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明时节,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无论你在何方,身为人子,都要祭祖扫墓.缅怀先辈的养育之恩。  相似文献   

2.
“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时节,春雨缤纷,草“长莺飞,情思绵绵。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数典祭祖,缅怀感恩,演绎亲情,传承文化。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踏青插柳,放飞心灵,拥抱自然。  相似文献   

3.
清明时节,作者在成都参加“自然灾害医学救援国际研讨会”,童同昼绪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篇诗作,不仅是对逝者的缅怀,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走过灾难的四川人,现在很好!。  相似文献   

4.
《小康》2020,(20)
正"疫情在哪里,党员干部就要战斗在哪里!"自疫情发生以来,广东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响应广东省委号召,带头冲在战"疫"队伍最前列。"他们都是英雄,值得被永远铭记!"在早前的清明时节,广东各界人士通过网络祭扫等形式,深切缅怀广东在战"疫"一线因公殉职的党员干部。记者从广东省委组织部了解到,广东共有19位在疫情防控一线牺牲的党员干部。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7,(8)
<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杜枚的诗,自小就深藏内心,每年在仲春与暮春之交的清明,就会涌上心头,这恐怕也是所有华人一生中不能抹灭的灵魂之一,这是由中华民族血液里亘古不变的血细胞所决定的。近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亦成为清明时节的"路上行人"。是行人,也是记者,职业的本能始终未曾丢失。今年的路上,变化依然,那一个"新"字直令我备感祖国日新月异,  相似文献   

6.
在编这期杂志时,窗外总是春雨绵绵不断,虽说已到布谷催播.莺飞草长的春天,但霏霏阴雨中仍让人感到一丝丝的寒意、四月正值清明时节.人们在清明节这一天,有去扫墓的习俗,缅怀先辈.祭奠亡是。本期《他累倒在岗位上》一文,  相似文献   

7.
<正>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鲜明的特征。作为农耕时代确立并传承至今的清明节,人们扫墓祭祀、缅怀先烈、凭吊先人,通过多种形式弘扬孝道、尊祖敬宗,已经演化成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慎终追远,是清明节最深沉的内涵,最核心的文化意义。人们之所以如此看重这个节日,是因为它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对历史的缅怀、对家国的珍视。家有谱,国有史。对于千家万户来说,清明节是"寻根的节  相似文献   

8.
余显斌 《传承》2010,(10):56-57
清明不是节气,是一种情结,对游子来说。清明,古时又叫三月节。清明是节气,也是节日。说它是节气,是因为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但最重要的是,这一天,每一个炎黄子孙,无论是远的还是近的,都  相似文献   

9.
正又是一年清明时,如果说踏春是春天蓬勃的生机与灵动,祭扫则充满了肃穆—追忆先贤先祖的优秀品质、缅怀革命英烈的高风亮节,感叹"青山绿水留浩气,苍松翠柏慰英灵"、感怀"春韵入园香,慈严却远航"。清明时四月天,各种祭奠活动、宣传教育纷纷开展。"思时之敬"并不只是表达哀思,更是不忘先辈、不忘历史、不忘家风。清明祭英烈线上宣传与线下活动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清明节情思     
<正>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重要的祭祀节日,清明祭祖,其实是一场寻根之旅,代表着一种血脉的传承与责任,对赐与我们生命的人,心怀感恩,也有人说清明是诗的节气,霏霏春雨滋润让诗意萌发、生长,以致催生出古人许多名诗佳句,比如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相似文献   

11.
清明习俗     
赵书 《北京观察》2014,(3):66-67
正人们在清明期间缅怀先人,沉静思索,追古怀远,知死乐生,追寻春天的希望,是一个集哀思和踏青于一体,怀念先烈和亲近自然共一时的极具中华民族浪漫情怀的节日。"清明"最初指的是节气。《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时间在农历三月间,公历在4月5日前后。清明在古代又有"植树节"、"踏青节"、"聪明节"等称谓,与春节、元宵、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腊八等并称为我国  相似文献   

12.
正清明一到,春意盎然,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播的大好时节。清明又是祭祀祖先的节日,人们常在清明之日扫墓行孝、踏青赏春。清明时节是一年中养生的重要时期。关于清明养生,《黄帝内经·素问》中有"四气调神大论":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为了适应春天阳气生发的规律,人们应当晚睡一点、早起一些,舒缓形体,以使神志随着春气而舒畅怡然。这是养生的自然法则,违背了就会伤肝。中医学还认为,机体生长在于春季,吐纳调息、饮食调理得法,有利于滋养人体阳气,增强免疫力与抗病能力,一年之中少患流感等各种疾病,对健康有益。因此,在清明时节应常到郊外、公园踏青赏春,吐故纳新,呼吸新鲜空气,观赏桃红柳绿的大自然美景。同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与体质状况选择户外活动,舒展身体,如打太极拳、散步、慢跑、放风筝等。  相似文献   

13.
<正>导语年年清明,今又清明。2014年,是清明节纳入共和国法定假日的第七年,2014年,是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精神的首个清明节。这一年,举国上下在贯彻两办《意见》新形势下,践行着文明低碳祭扫的理念,树立着文明清新的风尚。清明祭扫是人们缅怀先人和传递亲情的重要方式。"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宋代诗人范成大对清明节途中所见景象的  相似文献   

14.
子荷 《中国减灾》2011,(2X):62-63
<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亦称踏青节,又叫探春、寻春节。清明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与"谷雨"之间,为三月节,在阳历4月5日前后。这个节气表示春天气候温暖,草木葱茂,改变了冬季寒冷枯黄的景象,在农业生产上多忙于春耕春播。提到清明节,人们常常会想到扫墓、祭祖、踏青、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4,(5)
<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大诗人杜牧的《清明》,一语道出了中华炎黄子孙在清明时节祭拜祖先、祈福祥和的美好心愿。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 08天,是中华民族最悠久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中国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8,(9)
正一年又一年,时势变迁、沧海桑田,每年清明时节,两岸民众豪情满怀共祭我们共同的祖先已成新常态。无论台当局如何"去中国化",两岸民众用行动发出呐喊——编者按清明前后,陕西省举办了"戊戌2018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河南省举办了"戊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这两个重要的、盛大的祭祖活动,其他地区也分别举行了隆重的祭祖活动;作为同宗同源的台湾也遵循古礼举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6,(8)
正4月初,清明时节,海峡两岸举行了一系列祭祖纪念活动,以传统礼仪共同缅怀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进一步增强了海峡两岸同根共源共识。在各个祭祖活动现场,两岸各界人士纷纷出席拜祖大典,共同为华夏儿女祈福,共同为两岸和平发展祈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力量。丙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新郑市举行"三月三,拜轩辕。"4月9日,农历三月初三,丙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新郑市黄帝故里景区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8.
清明三重奏     
古时寒食在清明前一、二日,上巳是农历三月三也邻近清明,唐以降都融汇入清明节,正好形成清明三重奏。清明节的核心内涵和情感本体是缅怀先人,价值取向是提升生命意义,文化功能是凝聚族群、和谐天人。  相似文献   

19.
<正>2022年5月7日,河北省沧州市公安局运河分局网安大队三级警长刘亚斌因连续工作劳累过度,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不幸因公殉职。刘亚斌牺牲后,他的事迹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2023年2月,刘亚斌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追授为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清明时节,记者一行怀着悲痛的心情,驱车来到位于沧州市运河区的刘亚斌同志生前住所,和他的妻子赵晨光一起缅怀英烈。  相似文献   

20.
章涟漪 《台声》2014,(5):20-26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代大诗人杜牧的《清明》,一语道出了中华炎黄子孙在清明时节祭拜祖先、祈福祥和的美好心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