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北事变”乃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过程的重要步骤,究其发生的经济原因:一是为摆脱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走上了海外侵略的老路。二是为侵苏备战,国小兵少的日本势必要借助中华之物力。三是建设不断恶化的伪“满洲国”殖民地经济的迫切要求,日寇希望将东北、华北连成一片、互为补充,以稳固“满洲生命线”。总之,日本帝国主义对物产丰饶的战略要冲——华北垂涎已久,挑起“华北事变”为其志所必行。  相似文献   

2.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威在西安扣留了前来督战攻打红军的蒋介石,迫使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从而酿成了震惊中外、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它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对我国侵略和我国人民长期要求抗日救国、反对国民党当局长期内战的伟大斗争的必然产物。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下令东北军“绝对不得抵抗”,致使日军势如破竹迅速占领东北三省。“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开始向华北进攻,并于1935年向国民党政府提出要求在华北的统…  相似文献   

3.
贺龙纪略     
芦沟桥的炮声,点燃了抗日战争的烽火。日本侵略者早在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一手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就开始形成了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潮。但国民党蒋介石反动政府为了集中力量进行反革命内战,消灭红军,对日寇的侵略竟然采取“绝对不抵抗”的卖国投降政策。数十万国民党军队在日本侵略者面前不战而退,致使日寇在短短三个月内就侵占了东北全境。一九三五年,日本侵略者得陇望蜀,又向华北地区发动新的侵略,制造了“华北事变”,中华民族陷入空前危机。在民族危机的严重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呼声,蒋介石政府的卖国政策极大地被孤立了。  相似文献   

4.
抗战早期的刊物(上)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制造事变,迅速占领了东北三省。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形势发生了变化。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华北,策动了华北事变,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8月1日,...  相似文献   

5.
关于红军东征的目的,有的党史著作上说是准备开赴冀察,直接对日作战。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史实的。首先,这种说法不符合党在当时对待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集团的基本方针——“抗日讨蒋”或叫“反蒋抗日”。一九三五年五月,日本开始制造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升级,面对这种形势,中  相似文献   

6.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继“九·一八”事变之后又发动“华北事变”。攫取了冀、察地区的大部分主权,从而引起了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中日民族矛盾已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中国共产党根据这一矛盾变化的情况,于1935年12月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随后,逐步开始实行联合包括蒋介石在内的一切抗日力量共同抗日的策略,建立了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关于我党联合蒋介石共同抗日这一策略的演变和发展,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经历了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三个变化发展阶段,并以1936年”五五”  相似文献   

7.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对中国的军事进攻。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华民族唯一的出路就是向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展开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1931年9月22日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号召全国人民武装起来,进行革命民族战争,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为了团结一切力量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又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并号召“一切真正愿意反对帝国主义的不甘作亡国奴的中国人,不分政治倾向,不分职业与性别,都联合起来,在反帝统一战线之下,一致与日本和其他帝国主义作战。”1935年华北事变  相似文献   

8.
抗战初期国民党战场失败原因陆玉敏1937年“六六”芦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陷,是抗日战争的初期阶段,即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在这段时间内,以芦沟桥事变和“八·一三”事变为标志,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北、华东两个方向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火很快扩...  相似文献   

9.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东北,接着又向华北发动了新的侵略。一九三五年,日本帝国主义又进一步发动华北事变,企图使冀、察、绥、鲁、晋五省脱离中国,归日本控制。国民党政府继续坚持不抵抗政策,竟准备了十二月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适应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华北政权特殊化”要求。失地丧权,亡国灭种的大祸迫在  相似文献   

10.
<正>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发动了“芦沟桥事变”,开始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不到半年,日本就侵占了华北的河北、山西、察哈尔、绥远、山东各省和江南的东、沪、杭地带。日寇侵占南京后,开始把武汉作为它们下一步重点攻占的目标,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就能支配中国”。1938年6月,日本大本营陆军部就正式作出了攻占汉口的决定。10月25日,  相似文献   

11.
1931年7月,日本间谍机关在中国东北边境制造挑拨中朝两大民族的“万宝山事件”。8月,日本借口一名军官中村大尉在东北失踪,大肆挑衅,并把大批军队调入东北,增强日本关东军的兵力。接着,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沟路轨的一段,反以中国军队破坏为由,挑起战火。1931年9月18日夜间,日本军队悍然攻击国民党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是日本遭到世界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以后,妄图独占中国、称霸亚洲和世界而迈出的第一步。对于日本制造的这次事变,蒋介石却下令东北军“绝对…  相似文献   

12.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结束长征到达陕北。这时,国际国内的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还在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日本利用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继侵占我国东北三省之后,日本又制造华北事变。紧接着,日本义收买汉奸,拼凑傀儡政权,策动“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加紧控制华北,妄图把华北变为第二个满州国,并逐步把侵略魔爪伸向内地。在日本的猖狂进攻下,国民党政府节节退让。  相似文献   

13.
时事学习     
今年7月7日是卢沟桥事变50周年。半个世纪前,日本侵略者向卢沟桥附近的中国驻军发动进攻,遇到中国军队的坚决抵抗。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是它妄图实现征服中国继而征服世界野心的第一步。早在“七七”事变前6年即1931年,盘据在中国东北南部的日本关东军就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沈阳。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使日本侵略军只用了3个半月就占领了东北三省。1933年1月到3月,日军又轻易地攻占山海关和以承德为省会的热河省。接着它的进攻目标就转向华北。国民党政府步步屈服,在  相似文献   

14.
《春秋》2001,(3)
2001年4月1日下午,在菏泽发现首枚日制“支那事变纪念章”,这也是我国继厦门、重庆之后发现的第三枚此类纪念章。此章重86克,直径5.3厘米,表面似纯铜色,正反两面皆有图像,正面上部印有战斗机,中上部偏右印有“支那事变记念”、“昭和十二年”字样,中部是长城图形,下部为华北地形图,其中“北平、张家口、保定、沧州、天津”等华北重镇名字  相似文献   

15.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我刚刚进入徐水县立第一高小,1937全班嚎啕大哭年“七·七事变”进入全面抗战,那时正值我从保定师范初中毕业,前后共计6年,在此期间,由于蒋介石所领导的国民政府执行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战略,致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得寸进尺,占领我国东三省还不知足,又不断蚕食我华北。这篇短文就是描述在这6年中我所经历的一些琐事,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一些人的心态,这些事,对青年学子来说,也可培育爱国报国之情。1931年秋,我刚刚入学不久,传来“九·一八事变”的噩耗,深感日本占领沈阳后就会占领全东北,入侵关内,我们就要做亡国…  相似文献   

16.
<正> “纪念七七事变”这样的提法不准确,不恰当。原因是:“七七”事变和“七七”抗战是两个不同概念。“七七”事变,主要指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军事进攻芦沟桥,开始了其全面侵华战争,它包括帝国主义入侵和中国人民反侵略两个斗争方面。但主导方面在于日本帝国主义的首先进攻和侵略,并挑起全面侵华战争,这就决定了这个事变的实质,是  相似文献   

17.
血沃怀柔     
1931年日本关东军蓄谋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短短4个多月,整个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大好河山,被日军占领。1933年2月,日军向热河进犯,省主席汤玉麟惊惶失措,不战而逃。日军轻而易举地占领省会承德,全省沦陷。日本侵略军随即南下,企图突破长城军事要隘,侵略华北。造成北平(1928年北京改名为北平)危急,华北告急。  相似文献   

18.
小资料     
“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蓄谋已久的一个侵略步骤。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军队将南满铁路柳条沟地区一段桥梁炸毁,却反诬是中国军队有意“破坏”。同时,日本关东军开炮轰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从而制造了侵略我图的“九·一八”事变。当地守军的士兵及下级军官均愤然要求与敌军作战。但由于蒋介石事前即向东北军发出了“绝对不抵抗”命令,几十万东北  相似文献   

19.
1932年1月28日至3月3日,中国军队在上海英勇抗击日军进犯,史称“一·二八”淞沪抗战。此役是自甲午战争和“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首次对日本侵略军的沉重一击。爱国人士章太炎在当时即称赞:“自清光绪以来,与日本三遇,未有大捷如今者也。”以十九路军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与上海民众同仇敌忾,奋勇抵抗,迫使日军在三十多天的攻势中屡战屡败,是全国抗战的一首悲壮序曲。川岛芳子雇佣打手日本和尚制造事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为掩护炮制伪“满洲国”傀儡政府的阴谋,由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串通上海公使馆助理武官田中隆吉,蓄谋在上…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对张学良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的发展既随着张学良政治态度的转变而发展,也随着党的政策变化而发展。“九·一八”事变后,在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妥协退让下,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东北三省,三千万同胞沦为亡国奴,东北军成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