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法,是指享有司法权的国家司法机关依靠国家强制力的后盾,以国家名义运用法律于案件的专门活动,它的裁决具有极大的权威性.司法公正,就是通过司法机关全面实施法律的各种活动,使司法领域内绝大多数公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能够全面实现,而且对全人类的发展和长久幸福无害.公正是司法自身追求的理想价值,司法公正是司法的本质所决定的,是雏护法律尊严的内在要求.在一个国家中,司法公正与否,是评价这个国家是否民主、有序、健康、文明的基本标志.能否实现司法公正要保证以下三个条件:司法独立;程序公正;法官的修养.  相似文献   

2.
自有司法活动以来,老百姓一直对司法活动的公正行事寄予厚望。他们把美好的理念化作多姿多彩的千古话题,代代相传,长盛不衰。相对而言,司法公正的理性探究较为贫乏。司法实践呼唤学术界的理论配合。笔者不揣浅陋,试就此课题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作一初探,以作引玉之砖。 一、司法公正的范畴 在什么范围内控讨司法公正问题?有的同志主张司法公正可以分为“规范公正和运作公正”。还有的同志将司法公正分为形式公正和实质公正,认为形式公正是指司法活动的程序与结果完全符合法律的要求,实质公正是指司法行为、活动、结果完全符合正义的…  相似文献   

3.
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院党组提出的“115”工作要求,即坚持以“公正司法、一心为民”为指导方针,坚持以公正与效率为工作主题,狠抓审判和执行工作、队伍建设、基层建设、司法管理、法院改革,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为乐山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和“项目年”建设提供了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省,不仅需要法律,而且法律必须得到普遍的遵从和有效的实施。权利的追求和保护与权利的被侵犯之间的冲突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通过法律程序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是国家实行法治的最终途径。因此,司法活动的公正与否和效率高低将直接影响最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对法治的信心,直接影响依法治国、依法治省的进程。 近年来,我省各级法院围绕着“公正与效率”的主题,在审判、改  相似文献   

5.
执行是生效法律文书得以实现的保证,是国家法律得以具体贯彻和执行的保障,直接关系到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如果说,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案件执行可以说是“底线的底线”。尽管新民事诉讼法对执行程序篇进行了大量修改,以解决长期以来民众反映强烈的执行难、执行乱问题,法院内部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证执行活动的公正、有效进行,但民事执行难、执行乱现象并没有明显好转,反而愈演愈烈,已严重影响到法律的权威和司法机关的形象。鉴于此,各界均要求人民检察院加强对人民法院的民事执行活动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 ,是加强我国司法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 ,我们必须认真学习 ,深刻领会 ,切实实践 ,从而更好地履行司法职能 ,确保国家法律正确统一实施 ,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公正是法的应有之义,它是贯穿于法的整个运行过程的基本价值。公正不仅仅是立法的追求,“徒法不足以自行”.一部法律,重要的是实践,也就是司法过程。如果说在法的制定过程中,并非人人都能公正、平等地参与的话.在法律的运行中,人人则应平等地受到法的保护与制约。法的调节社会的功能离不开司法主体的运作,法的公正性也有懒于司法主体在实践后的实现,所以,司法的公正性不但必要,而且重要。 笔者试从我国的司法现状,如何达到公正司法的目标等问题作一初探。 一、我国目前司法现状的弊端 随着立法的逐步完善,我国的司法状况大有好转。但是,现实的情况离司法公正这一目标仍有相当的距离。 (一)权大于法,司法过程的行政化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8.
司法机关在处理各种案件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司法自由裁量问题。如何保证司法自由裁量权的合理运用,遏制其滥用,是司法实践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一、司法自由裁量权的属性 法律制度植根于社会之中。社会是法律的“母体”。一定的法律制度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条件相适应,离开社会基础的法律无异是“一纸空文”。透过司法自由裁量权的表象,我们不难发现,司法自由裁量权的生成与其他法律制度,司法制度一样拥有同样的基础:这就是社会对法律和司法的要求。人类社会自从有了法律和为实施法律设置专门的司法机构以来,都有—个司法自由裁量权问题。因为,不论过去还是现在,是何种性质的司法制度,作为重要专政工具之一的司法机关都不可避免地面临这样的现实:即法律规范的普遍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和谐司法,就是在和谐的司法环境、和谐的司法氛围与和谐的司法秩序中,公正、及时和高效地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人性化审判,就是在审判工作中贯彻落实“司法为民”的法治理念,以人为本,给予当事人尽可能多的人文关怀,在法律和纪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并为他们切实行使这些权利提供尽可能多的诉讼便利。从二者的定义看,人性化审判无疑是实现和谐司法最有效的途径。为此,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在民事审判工作中,从构建“和谐海南”的高度出发,积极开展人性化审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司法,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将法律运用到具体案件的专门活动。司法作为国家职能机关的一项专门活动,司法机关在司法过程中必须遵循一系列基本准则:平等司法原则。此原则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在法的适用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平等司法原则包含三方面含义:  相似文献   

11.
公平是司法的生命线.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 许多法学专家认为,全会做出这一决定目的就是用刚性的制度管住试图拨动司法天平的那只手,为干预司法活动设定了一条通电的“高压线”.  相似文献   

12.
推进司法改革是落实以法治国方略、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司法权力的重要保障。立足中国现实、借鉴吸收外国司法有益成果、研究和运用司法制度的一般属性,对推进司法改革、保证司法的公正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正确把握司法制度的民主性,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司法制度的民主性,简言之就是在法律的适用和执行上保护公民权利、让公民参与司法过程。司  相似文献   

13.
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是指公安机关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对自身全部执法活动进行监督制约。建立和完善内部执法监督机制,有利于保证公安机关正确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改善执法活动,提高执法水平,正确、合法、及时地履行国家赋予公安机关的职权。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一个重要执法部门,又具有公安刑事执法、公安刑事司法、公安行政执法、公安行政司法等多重执法职能。因此,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除了应当遵循“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行使职权”、“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等基本原则外,还应当适用下列原则。  相似文献   

14.
恢复性司法在我国宜适用行刑阶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恢复性司法的内生缺陷 (一)恢复性司法将“正义”推向了不确定状态 恢复性司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理念挑战在于刑罚报应主义的“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原则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正义”的标准的讨论。传统司法要求同样犯罪的人在法定犯罪内受到同样对待的刑罚。刑罚是国家预定的,对于个体来说不能更改。这实质是将正义用程序来界定,强调“公正”的原则——正义是作为一个普遍的概念来运用的。  相似文献   

15.
法律推理是形成公正判决的基础.法律推理是贯穿司法审判活动始终的,是为司法审判提供法律理由和正当理由的法庭决策过程.在成文法国家,简易案件通常仅借助演绎推理即可形成公正判决,但在一般疑难案件中,则须借助法律发现、法律解释、法律论证、类比推理等形式来寻找案件的大前提和进行涵摄,而在特殊疑难案件中,则更需要借助漏洞补充、调解、价值衡量等方式,方可形成公正判决.  相似文献   

16.
论司法公正与司法独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正是人们权利或利益的合理分配。公正观不同,公正内容也不一致。司法公正是人们对司法活动公正的一种企望,一种司法价值评价。司法公正应包括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和司法形象公正三个内容。要矫正“重实体、轻程序”现象,必须特别强调程序公正的历史价值。司法改革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必经之路。在这场改革中,能否解决好司法独立的问题,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检察院的重要职责,是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和检察制度的重要特色,也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力的重要体现。刑事诉讼监督对保证刑事诉讼的公正高效、保护刑事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公正和司法权威具有重要意义。人民检察院开展刑事诉讼监督工作,要树立依法监督的观念,严格贯彻合法性原则的要求,完成法律监督职能,实现刑事诉讼监督的主要目标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8.
法律形式主义容易导致孤立、机械地理解法律,漠视条文背后的规范价值与意义。超越法律形式主义的进路就是要在司法实践中能动地理解法律。司法能动主义更贴近正义,不拘泥于条文和立法意图,更少强调先例,更具司法独立精神。但这并不代表法律扩张主义,在司法判断中突出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也不是重刑主义,“能动”并不是对罪刑法定原则的违反,而是要求在该原则的基础上能动地理解构成要件与罪刑法定的关系,并根据规范目的与事物本质,对法律条文做出实质性而非形式性解释适用。  相似文献   

19.
诉讼效率是人类社会在司法过程中永远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它强调的是如何用最少的诉讼成本最快速地达到法律的社会目标,解决诉讼纠纷。在“公正优先,兼顾效率”的价值取向下,我们试图寻找一个平衡点,能够以最少最快的投入达到法律制度框架内的公正。这就目前我国的现状来说,必须从司法体制、诉讼体制和法官素质三大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法律平等地约束社会一切成员的法治原则,必须经由公正的司法活动来贯彻实施,而司法的核心应为法官判案,法院是保护公民权利的最后屏障。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审判不公的状况,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审判公正的切实可行的措施,以维护法的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