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知识产权国际公约为各国法律冲突留下了制度空间,知识产权法律选择规则的制定,须考虑到相关的国际公约。对国民待遇条款之冲突法意义的解释大致可归纳为保护国法说、起源国法说、法院地法说。虽然晚近研究证明知识产权国际公约本身并不着眼冲突法问题的解决,但这不等于说知识产权国际公约中的相关条款可以被忽略,国民待遇条款对创制内国知识产权冲突规范仍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何隽 《知识产权》2013,(1):92-96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课题.在分析知识产权公约国民待遇原则发展的基础上,对我国自主创新政策的探索进行梳理,在WTO框架下对自主创新政策与国民待遇原则的关系进行阐释;进而认为,鼓励自主创新与现行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体系并不矛盾.而如何在一国司法自治内对国民待遇进行解释,是全球化时代实现拓展国内政策空间与履行国际义务间平衡的关键,也是建立鼓励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制度所必须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韩月 《法制与社会》2014,(26):21-22
WTO成立后,国民待遇原则从最初适用于货物贸易领域,也逐步的扩展到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等领域。并且国民待遇原则与WTO其他的原则、机制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成为了一项既包括适用原则又包括适用例外,既包含理论又包含实践的制度。在WTO体制中,国民待遇原则强调内国与外国的人、物法律地位的平等,强调经济自由开放、平等竞争的理念,从而成为WTO体制的基本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4.
国际投资中国民待遇的宗旨是避免外国投资在东道国因其资本来源于外国或所有者为外国人而受到不利的歧视待遇,其初衷是令内外资之间的法律地位平等,本文通过分析贸易领域与投资领域的国民待遇制度的本质区别,对国际投资法实践中国民待遇原则适用的例外规定也作了具体分析,认为在投资领域彻底实现国民待遇应缓行,发展中国家应慎重选择国民待遇的适用范围,明确例外规则的重要性,从而制订出适合本国国情的投资政策。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纽约公约》条文解读和各国法院典型案例解析,澄清了《纽约公约》适用中遇到的互惠保留、商事保留、双重许可、公约适用与当事人国籍的关系、互为被诉人的平行仲裁裁决、仲裁协议不能实行、仲裁员的国籍与公共政策等疑难问题和特殊问题,揭示了解释和适用《纽约公约》的正确标准。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在知识产权司法裁判中一直遵循着“停止侵害当然论”.但是,在近些年的司法实践中,开始出现知识产权停止侵害救济例外.一方面,知识产权停止侵害救济例外在立法上“突而不破”;另一方面,知识产权停止侵害救济例外在司法实践上“破而无据”.实际上,停止侵害救济例外不仅具备合理性理论依据,而且具有域外立法经验.为此,我国应结合知识产权立法宗旨和司法实践需要,设置知识产权停止侵害救济例外制度,以实现知识产权立法的社会福祉目标.  相似文献   

7.
在今年两会期间,我国取消了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外资超国民待遇"这一政策。这一举措是非常必要的,有着其深层次的原因。同时也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于其他国内法的制定,一国国内的知识产权立法应该采用何种模式,除了要顾及本国的国情及法律文化,还必须要在国际法的视野下加以审视.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现状和国民待遇原则的分析,对国民待遇原则影响我国将来选择何种立法模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探讨.鉴于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现实状况,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采用改进的综合保护模式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纽约公约》为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提供了国际法基础。但其采用的地域标准与非内国裁决标准与我国国内法的仲裁机构的国籍标准有所差异,因此造成了司法实践中理解上的偏差。同时,互惠保留也影响公约的适用,但是互惠保留只对公约的地域标准做出了限制,而不影响非内国裁决标准部分的适用。随着实践的发展,具有实质标准内容的"国际仲裁"具有代替《纽约公约》上述标准的趋势,尽管其本身也存在潜在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国民待遇”原则是《伯尔尼公约》的基本原则之一,它的严格含义是指:“凡受本公约保护的作品,其作者除了在起源国之外,可在其他成员国享有后者的法律目前授予或今后授予其国民的权利,以及本公约所特别规定的权利。”(《公约》第5条第1款)由于国际著作权保护  相似文献   

11.
入世后 ,经过修订后的中国外资立法与WTO规则已基本接轨 ,惟有“超国民待遇”的问题尚未触及 ,学界对国民待遇的理解出现了歧义 ,一些学者主张“超国民待遇”与国民待遇兼容 ,与WTO规则并行不悖。对“超国民待遇合法合理论”应提出质疑 ,提出“超国民待遇”于法无据 ,于理相悖 ,因此 ,应重塑我国的外资优惠政策的思路 ,以便在新形势下深化外资优惠政策新的形式和内涵 ,逐步消除“超国民待遇”现象  相似文献   

12.
国民待遇原则在跨国版权保护中的适用与例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消除各国在版权保护方面存在的种种矛盾与差异,在全球范围内对版权进行有效的法律保护,国际社会势必需要确定一些各国共同接受的原则。但是,跨国版权保护究竟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三原则说①,有四原则说②,也有五原则说③,可谓见仁见智。不过,不论采取几原则说,他们都普遍认同国民待遇原则是跨国版权保护的一项基本原则。随着中国政府1992年10月正式批准参加《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程的迫近,外加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的影响,版权跨国保护的国民待遇原则真正提上了议事日程,成为理…  相似文献   

13.
WTO国民待遇在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领域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毅 《法学研究》2004,26(3):115-127
乌拉圭回合之后,WTO国民待遇适用于服务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领域,产生了一些新的法律特点,在适用范围、适用客体及例外限制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在服务贸易领域它从普遍义务走向特定义务,从无条件走向有条件;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领域它由形式互惠转为实质互惠,适用于执法和司法救济过程,提高了整体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4.
15.
在传统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下,农民工成为中国现代化社会转型中的特殊范畴.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跨区域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工愈来愈多,农民工在为城市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合法身份和公平待遇.因此正视农民工目前的处境并给予其相应的国民待遇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三、国民待遇原则适用的例外情形 虽然国民待遇原则已成为跨国版权保护中的一项最基本的、最普遍的首要原则,但是,这并不是绝对必须适用的。至少在司法及行政程序方面,任何人都很难要求在另一国取得完全的国民待遇。这不仅在各国传统法律制度中较为常见,而且也是国际惯例和国际法学说早已认可了的,同时,也是《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和《知识产权协议》所共同承认的。虽然互联网络和电子空间管辖权的扩大呼唤强化国民待遇原则,但是,目前仍很难在版权领域实现普适性的国民待遇。 《伯尔尼公约》率先在版权的跨国保护方面规定了国民待…  相似文献   

17.
王少棠 《时代法学》2020,18(2):107-I0003
国有企业已经稳定成为国际投资市场的参与者,因此可以从投资者身份去看待国有企业与相关规定适应状况。从国有企业是否是国际投资协定中投资者出发,可以初步判断其能否享有协定下国民待遇。但也存在着因为“相似情形”解释不明、根本例外条款内容不明等情况而无法实际享有国民待遇的情况。我国所签署的国际投资协定基本可以保障我国国有企业享有国民待遇,但仍然存在个别例外。为此,应当注意在国民待遇条款、根本例外条款制定时的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18.
《知识产权协议》明确界定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 ,以私权的名义强调了知识财产私有的法律形式 ;《世界人权公约》赋予知识产权的人权意义 ,揭示了现代知识产权制度关于专有权利保护与知识财产利益分享的均衡思想。在私权与人权的统一范畴中把握与认知知识产权法 ,有助于我们考察这一法律制度的价值理念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9.
黄亚英 《现代法学》2007,29(1):124-131
《纽约公约》适用的“外国仲裁裁决”包括了在外国作出的裁决和非内国裁决两类。“在外国作出的裁决”是指法律上的仲裁地位于任何外国的裁决,因此,当事人住所地、仲裁机构所在地或仲裁裁决书签字地以及当事人的国籍和裁决的国际性等因素均与判定某项裁决是否属于外国仲裁裁决以及应否适用该公约无关。互惠保留只是将“在外国作出的裁决”进一步限定为在缔约的外国而非任何外国作出的裁决,故互惠保留既无一般意义上的互惠对等含义,也不应作其他扩大解释。缔约国只能将本国境内作出的裁决自主认定为“非内国裁决”。由国际商会仲裁院等外国仲裁机构在中国境内作出的裁决应在中国被认定为该公约项下的“非内国裁决”。  相似文献   

20.
“善意例外”产生于美国,是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重要限制,也是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重要内容.我国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没有明确规定“善意例外”规则.由于我国法律对搜查、扣押等侦查行为的制约不足,其中的“合理解释”与“补正”多为程序瑕疵的弥补,存在“善意”的空间,适当借鉴“善意例外”规则,有利于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顺畅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