议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省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民政工作,表彰了全省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18.
<正>10月22日上午,大连市召开第十五次全市民政会议。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第十五次辽宁省民政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大连市民政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民政工作。温雪琼副市长出席会议并讲话,王丽英副秘书长主持会议并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以及省、市领导对民政工作的批示,大连市  相似文献   

19.
<正>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的召开,指明了民政事业的发展方向。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理解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全国各地民政部门迅速行动,进一步提升增强做好新时代民政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体现新担当,展现新面貌,奋力推进民政事业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0.
孔庆亚 《中国民政》2012,(12):47-47
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民政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三分决策,七分执行”。贯彻落实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我们要找准契人点,号准时代脉搏,研究民政的转型定位问题。前瞻思维是基层民政工作的导向。我们应坚持在继承中创新,用“远看三步”的下棋思路给民政工作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