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首先由列宁提出,并经葛兰西扩展和深化,形成了具有无产阶级革命特色的领导权学说。两人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列宁的领导权思想为葛兰西思考“文化领导权”提供了理论前提。列宁侧重于“政治”领导权,但他并不否认文化的重要性;葛兰西强调“文化”层面的领导权,同时也承认政治统治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熟悉的人都知道,在领导权问题上,葛兰西在狱前与狱中时期都没有否认列宁对他直接而正面的影响。但在后世研究中,葛兰西与列宁形成了鲜明的思想对立。总的来看,这种对立论呈现为三种主张:列宁只关注政治领导权,葛兰西只关注文化领导权;列宁侧重政治领导权,而葛兰西侧重文化领导权;列宁的领导权强调外部的强制灌输,而葛兰西的领导权则主张内部的自主生成。上述主张所依据的文本大多集中于《狱中札记》《狱中书简》与《怎么办?》《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论我国革命》。重回这些文本,可以发现,葛兰西并未反对列宁及其灌输理论,而是努力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列宁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3.
安东尼奥·葛兰西是20世纪初意大利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一手缔造了意大利共产党,一直探寻着实现社会主义的实效路径。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理论、列宁的领导权思想,批判性吸收了克罗齐的伦理哲学。文化领导权理论是葛兰西对历史发展过程的总结,构建起以市民社会为逻辑起点,无产阶级政党为领导者和组织者,有机知识分子为桥梁和纽带,阵地战为实施策略的文化领导权理论体系。辩证分析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并把握其思想精髓,对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加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培养知识分子以及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首位意大利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拉布里奥拉,也是第二国际非常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工人运动活动家,他独特的政治思想直接影响了葛兰西。他在批判庸俗唯物主义和机会主义过程中,从实践哲学、历史唯物主义一般原则和建党思想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创造性阐释,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同时代的其他马克思主义者,这不仅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葛兰西思想以及国外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有关当代西方思潮的研究、批判和教学中,有的同志感到对西方“列宁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两种流派之间的联系不好把握;也有的同志甚至认为它们实际上是种属关系,西方“列宁学”包含于西方“马克思主义”之中,因此没有必要再对西方“列宁学”进行专门性的研究。这个问题事关能否比较完整地回答当代西方思潮对马列主义的挑战,因此笔者就此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一、对社会发展的迫切问题的制订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葛兰西的理论制订,首先是他的“领导权”观念成为大多数现代意大利马克思主义者研究的基础。葛兰西以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最薄弱环节突破的理论为依据,提出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也有薄弱环节,意大利曾是一个实例。葛兰西关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学说的核心在于上述这个原理。他得出了关于在意大利进行步步为营的斗争形式,也就是夺取政权和平道路的结论。他也不排除武装起义——“运动战”,如果这被具体的历史时机所引起。在葛兰西看来,工人阶级还在夺取政权之前就应成为领导力量,并且这种领导应是  相似文献   

7.
林丽群 《传承》2012,(6):74-75
把政治与哲学结合起来讨论是葛兰西实践哲学区别于以往思辨哲学的重要特征,这一特征与葛兰西个人作为政治家和理论家的双重身份有很大关系。从政治与哲学的关系、知识分子理论、领导权理论三个方面着手研究葛兰西实践哲学的文化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8.
<正> 什么是列宁的“政治遗嘱”?列宁“政治遗嘱”的思想真谛是什么?对此国内外众说纷纭。20年代苏联党内斗争中所指的“遗嘱”,是列宁1922年12月23日口授的《给代表大会的信》,西方国家的研究中,多以此为内容。布哈林文中所指的“政治遗嘱”是1923年1月4日到1923年3月2日列宁口授的五篇文章:《日记摘录》、《论合作制》、《论我国革命》、《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布哈林在纪念列宁逝世5周年之际撰文《列宁的政治遗嘱》,将这5篇文章称为列宁的“政治遣嘱”,并指出列宁的5篇文章“是一个完整计划的表现”,构成了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战略计划的各个有机部分。在以后的研究中,又多有人把《给代表大会的信》、《关于使国家计划委员会雎有立法职能的信》、《关于民族自治化问题的信》,连同上面所提到的  相似文献   

9.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下称《唯批》)是列宁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的代表作。它全面而深刻地发挥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建设,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某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却指责列宁的这部著作关于反映论的论述是“机械的、非辩证的”,应当“当作机械的直观唯物主义而予以抛弃”,声称列宁的反映论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毫无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与革命理论是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贡献。这一理论的重要地位也可以从西方“列宁学”的有关研究在其全部研究的比重上得到反证,因为它几乎没有一本关于列宁思想或列宁生平活动的代表著作不涉及这个问题,也几乎没有一本代表著作不通过研究这一理论来指责或者歪曲列宁。  相似文献   

11.
张杰 《思想战线》2008,34(1):139-140
从宗教的视野观照可以发现,围绕中国近代杂志形成了一个以西方宗教为主体的新学,与以孔孟之道为根本的旧学进行"文化领导权"(hegemony,葛兰西语)博弈的场域.无论是最早由传教士创办的中文杂志,还是后来由知识分子主创的一系列期刊,都与西方的宗教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杂志这种大众传播媒介,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宗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领导权博弈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相似文献   

12.
陈创生 《岭南学刊》2008,(4):99-102
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不足是当代中国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启示及我国市民社会的特点,决定了借助市民社会这一载体,诉诸民众的“同意”,使主流意识形态面向大众日常生活,从而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是可能的、也是现实的。  相似文献   

13.
论“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理论化──邓小平理论与列宁思想的比较研究俞良早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主张“讲求实际”。反对“革命空谈”,在这个问题上形成了重要的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大力倡导“解放思想”和“实...  相似文献   

14.
《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是列宁为共产国际“二大”起草的重要文件之一。列宁的《条件》草案是十九条,最后大会通过的《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是“二十一条”。对这“二十一条”在国外一直存在着两种完全对立的评说。苏联始终坚持共产国际制订“二十一条”是“完全正确和绝对必要的”,是为机会主义渗入共产周际设置了障碍,从而从思想上和组织上巩固了共产主义运动。而西方史学界认为“二十一条”是“世界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关于学习和消灭资本主义的理论,是1949年至1956年党对私人资本主义政策的理论依据。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利用资本主义和“和平赎买”的思想,提出了“新型资本主义”理论。这一理论是合乎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的,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对私人资本主义的政策也具有指导作用。但是,这一思想在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就发生了急剧变化,1955年10月,毛泽东又提出“让资本主义绝种”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21年3月俄共(布)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后 ,列宁的社会主义思想发生重大转变 ,后人把它称为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对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 ,历来都有不同的解释。一种意见认为 ,列宁晚年放弃了传统的社会主义思想 ,从科学社会主义转向民主社会主义。这是一种曲解。另一种意见认为 ,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思想 ,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通过同各种右的和“左”的错误思想的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它是列宁社会主义思想走向成熟的表现 ,是列宁思想理论的精华 ,是列宁主义的重要标志 ,是列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列宁晚年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思想史上一个疑案的解析——研究列宁的《论欧洲联邦口号》俞良早1924年12月,斯大林在《十月革命和俄国共产党人的策略》一文中提出,列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形成和提出了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同时胜利”论的“一国首先胜利”论。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他援引...  相似文献   

18.
从2004年发表的学术论文来分析,列宁理论研究具有以下的特点:一是对列宁的党建思想、经济建设思想和文化建设思想的研究非常深入且理论联系实际,得出对当今社会主义建设有益的启示;二是将列宁理论的研究和联共(布)领袖对列宁理论阐述的研究相结合来认识列宁理论,以突出列宁主义的精华;三是将列宁理论和我党领袖人物邓小平、毛泽东的思想进行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后者对前者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物/时政     
《创造》2012,(8):14-14
拉夫罗夫:对西方巧妙说“不”的俄罗斯外长 据路透社8月6日报道,在制裁叙利亚的问题上,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屡次向西方世界说“不”。这位态度强硬的俄罗斯外交“老手”甚至被用来与其前任、外号为“不”的葛罗米伺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爱国爱民的思想和实践,就是他的爱国主义的思想和实践。什么是爱国主义?革命导师列宁有过一个论断,相当著名。为了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列宁的爱国主义思想,首先需要对列宁的这个论断的历史背景,作一简要介绍。这也是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形成的国际大背景。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德国为头目的“三国同盟”与以英、法、俄“三国协约”为主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展开了世界范围的激战。第二国际的大多数社会民主党,在“保卫祖国”的旗号下,纷纷倒向本国资产阶级政府一边,参加帝国主义战争,堕落为社会沙文主义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