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随着冷战的结束,人权问题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变得非常突出。在联合国这样的国际舞台上,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一直占统治地位的西方人权观提出了挑战。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归根到底在于如何处理人权的普遍性与文化的多样性这对现阶段无法回避的矛盾。这里所谈的文化多样性除包含历史、文化传统、价值观、政治模式和法律制度等因素外,还应包括特定的时代和经济发展阶段给一国的文化发展所  相似文献   

2.
文章探讨了发展中国家全球治理的状况。中心议题是:在全球化时代,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国家主导的策略改善贸易状况,成为制造业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从而与发达国家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其竞争力受到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在这一背景下,发达国家积极推动将全球治理扩展至发展中国家,从而规范这些国家的行为,促使其向外国投资开放。然而,要想将发展中国家成功纳入全球治理体系,须在这些国家内部建立能够改变其政治文化的制度。鉴于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独特问题,要想达成上述目标,仅靠推动这些国家的国际化进程是不够的。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作者认为,要想在发展中国家建立与全球治理相符的内部制度,必须使这些国家确信全球治理不仅对发达国家有益,对它们自身同样有益。  相似文献   

3.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综合性问题,与能源、环境、人口、技术、观念和经济发展均有关。由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自身的复杂性,及其对人类健康和安全、经济与社会发展、世界经济与政治秩序以及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不断加剧,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政治和外交领域讨论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全球气候谈判主要围绕发达国家减排,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生态脆弱性和南北发展鸿沟等问题展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相关的规则和  相似文献   

4.
客观认识当今国际经济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经济秩序是国际经济活动主体从事国际经济活动的位置、次序和规则。国际经济秩序是分层次的。不合理、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特指的是高层的国际经济秩序,尤其是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经济秩序。当今国际经济秩序包括三方面的关系: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除了维护发达国家利益的一面,当今国际经济秩序还有维护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一面。由于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最终建立是相当遥远的事,现今的国际经济秩序还有生命力,发展中国家要在容忍它的前提下,努力改革它。  相似文献   

5.
当今的全球化不仅涉及经济,而且涉及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本文重点仅就全球化过程中的非洲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初探。 经济全球化无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均具有两重性。它是一炳双刃剑,对二者都既有利也有弊,给二者均带来了风险和威胁。其不同之处在于,发达国家的垄断财团和跨国公同在这一过程中长期处于绝对优势,它们获得的利远远大于弊,并且几乎控制或影响着全球化的整个过程,捞取了数以百亿千亿美元的巨额利润。它们面临的风险和威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是当代世界政治的重要背景之一。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的初心是希望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而关怀人类的整体命运。这样的态度根植于中国传统的人本文化,而人本文化与西方主流的"超人文化"形成了鲜明对比。人工智能的特点是汇集众智,而这一点恰恰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质。在西方超人文化的主导下,人工智能的技术鸿沟将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丧失比较优势,难以参与国际分工,进而出现被"永久边缘化"的风险。相比而言,中国的独特优势使得中国能够在完善国内共同体的同时,关怀国家间的不平衡发展,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西方的超人文化将拉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裂痕,甚至将弱小的发展中国家排斥在外。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关注作为整体的人类,还关注作为整体中个体的能动性。这种与超人思想截然不同的理念,将弥合"文明的冲突",创造和谐的世界政治秩序。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展中国家国内矛盾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如何?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发达生产方式和不发达生产方式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发展中国家应选择什么样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道路?时代向马克思主义不发达经济学提出问题和任务并促使其发展和创新。为了深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我们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张雷声教授。下面是她同本刊记者的谈话。  相似文献   

8.
《南风窗》2014,(8):19-19
<正>国际民众如何看中国形象?实际上,将近一半的国际民众根本不了解中国特有的政治理念。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也存在较大分歧,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政治形象的正面评价更高。整体形象:文明古国+经济大国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身份定位不仅影响到中国的对外政策,也将影响到国际格局,即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中国的身份定位从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国家逐步转变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并一直持续至今。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仍在持续,随之而来的将是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的关系迈向新形态。展望未来20年,国际格局调整的幅度将比21世纪的头20年还要大,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不仅要继续与发展中国家构建"近而亲"的关系,也要塑造亚太地区的新型地区合作架构,引领地区内国家发展积极的共同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0.
曹嘉涵  崔艳 《国际展望》2022,14(2):59-77
在全球技术革命不断演进的背景下,标准问题日渐成为国家间经济与科技竞争的焦点。随着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入落实阶段,可持续性标准也成为最具潜力的技术治理手段之一。当前,由西方发达国家不同行为体推动形成的自愿性可持续性标准体系正在对广大发展中国家产生复杂的影响。许多发展中国家在采纳和推广西方标准的同时,也面临新的贸易壁垒。值得关注的是,西方背景的自愿性可持续性标准大量兴起,其中一部分已沦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推卸责任、转移压力甚至进行政治打压的工具。尤其对中国等新兴大国,更是如此。西方可持续性标准给中国带来政治风险的同时,也推动中国积极塑造自身的可持续性标准体系。展望未来,中国应继续在政府主导下,鼓励和支持国内相关行业组织联合产业界、国际标准机构以及其他国际组织,共同培育更加完善的自主可持续性标准体系,从而对冲和化解西方发达国家以可持续性标准之名行打压之实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梅新育 《南风窗》2011,(14):66-69
经历过经济迅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很多,修成正果跻身发达国家者很少,多数国家的提升进程都因各种经济社会问题而夭折。历史已经一次又一次见证了奋力赶超的发展中国家遭遇经济崩溃而使其前期成就化为泡影,这是经济起飞的陷阱。  相似文献   

1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模型与案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权力分配格局,便于发达国家利用相关贷款条件的实施,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乃至政治事务。本文构建了一个评估模型,以埃及和IMF达成的4次备用安排为例,揭示了政治因素对IMF贷款条件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梅内姆执政期间,美国如何透过IMF的贷款,将“华盛顿共识”塞入阿根廷政府的经济改革计划。对IMF贷款政策的主导,使美国获得了一种可与政治、军事等“硬实力”相媲美的金融“软实力”,实现资本的全球扩张和对借款国的经济渗透与控制。作为推广有利于发达国家游戏规则的精密机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IMF难以对其贷款条件做出实质性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美国学者对腐败与文化关系的研究,初衷并非是基于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反腐实践的思考,而是在考察发展中国家的援助项目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学者们在腐败与传统文化、制度文化、政党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丰富的论证,尽管不可避免地带有西方中心主义的色彩,但他们的研究仍然引领着该问题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方向,为中国建立民主文化反腐机制、加强政党在反腐过程中的功能建设以及厘清和加强群众在反腐进程中的作用也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增长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对债务问题的关注呈现出明显的政治化趋势。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的政治化是其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国内政治层面,债务问题正成为发展中国家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议题,也是不同政治集团和利益群体之间相互博弈的重要工具。在国际政治层面,债务被视为介入、影响甚至塑造发展中国家经济政策和议程的重要工具,也被视为国家间在发展中世界竞争的重要领域。因此,全面客观理解债务政治化的影响尤为重要。总体而言,债务政治化虽然具有一定负面影响,但其强化了对债务问题的关注和研究需求,反而促使人们对它的认识逐渐回归理性。具体而言,债务政治化推动发展中国家构建债务问题认识体系、提高债务管理能力,促进其对国际债务治理体系的反思。此趋势有助于国际社会更理性认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关系,同时,对债务问题政治化的系统认识可以为新时代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融资合作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萧虎 《当代世界》2011,(7):66-67
2011年第二季度,受全球金融危机及欧洲债务危机进一步发展影响,主要发达国家政治生态深入演变,欧洲的反政治体制运动影响凸显,美日朝野恶斗深化。中东地区多国党争或朝野博弈继续发酵,执政党困境普遍加大。一些发展中国家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执政损耗显露,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党国际重建以来的发展历程及政策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95 1年重建以来 ,社会党国际努力适应时代和形势变化的需要 ,不断对其理论政策进行革新和调整 ,实现了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目前 ,社会党国际已发展成为世界上力量和影响最大的国际性政党组织 ,在西方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中有着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重要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些西方理论家指出,全球化已经产生了重大的文化影响.他们认为,在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在以往数十年中受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日益增加,其生活和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法兰西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民族,法兰西民族对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法国被公认是一个文化大国。法国是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拥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法国也被公认是一个政治大国。分析和研究法国从文化大国到政治大国的发展路径,其中不乏启示和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末迅猛发展的经济全球化是在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形成的,西方发达国家在资金、技术、管理和金融等方面都占有优势,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一直起着主导作用,是最大的收益者。 但是,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却是“两刃剑”,既有机遇也有挑战,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总体上处于相对不  相似文献   

20.
论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政治认同的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认同是政治统治合法性的理念基础,对于维持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迅猛推进的当代全球化不,断改变着发展中国家人们的政治思维方式,瓦解着传统的社会基础,导致许多国家政治认同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向.这就需要在发展统一政治文化的基础上,以民族主义为其价值内核,重构政治认同,以保持国家的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