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农村富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超过农村产业需求的那部分劳动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指通过政策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自由流动并实现就业的过程。农村富余劳动力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和要求。1978年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根据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状  相似文献   

2.
施虹 《前线》2003,(12)
我国人口的70%分布在农村,人多地少,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减少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党的十六大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遇到了许多问题。进一步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力发展工业和服务业,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  相似文献   

3.
《奋斗》2004,(12):36-37
为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拓展农民增收的外部空间,搞好用工信息搜集、农民工培训和市场对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引导和推动农民外出打工”的部署,全面完成省妇联年初确定的“积极发展劳务产业,推动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全年完成转移农村妇女劳动力35万人”的工作任务,省妇联组成两  相似文献   

4.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制约红河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就加快红河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农村的“打工经济”是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它关系到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没有农村的稳定、农民的小康和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我省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就无从谈起。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原因、人文素质等各方面的影响,“三农”问题在  相似文献   

6.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系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体制、政策等方面的障碍.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规模偏大、素质偏低的现状已经成为制约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如何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成为当前政府和理论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对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现状、转移的制约因素作了粗浅分析,并提出适合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陈亮 《江淮》2005,(12)
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我省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缺乏转移就业的职业技能,难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对于促进我省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稳定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我国农村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关系着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发展、社会能否长治久安.本文通过对楚雄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的实证研究,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加快农村富余人口转移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在农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党的十六大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关键是要加快农村富余人口向非农领域转移。一、加快农村人口转移的必要性第一,加快农村富余人口转移是解决农村人地矛盾的需要。目前,我国人口已近13亿,其中有9亿农村人口,占到70%。在我国9.6亿公顷的总土地面积中,能够用于农业…  相似文献   

11.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问题,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长春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更多的问题,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要建立城乡统筹就业体系,扩展农民的就业领域,完善政策,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通过大规模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中城市盲目流动,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条件,也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看,发展小城镇对西藏发展市场经济,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区内外人才、资金、技术、管理及富余劳动力,加快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就业人口,疏通农副产品流通渠道,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商品化,推进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纪春明 《唯实》2003,(12):94-95
近年来 ,扬州市积极主动地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坚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产业来抓 ,按照“创新机制、加强引导、完善服务、规范管理”的要求 ,认真组织、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家门 ,走进城市 ,走向海外 ,取得了显著成效 ,被誉为“新扬州现象”。一、扬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情况新特点1 .劳动力转移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据分析 ,扬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中 ,来自劳动力转移 (本乡镇就地转移和向乡镇以外输出)的部分呈逐年上升趋势 ,2 0 0 0年为 40 .1 8%、2 …  相似文献   

14.
农村富余劳动力能否转移出去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本文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认为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论有缺陷,提出在我国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一个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荥阳市探索并实践的“三张订单”模式,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重要制度创新,其对解决“三农”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有重要意义。该模式在实践中的成功表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需要找到教育培训机构、企业和农民利益的结合点;需要因地制宜,勇于创新;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培训机构、劳动力市场中介、公民个人等社会组织和行为者各自资源、知识、技术等的优势,实现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6.
农民出国打工是积极利用国外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空隙,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快速脱贫致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农民出国打工成功的关键在于政府。政府一方面对外要加强劳务交流与合作,积极利用海外各种资源收集用工信息;另一方面对内要发展和规范涉外劳务输出中介和专门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出国人员的作用。只有这样,农民出国打工才会有更广阔的前景。本文以应城市杨河街道农民出国打工为实例,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解析了农民出国打工热的现象及效果,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7.
王立胜 《发展论坛》2003,(10):58-59
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这是立足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做出的一个重大判断。近两年,我们昌乐县牢牢抓住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这个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积极探索,努力实践,趟出了一条激活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非农产业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力农民收入增长幅度连年徘徊,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三农”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瓶颈。解决“三农…  相似文献   

18.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济不断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三农”问题正在逐步得以解决,广大农村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农村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三农”问题仍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严重问题,而“三农”问题中农民的问题最突出。解决好农民的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增收难,增收难的重要原因是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难,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农村富余…  相似文献   

19.
“小富不算富,离土离乡找‘钱’路”,这已成为扶余县农民的口头禅。曾经老守田园、小富即安的扶余县农民已不再安分,纷纷走出家门奔“钱”程。这是全县开展“一推双带”活动带来的喜人局面。2003年,全县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9万人,劳务收入2.5亿元,今年计划转移7.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亿元。目前,已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万多人,并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牢固树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新理念,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不断拓展就业创业的新空间,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转移,确保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稳定,城乡经济共同繁荣。一、基本之策:当好劳务输出领航人,发展壮大劳务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打破传统体制的桎梏,跳出“农门”,向城市地区转移。他们进城后投入市场直面激烈的竞争,自主创业,自力脱贫致富,是提高自身才能、发展城市经济的生力军。实践表明,发展壮大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