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7 毫秒
1.
永井荷风是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文章以其《美利坚物语》与《法兰西物语》这两部作品为例,从日本唯美主义区别于西方唯美主义的特征之一即异国情调与江户情调的融合出发,分析这种融合倾向的表现,并发掘此种表现背后隐藏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
刘文立 《法国研究》2002,(2):135-146
法国政治学家、历史学家托克维尔 (Tocqueville,1 80 5-1 859)在中国知识界数十年来享有盛名 ,近年间尤其如此。托氏一生著述颇丰 ,备受推崇的有三部。世界各国纪念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前后 ,其中的两部《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译 ;商务印书馆 ,1 987)和《旧制度与大革命》(冯棠译桂裕芳张芝联校 ;商务印书馆 ,1 992 )的中文版被列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刊行 ,促使人们对他的兴趣和研究升温。现在献给汉语读者的是第三部 ,即《托克维尔回忆录》 (周炽湛曾晓阳译杨令飞校 )。此书系作者淡出政坛之后当作“消遣”而撰写的文字 ,他…  相似文献   

3.
任晓 《美国研究》2003,17(2):151-156
在很多方面 ,美国的确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国家 ,有不少现象都跟美利坚合众国建国历程的特性有关。若要很好地理解和把握之 ,常常需要回溯到那个建国历程中去寻找源头。研究美国精神最经典的作品 ,当属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托克维尔用比较的眼光发现了许多美国不同于欧洲之处。可以说 ,这些不同与今天美国社会中的许多现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基金会现象就是其中之一。基金会在很多国家都有 ,并不稀奇 ,但要论资产之雄厚、工作之活跃、影响之广泛 ,美国当为最。 2 0世纪 70年代末国门打开之后 ,基金会已是中国人司空见惯的事物 ,但国…  相似文献   

4.
托克维尔(Tocqueville,1805—1859)是个在西方颇享盛名的法国历史学家和思想家。我国对他的了解和介绍十分有限。他出身贵族,复辟时期投身司法界,七月王朝期间受命赴美调查刑罚制度并在广泛研究美国社会的基础上写出《美国的民主》 (1835—1840)而一举成名。该书至今仍被欧美学者誉为对美国社会分析最深刻,最富有预见性的佳作。在一八四八年革命中,他投入共和派运动并当选为议员,1849年出任外交部长。路易·波拿巴上台  相似文献   

5.
法国社会人类学家列维一斯特劳斯(1908-)是法兰西学院院士、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皇家人类学研究院名誉博士,保罗佩利奥奖、赫胥黎纪念章、美国威尔纳·格林人类学基金会“韦金”奖、法国全国科研中心金质奖章、伊斯拉莫斯奖获得者。渊博的学识和丰硕的研究成果,使他成为战后西方学术界的泰斗。他对结构主义方法的提倡以及他在文化人类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作为法国近代民族主义运动的代表性人物,巴雷斯在其小说《梅斯少女—柯莱特·波多西》中巧妙地运用了三个人物形象及其所构建的隐喻体系来影射当时备受法国人关注的阿尔萨斯-洛林问题。小说中的波多西夫人、阿斯莫斯和柯莱特分别象征着法兰西民族、德国人和被德国占据的梅斯。通过这部作品,作者肯定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法国遗民的法兰西民族,同时也显示出了他本人在民族观上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法国历史轶闻》原书1977年由法国Librairie Académique Perrin出版社再版,书名为La petite Histoire,Troissiècles d’Histoire de France。作者G·勒诺特尔(G·Lenotre)是法国近代著名历史学家、法兰西学院院士。他著述较多,达30余部。这部书专门描写自亨利四世以来法国300多年历史中的趣闻轶事,帮助人们从侧面了解法国的历史沿革和往昔的社会风貌。因此我觉得它对于我国从事或关心法国问题研究尤其是学习法国历史的同志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钱翰 《法国研究》2001,(2):181-186
从 1 971年到 1 984年 ,除了 1 977年休假 ,福柯在法兰西学院进行了十三次讲课。教席的名称是 :思想体系史 (H istoire dessyst mesde pens e)。这十三次演讲将由瑟依和伽里玛出版社根据录音和其他资料整理出版。法国在 1 997年和 1 999年分别出版了《必须保卫社会》2 和《不正常的人》,十三次演讲全部出齐可能还需要数年的时间 ,中国的译本也将紧跟法国的出版步伐。待福柯的演讲集全部出齐以后 ,对于这位二十世纪法国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世界学术界和思想界会有更深刻的研究和认识。1 975年 ,福柯在法兰西学院的演讲《不正常的人》 (Les…  相似文献   

9.
1848年12月10日,路易·波拿巴当选为法兰西共和国总统;三年后,他又成功地发动政变,一跃成为第二帝国的皇帝。马克思在《1848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两部著作中,论述了二月事变以来法国历史进程的内在联系,说明法国阶级斗争怎样造成了一种  相似文献   

10.
《源氏物语》与《蜻蛉日记》两部文学作品之间关系密切,《源氏物语》是《蜻蛉日记》的继承、扬弃与超越。本论从两位女性作家的执笔动机、文论观念、女性意识3个方面推考两部著作的内在联系。两部作品中的若干相同与相似重申了被男性主流文学掠过边缘经典女流文学的价值,正是这一边缘经典文学更为真实记录了当时社会现状、女性思想、男女的情感生活,两位女性作家的叙事才情更是勿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董芳 《法国研究》2007,21(3):50-56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是二十世纪杰出的法语作家,法兰西学院成立三百五十余年来第一位女院士,其作品以历史小说成就最高.传统的历史小说大多以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取胜,而尤瑟纳尔的作品不仅反映出了她让人折服的古典文化底蕴,而且充满了浓厚的思辨色彩,历史人物和事件只不过是作者对人生、对人类社会和历史进行哲理思考的跳板.本文重点分析了尤瑟纳尔三部有代表性的小说(<阿列克斯或徒劳的斗争>,<苦炼>,<亚德里安回忆录>)主人公所体现出的共同的人文主义精神:即对自由、真理和人生真谛不屈不懈的追求;也揭示了作者深邃崇高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12.
《托巴兹》是让马塞尔·帕尼奥尔早年在戏剧界一战扬名的作品。它的独特之处不仅仅在于其主题并不是帕尼奥尔最擅长、也最为人称道的南方风土人情,而且还是一部被帕尼奥尔翻拍了三次的电影作品。本文试图沿着时间的脉络,从主题、作者创作意图和文化环境三个方面入手,从三部电影《托巴兹》展现帕尼奥尔电影人生的三个阶段,也略窥法国电影从30年代到50年代的风云变化。  相似文献   

13.
《阿道尔关》是法国文学史上的一部著名的中篇小说,它的作者贡斯当是十九世纪初期法国杰出的政论家和文学家,夏多布里盎曾把他列为法国最早的浪漫派作家之一。其实,作为文学象的贡斯当,其小说创作实在有限,就目前所知,他只给我们留下了《阿道尔夫》《瑟茜尔》和《红色笔记本》三部小说,其中后两部还是没有完成的作品,而且有些评论家  相似文献   

14.
伍德罗·威尔逊在1885年发表的《国会政体》是美国政府体制研究的一部奠基之作,在美国政治学和宪制史领域有深远的影响力。本文追溯威尔逊就任总统之前的学术经历,讨论《国会政体》的写作背景与学术意义,并将之与威尔逊的其他两部相关著作——《内阁制政府》与《美国宪制政府》——进行比较研究,梳理威尔逊对当时美国联邦政府运作出现的国会一权独大、立法混乱、领袖缺失、权责脱钩等弊病的批判,并分析威尔逊提出增强行政部门权威、改革美国宪制的理由所在。本文认为,威尔逊的研究经历在帮助我们了解美国政治体制的演进和美国政治学学科起步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观察新型知识人如何在美国国家体制转型时代扮演"国家建构者"的角色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2002年6月入选法兰西学院(l'Académie Fran(c)aise)院士的法籍华人程抱一以作家、诗人、翻译家、艺术评论家的身份为世所知,但事实上,程抱一的名字也曾出现于国际汉学史著作,他的一些作品被作为汉学研究成果而为国际汉学界所瞩目.程抱一曾从事汉学研究,曾是一名"汉学家",这一事实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6.
金莉 《美国研究》2004,18(4):119-129
20 0 2年初 ,一部创作于约 15 0年前的小说手稿《女奴叙事》由美国沃纳出版社出版 ,并很快轰动了美国学界。这部作品因其对于非裔美国文学所具有的独特意义 ,以及它重见天日的传奇过程而成为这一年中的重要历史事件。185 7年的春天 ,一个名叫汉纳·克拉夫茨的混血黑人女奴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种植园里逃了出来。她装扮成白人男性 ,往北一直跑到新泽西州。获得自由之后 ,克拉夫茨开始创作小说 ,叙述了她作为奴隶的生活经历 ,而她把自己的作品称为《女奴叙事》。这部长达 3 0 0页的手稿在静静地躺了一个半世纪后 ,在 2 0 0 1年被哈佛大学的非…  相似文献   

17.
杨玉圣 《美国研究》2005,19(2):138-151
《资中筠集》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7月印行第一版迄今,眼看就要三年了。这是一部深受欢迎的好书,也是一部值得评论、应当评论的学术标本。《资中筠集》的学术视域异常辽阔,综合反映了资中筠先生最近25年来有关国际问题与美国研究的代表作,其中对于中美关系、美国外交、美国强盛之道以及美国学学科建设等,无不成一家之言,可以说是对美国的全方位的立体研究①。在很大程度上,本书甚至可以视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特别是美国研究的一个缩影。一对中美关系的历史与现实的研究,是资中筠先生着力最大的专业领域之一。这既与中美…  相似文献   

18.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和加缪的《堕落》均是对人之存在的探索。在两部作品的主人公寻求承认的过程中,不同的价值准则在内心产生了冲突,造成了其性格中的双重性。这种寻求承认的过程,实际上是他们的虚荣和自我扩张的欲望的表现。虚荣扭曲了主人公与现实的关系,使他们无法认识到个体的存在总是与世界及他人联系在一起的。因双重性而消解的主体只有打破虚荣的牢笼,摆正自我与世界的关系,才能修复自我的裂痕并重构自我。  相似文献   

19.
《恶之花》不是一本普通意义上的诗歌集 ,而是一部构架严整的作品。本文通过描述和分析其中《巴黎图画》一章“白昼”和“黑夜”两个系列间的回旋特征 ,探索作品内在的“隐秘结构” ,揭示波德莱尔对待诗歌创作的独特态度 ,并阐释其作品整体在谋篇布局上的美学根据。  相似文献   

20.
《卢贡家族的发迹》是左拉20卷家族系列小说《卢贡—马卡尔家族史》的第一部,也是构成左拉其他家族史小说之间内在联系的一部关键作品。左拉洋洋600万言的“卢贡—马卡尔家族系列”,通过一个家族的人物活动,真实而详尽地描绘了法国第二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