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以对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以及近现代三个时期的政治哲学思想考察为背景,试图说明人们就"何为最佳生活方式"这一政治哲学基本问题认识的历史演变.我们认为,古典政治哲学因追问什么是人类最好的生活方式而表达了对人的终极关怀;而自近代以来,政治哲学这一基本问题的隐没,使得政治哲学本身的存在也成了问题,这一趋向并没有随着20世纪后期政治哲学论争的"繁荣"而得以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2.
形而上学以"是什么"的方式追问存在之本体。逻辑存在本身之所以存在的根据是什么?逻辑存在本身之所以存在的根据是如何可能的?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认为,哲学就是哲学本身,存在哲学从根本上超越了本体论和认识论,将哲学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最高的层次和境界,存在哲学是要为整个哲学的研究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是西方哲学思想的源头,而他对音乐的表达亦对整个西方思想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可以从三个方面探讨柏拉图音乐思想的实质。首先,通过研究古希腊时代的音乐历史背景,从调式、节奏、乐器三个方面来考察柏拉图音乐思想;其次,因其没有专门的音乐著作,因此研究其音乐思想应从其《理想国》、《会饮》和《法律篇》等著作中入手,要系统的掌握他的音乐思想,我们只能将这些著作中有音乐思想价值的地方提炼出来,而进一步分析;第三,柏拉图的音乐思想与教育密不可分。从其现实意义上说,它一种注重实践的音乐思想,柏拉图试图通过音乐的教化,而使城邦公民达到对美的热爱,这又体现出其理论中现实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政论坛》2014,(8):1-1
如何积极开启我们这个时代所急需的思想?首先要了解今天阻碍思想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我认为,这一障碍就叫做“外部反思”。在哲学上,外部反思是作为忽此忽彼的推理能力,从来不深入到事物的内容本身当中;但它知道一般原则,而且知道把一般原则运用到任何内容之上。通俗而言,外部反思就是形式主义或教条主义,它属于主观思想。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3,(2)
对美的本质的追问大致可以分为主观论、客观论和主客统一论三种,其各有得失。比较而言,李泽厚"自然人化"的美学观对我们仍有较大的启示;在对美的本质的追问上,应该站在哲学美学的高度对美的本质做出正面的回答,而不是简单地"否定美学";对美的本质言说应该转变思路,采取分层言说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刘宗懋 《学理论》2015,(7):79-80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完全建立在关于实体问题的讨论上。本文从实体的原初含义出发,重点研究亚里士多德有关实体的论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范畴篇》认为具体事物是第一实体;其次,《形而上学》第七、八、九卷认为形式——本质是第一实体;再次,《形而上学》第十二卷认为理性——神是第一推动者,是最高的实体。文章通过对亚里士多德的实体思想进行研究,认为其意义在于对柏拉图的"理念论"的批判,指出普遍性不能脱离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亚里士多德并没有真正解决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不少很有见地的学术见解。但我国哲学教科书似乎对此吸纳不够,以至于某些观点显得陈旧和滞后。现对此发表一点议论,求教于哲学大家。一、“类本质”是什么地位的本质?所谓本质,就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一个事物的根本性质,对于该事物来说,就是它自身的特殊本质;对于他事物来说,就是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人和其它动物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早有定论,就是劳动。这是人类学说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但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就此止步。考虑到人是现实的人,人总存在于一定的社…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3,(31)
巴门尼德是埃利亚学派的奠基人,其关于"存在"的思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希腊哲学乃至对整个西方哲学的形成和演变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主要从巴门尼德存在论的理论来源、其存在论及其对柏拉图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9.
学习这一章,要弄清什么是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着重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地位,明确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意义,掌握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针和方法.第一节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一、哲学及其研究对象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人类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世界观,就是人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是支配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最基本的观点.它规定着人们的自然观、历史观和人生观,制约着人们的感情、意志和对事物的态度,指导和调整人们对外部世界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20,(7)
柏拉图作为西方政治思想的源头和核心人物,在"天下失序"的环境下构建了理想城邦的模型。正义是理想城邦的来源和基础,除了正义论之外还有三要素说和理念论。哲学家通过主观自身创造和客观环境影响而产生,并通过财产共产制、共产共妻制以及教育制度等配套制度成为"哲学王"。柏拉图的"哲学王"与孔子的圣人之治的区别主要在于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思想渊源、思想内容和对后世的影响上。对这一思想进行评价并将其与同时期孔子的圣人之治思想进行比较,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  相似文献   

11.
何禹潼 《学理论》2013,(22):68-69
正义"是柏拉图构建其城邦理想的出发点和归宿,而哲学家统治则是这一构想的核心。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以"三要素说"与"理念论"论证了"哲学王"对于实现正义的必要性,并通过对造就哲学家与使哲学家成为统治者可能性的分析,论证了哲学王统治的可能性。哲学王思想是柏拉图在当时"天下失序"的大背景下,重构统治秩序的一种尝试,哲学王思想为人类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多维的视角,突出了由专家治理国家的重要性,同时哲学王所彰显的道德统治,是把人的精神生活纳入政治的视野之中,这给我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在17世纪法国学者了解和研究中国哲学的过程中,有三本书值得关注:一是1642年出版的拉莫特·勒瓦耶的《论异教徒的道德》,认为孔子和苏格拉底在哲学史上的地位相同,但孔子对中国的影响比苏格拉底对西方的影响更大,由儒家领导的中国乃是柏拉图“哲学王”理想的实现;二是费内隆在1687—1689年撰写的《死者的对话》,其中有一篇题为《苏格拉底与孔子的对话》,论述了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思想分歧,既不同意把孔子比作中国的苏格拉底,也完全不相信孔子的“圣王”理想或柏拉图的“哲学王”理想具有哲学学理上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三是1696年出版的李明(勒孔德)的《中国近事报道》,该书不再将孔子与苏格拉底对举,而是把他比作古罗马斯多葛派哲学家、一位致力于培养“哲学王”式的统治者却并不成功的“帝王师”塞涅卡,并认为在研究中国哲学时应把孔子思想与宋明理学区分开来。这三部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17世纪法国思想界对中国哲学认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陈彦 《学理论》2009,(15):57-58
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这两位古希腊哲学巨匠在西方美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西方美学思想沿着他们两人创立的两条对立路线发展,柏拉图代表了浪漫主义的倾向,而亚里斯多德则代表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倾向。亚里斯多德是柏拉图的得意门生,但他并不以继承师说而闻名于世.相反。却以批判师说在西方美学史上与柏拉图齐名。本文力图从“模仿论”、“灵感说”和“诗人与诗歌的地位”三个方面,来阐明亚里斯多德对老师柏拉图美学思想的批判。  相似文献   

14.
康宏伟 《学理论》2013,(11):49-50
叔本华是西方意志主义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之一,他通过批判和继承康德的"物自体"而提出"表象"与"意志",其中又以对意志的否定占据其哲学的核心地位,同时也是他整个哲学思想的归宿,他一改以往哲学家追问"为什么"的思路,而是提出"世界是什么"的追问。这也是他哲学中非理性主义的表现。从叔本华追问世界是什么开始,进而探讨他关于"表象"和"意志"哲学思想,通过探讨其对理性主义的挑战发现他哲学思想里的非理性主义倾向,争取能够较准确地把握与阐明叔本华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一、质和本质的根源是一样吗? 事物的质和本质的根源是什么?不少哲学教科书认为二者是一样的,是由内部矛盾特殊性决定的。如由重庆大学等九所高等院校编写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一书,在讲到质时说:“事物质的规定性,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并引用了毛泽东同志的一句话:“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的本质。”(《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  相似文献   

16.
古保样 《党政论坛》2011,(10):27-27
有一个学生问柏拉图,成功如何才能够降临到自己身上?柏拉图只回答了一句话;椰子只能落在你的身旁。学生不解,待追问时柏拉图已拂袖而去。这个年轻的学生一直在揣摩老师这句话的真谛,可是百思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17.
徐才 《理论探讨》2005,40(1):29-34
"哲学的大象魂形",即哲学的大象追问和哲学本体论的思维形态.这里的"象",就是哲学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感知;"形",就是哲学之"魂"隐身其中的表征形态和思维形态.哲学的大象魂形,是人类本体论的精神原型、心灵的故乡,是人们亲近哲学、理解哲学的根本前提.哲学的大象魂形被肢解或遗忘,人们就会丧失对哲学灵魂的体认能力,精神家园的回归之路也就由此被阻隔在形而上的迷失之中.为人们在终极信仰上提供本体论的寄托,是哲学的安身立命之本.现当代哲学与人的困境,实质是人们拒绝哲学又深感哲学逃离我们所造成的人生尴尬、生存无意义和生命质量蜕化的困境.它印证着哲学丧失本体论的无能与失误.因此,哲学应重塑本体论的现代诠释,追思本体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8.
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化,要求对其"元性质"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亦分析什么是哲学的提问方式以及哲学以什么方式而存在.哲学的"元"问题是"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其典型的提问方式是:"x是什么".哲学首先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而存在,其次又表现为特定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如美国著名技术哲学家伊德所言:技术影响如此巨大,即使是哲学家也必须关注他们.而综观各家著述,技术的定义,本质与分类问题又可算是技术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这些问题.主要受益于海德格尔对技术是什么以及技术之本质的追问,初步厘清了技术的定义与本质,并对技术的分类问题在存在论上仔细考究,尝试提出一种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唯物论、实事求是是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掌握它对克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主观主义,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 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基础、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是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唯物论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主要点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