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余的东西     
不少贪官在忏悔时都会说:“自己本不缺钱.可是连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还要贪占这么多钱?”贪官的这一疑问让我想起了四个字:欲壑难填。在欲望面前.如何把握自己,不仅仅需要高远的境界.还要有过人的智慧。  相似文献   

2.
人们总是认为,外逃贪官在海外一定都是过着神仙日子.其实贪官外逃后的日子大都很不如意,和想象的落差很大,跟国内比起来也是天壤之别.虽然这些贪官出逃时都会带走大量资金,但是这些钱在西方发达国家,也不能用上一辈子,坐吃山空总有花光的一天.同时还要时时提防被熟人发现被抓.本文略举数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贪官在法庭上作最后陈述的时候,大都要敷衍几句"我对不起组织"之类的话.很少有贪官向老百姓特别是那些还在过着穷苦日子的农民忏悔.成克杰在倒台之前,倒是常常嘀咕"一想到,广西还有那么多老百姓吃不饱饭就寝食难安."事实证明,这话是虚伪的,他在和情妇大肆聚敛钱财的时候,心里哪里还装着老百姓?贪官虽然号称人民公仆,内心中却总以为自己高高在上,自己吃点喝点贪点挥霍点,似乎都是应该的,广东省汕尾市原副市长马红妹就理直气壮地说:"我以为我是人民的公仆,吃、穿、用的都应是公家的."  相似文献   

4.
霜沐 《中国监察》2010,(14):55-55
在强大的法律面前,在高墙铁网之下,几乎没有一个贪官不后悔,没有一个贪官不悔恨自己当初迈错的“第一步”。曾是年轻有为的“法律专家”、前程看好的副检察长徐望实,在狱中痛心疾首地反省自己、剖析自己。同样发出悔不当初的叹息。  相似文献   

5.
随着反腐机制的日渐完善,使得在位的贪官"边反边腐"的难度也日益增加.于是,许多的贪官就开始在自己的亲属中寻找腐败"代理人",以求营造"官外贪"的小气候,搞腐败的体外循环.这既是在台贪官的无奈,更是腐败版本的升级.  相似文献   

6.
随着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陆续有贪官被揪出,分析新闻媒体发布的有关贪官的消息、资料,不难发现这些贪官大都具备这样的特性:做官不做人、办事不为民、为政不清廉。做官不做人,就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注意  相似文献   

7.
暮鼓晨钟     
不赦贪官 中外历代王朝大赦,都不赦贪官。何也?大赦,无非为了显示 王朝德政仁厚,慈悲爱民,以此笼络人心罢了--尤其在新朝甫 立或新王登基伊始。难道对贪官就不曾或不需要心存一点亲善 么?对其赦免,贪官感激涕零不是更能知恩图报么? 其实不然,大约是因为:贪婪之徒欲壑难填永无止境,见钱 眼热如烈火干柴,心动手痒似不由自主(恰如某贪官所言,贪贿 有一种身心的"愉悦感");贪婪属于一种畸形心理,贪官通常并  相似文献   

8.
现在,一些贪官,比如陈同海、徐国元之流,纸醉金迷,奢侈无度,动辄掷金数万,那是常事.他们一天的挥霍,比一个农民,甚至一个工人数年的收入还要多许多.  相似文献   

9.
随着反腐败的不断深入,被查处的贪官越来越多.贪官从什么地方被带走接受调查,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形: 一是从机场被接走.除为了阻止贪官潜逃外,往往以贪官考察归来居多.这样的情况,外出考察可能就是组织有意安排,目的是为前期初查排除干扰.  相似文献   

10.
亲爱的读者,标题上的这句话,肯定不是对你说的。本记者是在寻那些贪官的开心!因为我们获悉,一个全球性的“反贪法网”业已形成。全世界的平头百姓哪个不恨贪官!其实,地球各角落里都肮脏地藏着胃口大大的贪官。别的不说,最近就有个韩国的银行行长,大名叫金孝哲的。这家伙轻轻松松一下子就卷了6亿韩币(合人民币390万元),来到了中国海滨城市威海。他以为,逃到中国就可以太平了。他逃过来,准备度假啦。没想到韩国方面一请求中国协查,中国警方立马动手,于是弄出了个大新闻:“外国贪官中国落网”。聪明的贪官,哪个不策划好了第36计:外逃。对于贪官…  相似文献   

11.
近日读到一篇《贪官为何“挪窝倒”》的文章,不觉为该文拍案叫绝,因为他道出了常人所未曾深思过的一个普遍现象。的确,许多贪官,在台上时大都是“纸老虎”,外强中干,却经不起群众举报,架不住个人财产审计,不少贪官就像癌症病人,坐在原地不挪窝,兴许还能多苟延残喘几天,一旦离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失去了往日的权威,便马上从凶神恶煞变成了泥塑像,不堪一击。从这个角度讲,贪官确实容易“挪窝倒”。  相似文献   

12.
报载 一位专家在对近年来纪检、检察机关查办的男性领导干部违法乱纪和职务犯罪案件进行调查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被绳之以法的贪官中,因与一些不三不四的女人发生关系而导致身败名裂的人占90%。实际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看到或知道的这类事例也是屡见不鲜的。 无数事实早已表明,贪官与女人的非正常交往极易诱发严重的犯罪行为,因为无论是找相好、养情人,还是泡“小蜜”,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来支撑。一些贪官“不爱江山爱美人”,以至不惜利用职权去攫取不义之财。殊不知,官场“情人”的欲望是填不满的“无底洞”,是喂不饱的“老虎口”,你鬼迷心窍,玩完的只能是你自己的政治生命。  相似文献   

13.
倪方六 《政府法制》2014,(18):19-19
近来刮起的反腐风暴,使不少贪官因贪腐被查处.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落马的贪官中,大多存在生活作风腐败问题.在中国古代,“性贿赂”几成官场一景,甚至不少清廉官员因此名誉扫地.那么,出现行为不检点又会有什么后果?  相似文献   

14.
贪官张华祺(原安徽颍上县县委书记)有一套收取贿赂的经验之谈:“让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在这个位置上能待多久,明天又可能待在什么位置。”凭这一条经验,贪官张某每调整一次干部,就能收益100多万。全县有250名干部向他买官,而全县31个乡镇的领导干部,100%地向他行过贿。为什么不让人知道自己在这个位置上能待多久,又不让人知道明天又可能待在什么位置?说穿了,就是要将公权谋私的经济效益发挥使用到最大,用一句学术性的话来说,就是为谋私用尽公权。当官不仅要谋私,而且要为谋私将公权用尽,这就是贪官张某的逻辑。本来,在民主法治条件下,以权谋…  相似文献   

15.
官场变色龙     
严羽 《政府法制》2006,(7):30-32
据有关资料分析,人是有双重性格的,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贪官亦如此,他们一面是人,一面是鬼。在他们饕餮开口,鲸吞国家、集体财产的同时,也会拿出一点钱用于公益事业。这些人被称之为“双面贪官”。“双面贪官”也确实能蒙蔽一些善良的干部群众,然而,假的就是假的,伪装一旦剥去,贪官的真实面目就会暴露无遗。“双面贪官”:既做婊子,又立牌坊,官场上的变色龙老百姓有一句骂“伪君子”的话,叫“既想做婊子,又要立牌坊”。用这句话来骂“双面贪官”真是痛快淋漓、入木三分,而这也恰恰是“双面贪官”的做官哲学。他们一方面把自己乔装打…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个贪官,贪赃居然为自己立下标准:“收礼要定高指标,年终要算增长率”——这个贪官,就是原江阴市山观镇党委书记陆福荣。 陆福荣可以称得上是靠聚敛不义之财迅速暴富的典型。1992年刚到山观镇任职时,全家积蓄尚不足5万  相似文献   

17.
刘金宝经年累月的贪污受贿行为,已经远远超出了公众理解能力所及的范围.夏德元教授说:"当今中国几乎所有的贪官,可以说都患了一种敛财强迫症一他们中许多人并不确切知道自己为什么需要那么多钱一因为需要自己花钱的地方实在少得可怜."……  相似文献   

18.
上篇:官场腐败"心声" 许多腐败官员落网后,反思自己走向腐败的历程,深究内心动因,其中不乏发人深省的"贪墨心态",而这些"贪墨心态"都有着浓厚的传统"贪墨文化"的印记.这些心态概括起来,无非涉及当官的价值取向、对腐败行为的自我开脱以及官场潜规则.在这里,我们罗列一二: 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 ——贪官的价值取向 中国是个官本位的国度.一般来说,当官总是人们首选的人生目标,而且,权与势相关,权与利相连.当官就有势,有势就有利.当官的目的是"利". 在旧中国,当了官,就有了一切.升官总是与发财紧密相连,因为利用官位来谋取私利是人所皆知并且默认的官场图景.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贪官们追求财富,以权谋利,将人的趋利本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恰恰丢掉了为官本应恪尽的职责操守.这就是腐败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发展,制约权力运行的因素大大增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一些人直接运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贪官和行贿人也改变了谋私的手法。例如:先办事不收钱,或先给钱不办事。不少贪官在权钱交易中,为了不给别人留下把柄,采取了一种放长线钓大鱼  相似文献   

20.
贪亦有德?事实确乎如此。“我们很希望碰到那种所谓‘盗亦有道’的贪官,他们至少遵守潜规则,收人钱财替人消灾,但现在许多贪官不仅违反明着的规则(国家法律),连暗规则也不遵守。”这是一位驻我国的跨国公司化名叫作陈淼的高级经理人,面对媒体讲述自己与贪官打交道的一种体会(见《中国青年报》2003年11月26日载)。他在美国获得若干个学位,横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学科,回国创业经过了数年历练,被逼着学会与各种贪官打交道以适应国内环境,拓展公司业务。从陈淼的这句话中,不难感受到他不得不与贪官打交道的无可奈何,以及对“不仅违反明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