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福建党史月刊》2014,(3):35-35
正很少有人知道周恩来总理从病重到去世使用过一把特制的椅子。倪志福曾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谈到了这段往事。1975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卫生部主要负责人找到我说:"总理叫我来找你,他有事要见你,什么事我也不知道。"我当即赶到北京305医院。总理把我叫进他的病房。走进总理的病房,只见他坐在一张布面的沙发椅上,椅子右边的地上有个瓶子与他身上的管子相连,里面有半瓶多的血水……总理消瘦了很多,胡子很久没有刮,长得很长,脸显  相似文献   

2.
2004年3月29日《书刊报》上发表了一篇摘自《新闻汇报》的文史轶闻———《周恩来蓄须明志》(以下简称《明志》)。《明志》一文说: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时,曾气势汹汹地说:“我姓蒋的不消灭共产党,死不瞑目。”周恩来则义正辞严地回敬蒋介石:“革命不胜利,我誓不刮胡子。”直到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在周恩来与蒋介石谈判的那天早晨,他才把胡子剪掉,实现了十年前的誓言。众所周知,蒋介石于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就把屠刀高高举起杀向共产党人。周恩来更是他悬赏缉拿的“要犯之一。”周恩来这时蓄起了…  相似文献   

3.
人物:曾小燕女,医院清洁工,心地善良,32岁张亮男,曾小燕后夫,个体出租车司机,34岁。张亮妈泼辣,心直口快,56岁。时间:1月的某一天下午地点:张亮的新家场景:舞台中间一张桌子,桌旁有两把椅子。曾:(买菜回来的路上,遇见婆婆,拉着婆婆的手)妈,你听我说。妈:(一甩手)我不听你说。 (说着两人走到家门口。婆婆手颤抖着把门开开,气冲冲地进屋,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拍着胸脯)这么大的事情也不跟我商量,你这个吃里扒外的东西。曾:妈……  相似文献   

4.
1959年10月省委书记万达找我谈话,要以我为主筹建省农业机栈局。并要我参加国务院农业机械部,于11月初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厅、局长会议。在北京开了10多天会后,一个下午,我们同部长共30多人,乘车到了中南海周总理办公的会议室,接受周总理的接见。会议室是椭圆的,桌子与椅子全用布罩上,周总理坐在中间桌子的椅子上,正前方是陈正人部长和几位副部长等,我坐在左边第一排椅子,正好是离周总理很近的左侧。周总理环顾一下到会的人后,用洪亮的声音说:“今天召集你们来,主要是听你们的汇报。我首先要说明白的,是毛主席提议加速农业机械…  相似文献   

5.
怕梦成真     
李强 《党史文汇》2003,(10):46-47
“老实交代,你是不是说过资本主义制度很坏,是不是说过社会主义公有制很好,是不是说过蒋介石、汪精卫很坏,抗美援朝很好?说。”在一个阴森森的地方,一个凶神恶煞冲着我咆哮,旁边几个小鬼跟着吼。“是……是,是,是说过。”我坐在一把椅子上嗫喏着,身上绑着些电线。“是不是说过什么人坏透了?是不是说过什么人是个好人?说。”“是,是,是说过,说过。”“啊。证据确凿。小的们,来呀。给他通高压电。”鬼头目下了命令。于是我就觉得浑身一颤,从梦中被吓醒。一摸身上,还是汗津津的。稍定心神,自己也觉得好笑,怎么会做这么一个奇怪的恶梦。仔细想来…  相似文献   

6.
1971年11月15日,乔冠华在联合国中国席位上就座的那一刻,无疑成为整个联合国大厅的中心。此时,有记者问:“乔先生,你现在坐在这张椅子上有何感想?”乔冠华回答时仰头大笑,他回答说:“我现在的心情不是已经回答了你的问题了吗?”在中国首次重返联合国的历史时刻,“乔的笑”闻名中外。  相似文献   

7.
吴同 《湘潮》2021,(4):57-57
南昌起义的代总指挥是贺龙。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彻底叛变革命,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以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1927年7月27日,周恩来赶到南昌,组成了前敌委员会,准备发动南昌起义。7月28日,周恩来把南昌起义的行动计划告诉了贺龙,贺龙毫不犹豫地说:“我完全听共产党的话,党要我怎样干就怎样干。”周恩来点点头说:“共产党对你下达的第一个命令就是党的前委委任你为起义军代总指挥!”  相似文献   

8.
在长征路上,在陕北窑洞,周恩来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留着长胡须。是因为没有时间刮吗?诚然,时间对于当时担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周恩来来讲是极其宝贵的,但周恩来留长须却另有原因。1927年,蒋介石在叛变革命时对周恩来说:“在黄埔时,我是校长,你是政治部主任。现在,我是总司令,你还是来当政治部主任吧!”周恩来立即说:“我劝你还是跟革命走吧!假如你把我抓住了杀我的头,我跟共产党走的意志还是不会变。你要靠国民党发家,如果我们把你抓住了,我就把胡子刮掉!”从那以后,周恩来一直留着长须。有人不知其缘由,…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我多次访问了倪志福。我们谈话的主题,往往是他与苏振华相处的难忘岁月。从苏振华传记书稿说起当我把《从高山到大海——共和国上将苏振华》书稿送给他,他审查完后,找我去谈了一次。他说:书稿总的印象不错,内容丰富、客观、实在、真实。他重点看了上海前后那一部分,并  相似文献   

10.
1956年初夏的一天,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同志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待了一位年轻人。周恩来把这位年轻人从头到脚审视一遍,高兴地对邓颖超说:“你看他的模样、腔调和动作多像他的爸爸。” 周恩来所讲的那位年轻人的爸爸,就是多次和周恩来一块  相似文献   

11.
丑运洲 《湘潮》2013,(6):28-30
4月24日晚,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惊闻倪志福同志逝世。夜不能寐,命笔成篇,以寄哀思。 1976年前,我并不认识倪志福。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苏振华、倪志福、彭冲,临危受命,治理上海。当时,我是苏振华的秘书,随同前往。在那些战斗的日日夜夜,与倪志福有了零距离的接触,他的一些事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改革开放后,我还多次专程看望、访问倪志福,更加深了对他的认识与了解。  相似文献   

12.
刘艳艳 《党建文汇》2010,(12):48-48
一个夏日的午后,瓢泼大雨突然而至,一位老太太蹒跚地走进荚国费城百货公司避雨。售货员对她不理不睬。这时,一个年轻的男售货员走过来,热情地对老太太说:“夫人,请问,我可以为您做点什么吗?”老太太很慈祥地笑着说:“不用了,我在这儿躲会儿雨,过一会儿,雨小点了,我就走。”那个年轻男售货员利索地搬来了一把椅子,对老太太说:“夫人,您一定有些累了,我给您搬了一把椅子,您坐着休息吧。”老太太心里暖暖的。过了好一会儿,雨过天晴,老太太向这个年轻的男售货员道谢辞别,并特意向他索要了张名片。  相似文献   

13.
博览之窗     
周恩来虚心向施今墨请教 施今墨是北京四大名医之一。1925年,孙中山在京卧病,曾邀他参加会诊。 1953年4月,周恩来在中南海接见了施今墨。周恩来说:“施老先生,我想请您当老师,谈谈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问题,这是当务之急啊!”施今墨说:“总理您太客气了,今墨不过一介草药医生。” 周恩来说:“您是专家,搞事业不听专家意见,不懂装懂,独断专行那是要吃亏的,我今天是虚心求教,请千万不要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非常善于从微小的事情中发现问题。他的厨师曾披露过这样一件事:平常周恩来的伙食都由厨师掌管,月底厨师将支出情况向他详细汇报。有一天,厨师向他汇报采购食品的明细帐,周恩来认真听着每个数字。汇报完毕,他笑着问问厨师一个奇怪的问题:“世界上什么最大?”厨师思索了一下,回答说:“当然宇宙最大!”周恩来哈哈大笑,然后一摆子:“不对!宇宙算得了什么?正确答案是:世界上属眼皮最大!”厨师大惑不解。他风趣地说:“你想呀,眼皮这么呱哒一阖,把整个世界和全宇宙的事物全挡住了,你说这眼皮有多大!”  相似文献   

15.
当周恩来还是一个14岁的孩子时,他的才能就已崭露头角,吸引了很多人的注目。周恩来的一位国文老师说周恩来的作文写得“心长语重,机畅神流”。并对周围的同事感慨地说:“我教了几十年的书,从没有见过这样好的学生!”周恩来在天津南开读书时,他的才能为校董严修所器重,他称周恩来有  相似文献   

16.
正问:您记得第一次见到周恩来时的情景吗?答:1936年8月,我所在的红一军团驻扎吴起镇附近。一天上午,军委参谋处的一个参谋来找我,他说:"小鬼,走,我送你到周副主席那里。"我没见过大领导,很紧张,半天没反应。他催促说:"你快点收拾收拾,跟我走啊!"我赶紧跟着他,走不多一会,他用手一指说:"你看,那就是周副主席住地。"我看见一间小土房,一个人坐在门  相似文献   

17.
翻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的《周恩来经历记述》,在《我从南开受到了启蒙教育》一章的第27页上说“周恩来在东北的二三年里遇到了一位好老师——高戈吾”;在其他报刊上,还见到把这位老师叫作  相似文献   

18.
翻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周恩来传》和其他许多有关周恩来的书籍,都说周恩来祖辈是从祖父一辈起,由浙江绍兴迁居到淮安的,而周家人对这一问题的说法更是各不相同,可谓众说纷纭。 周恩来1964年8月2日下午在中南海西花厅对他的部分亲属说:“到我们祖父一辈就迁到了淮安了。” 周恩来的胞弟周恩寿1983年5月4日下午在北京医院802房对淮安的王树荣、王旭馗等说:“我们周家从绍兴迁居淮安大约在光绪中后期年间。” 周恩来的堂弟周恩霔1982年6月18日在上海家中对淮安的宋立勤等说:“我曾祖樵水公大约在同治年间至苏北做官的。”  相似文献   

19.
《支部生活》2013,(1):50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应邀访华。在尼克松访华的前几天,一个集装箱从美国运输机上秘密卸下并安放在首都机场。这是中国人从未见过的活动型卫星地面站。在尼克松访华期间的一天,周恩来陪同尼克松一起看当天中美活动的录像。尼克松对周恩来说,现在美国人民也坐在电视机旁看我们今天的活动情况。他指着身边美国国防部安全军官手中拎着的黑皮箱(即微型活动卫星地面站的终端)说:"从我踏上中  相似文献   

20.
八月的骄阳,晒得房顶都快透了,让人焦躁不安,苏莺莺把电风扇对着自己一阵狂吹,吹出的风竟然都是热的,她干脆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人说心静则凉,她想不如这样让自己的心和身体都静一静凉一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