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式贫困”是中国穷人的缩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其实"上海式贫困"又岂止于上海?无非是"中国式贫困"的缩影罢了。上海市民政局局长马伊里在近日公开表示,今年,上海将形成支出型贫困群体的发现、监控和预警机制。只核收入不核支出的贫困定义将成过去式。上海市民政局原副局长沈振新认为物价等因素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扶贫工作,一般以人均收入多少作为衡量是否贫困的标准。人均收入多少,当然可反映贫富状况,但它有缺点,容易使某些领导为戴贫困的帽子而“夜郎自小”,千方百计地压缩上报人均收入数字。我认为,应从人们生存的基本条件来更新贫困概念,从“衣、食、住、行、用、婚、生、教、病、老’等10个方面来量化贫困的标准。概括地说就具视其服装与季节、就餐与营养、住宅与人口结构、行走与助行(助力车辆等)、结婚支出与支付能力、用具与家庭自动化程度、生育与“两代”(优生优育)、上学与学历、生病与治疗。赡养与实际承受能力等10个方…  相似文献   

3.
我国贫困人口到底有多少?国务院扶贫办提供的数字是2900万,世界银行提供的数字是2.1亿。为何两个数字如何悬殊?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细说缘由。刘坚说,世界银行的贫困标准是按每人每天生活费不低于一美元来计算的。这一标准考虑的是“收入”问题。中国的贫困标准则主要考虑“支  相似文献   

4.
贫困·贫困标准 贫困: 一种物质生活困难的状态,即一个人或一个家庭以及一个特定群体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 贫困从程度上可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从范围上可分为狭义贫困与广义贫困。 绝对贫困也称生存贫困,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5.
从贫困大国到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并非与生俱来,但是消除贫困却要付出长期巨大的努力。消除贫困已经成为全世界最优先的国际发展目标(MDG)——建立一个没有贫困,没有因贫困带来痛苦的世界。贫困是一个综合性的现象,阿玛蒂亚·森认为,应该从概念上将贫困定义为能力不足而不是收入低下。贫困的核心概  相似文献   

6.
正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绝大部分贫困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但仍有部分贫困群众还处于贫困边缘,收入仅略高于贫困标准线。实现现有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已脱贫人口零返贫、贫困村常住人口零致贫,都需要持续增收的产业来支撑。重庆市黔江区金溪镇是2017年6月由重庆市参照国家确定深度贫困县的标准,按照"三高一低三差三重"识别标准,从全市甄选出的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黔江区仅此一个深度贫困镇。当前,金溪镇各贫困村都培育了自己的产业,但大多数仅仅播撒了产业的种子,到底能不能  相似文献   

7.
按照人为划定的收入标准将一部分群体纳入扶贫政策对象,则必然产生政策排斥对象即贫困"边缘户"。他们对政策不满,造成扶贫政策落地难。要解决这个难题,可从农村贫困的性质入手,将单一给钱给资源的扶贫政策,调整为综合性的反贫困政策。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我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城镇贫困群体。这一问题的日益严重已构成对我国继续深化改革的一大障碍,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大陷阱。本文试就城镇贫困人口的产生及构成、原因与对策等问题作深入分析。一、城镇贫困的出现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表明,贫困几乎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共同的经济特征。消除贫困也是世界各国实现社会正义的基本目标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经济发展中的贫困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因为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拉大而产生收入相对较低的贫困,即相对贫困;另一方面也因为某些特殊原因…  相似文献   

9.
邓玉萍 《创造》2001,(11):17-20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基本任务。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制度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居民家庭收支呈逐年上升态势,总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到1996年末,云南省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已达4466.46元,人均消费支出达4007.48元,分别比1991年的1528.92元和1428.28元增长1.92倍和1.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基本任务。城乡之差别可见一斑。布实/摄年 份困难户最高收入户两者差额两者比例1991年718.632595.851877.221∶3.611992年803.283294.122490.841∶4.101993年1050.004555…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这是我国第一次提出解决相对贫困的目标,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以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为基础、以低保为主线,分析我国社会救助从解决绝对贫困向解决相对贫困的转变。2010年前:解决绝对贫困绝对贫困是指家庭经济状况不能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  相似文献   

11.
<正>"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尤其是贫困重度残疾人高度关心和关怀。贫困重度残疾人是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的最困难人群。在脱贫攻坚中做好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是落实党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和内在要求,是广大贫困重度残疾人及其家庭精准脱贫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提出的这个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当即成了老百姓最津津乐道的一个热门词汇。“小康”是衡量国民生活水平状况时使用的概念。目前主要有两种参照标准:一个是以消费结构为参照系数的标准,即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在整个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经济学中称之为“恩格尔系数”。按此标准,居民的食物性支出占整个消费支出的比重高于60%的绝对贫困;60%到50%之间属于温饱;50%到40%是小康;30%到20%就是富裕。另一个是以人均GDP为参照的标准。在邓小平他老人家的心目中,人均GDP…  相似文献   

13.
经30多年改革开放和持久的扶贫攻坚,我国农村贫困已由绝对的生存贫困向相对的发展性贫困转变,以单一收入指标为主的衡量标准已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目前我国的多维贫困现状。依据多维贫困理论及我国农村贫困实际状况,在构建多维贫困及原因识别体系的基础上,利用2015年对甘肃省一个贫困村的社会调查资料,对该村的多维贫困现状进行了测算和识别,并对导致贫困的原因进行了probi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尽管该村仍然存在着收入上的贫困,但教育和健康方面的贫困更加严重,多维贫困发生率较高;回归结果表明农户务工收入比重、教育、健康、信贷等在不同程度上可以解释多维贫困的发生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该村多维贫困现状的精准扶贫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总体框景中,贫困、贫困积累与贫困克服是一条被遮蔽但十分重要的隐性线索。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下的贫困是一个立体化的综合概念,其面孔表征具有多维性和反成性。贫困的悖论性表现为生产的主观因素与客观条件的分离再结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跃升与资本逻辑演绎的贫困积累之间的多重矛盾。本文通过对贫困范畴的批判性廓析,理清贫困和贫困积累的根本性、始源性致因,发觉贫困和贫困积累隐匿表象背后的真相,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界构建克服和消除贫困性"他者"的现实性可能方案。  相似文献   

15.
国外能力贫困理念的演进、理论逻辑及现实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能力贫困理念是对收入贫困概念的深化和拓展,其核心要素是对个体可行能力的评估,经历了理念提出、学界认同及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等几个阶段。在世界反贫困进程中,不仅发达国家对其进行了创新性借鉴,同时它还对我国新时期贫困治理转型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一是治理目标转型——将经济收入增加与贫困者自我发展能力提升并重;二是治理手段多元——"增权"视角下充分发挥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介入作用;三是治理形式创新——尊重个体独特性,实施个性化救助方式。  相似文献   

16.
经济学家胡鞍钢教授日前撰文指出,进入21世纪,知识贫困这种新型贫困愈来愈突出,并严重制约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胡鞍钢说,知识贫困衡量的不仅是教育水平低下的程度,而是指获取、吸收和交流知识能力  相似文献   

17.
邵峰 《今日浙江》2013,(18):28-28
随着2012年"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的顺利结束,浙江在全国率先完成了扶贫开发由主要消除绝对贫困向主要减缓相对贫困的转型,进入了与发达国家相接轨的扶贫格局。在为期10年的转型过程中,浙江的扶贫理念和扶贫工作实现了从"求温饱、图生存"向"求公平、图发展"的深刻转变。这是浙江科学发展走在前列的重要标志,是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里程碑,将对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产生重要影响。实现扶贫目的转变扶贫目的实现了从"解决温饱问题、保障基本生活"向"缩小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8.
对贫困概念有两种理解,一是区域意义上的贫困, 另一种是个体意义上的贫困。这里所要讨论的贫困主要是指第二种意义即个体意义上的贫困。而个体意义上的贫困又包括收入贫困、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  相似文献   

19.
权利贫困与经济贫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朝辉(美国宾州西切斯特大学副校长 教授)在2002年底中国首届城市反贫困论坛上撰文指出:近25年来,中国出现了财富与贫困同步积聚的现象和效应。针对经济越高速增长,城市贫困越严重的两难,目前中国学界和官方的解释主要有七种:一是市场经济竞争的无情;二是经济收入分配的不公;三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残缺;四是城市失业人口的剧增;五是民众文化素质的欠缺;六是制度转型和对外开放的压力;七是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排斥和社会剥夺。  相似文献   

20.
从收入分配角度看中国的贫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目前的贫困问题是经济发展问题和收入分配问题的综合表现.收入分配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区域之间的收入分配公平问题;城乡之间的收入分配公平问题;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公平问题.我国不公平的资源所有权格局引起了收入不公平的分配.解决收入分配涉及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对社会财富的分配体制两大类.必须把"统筹"作为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