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11年,中国人均GDP大约为5400美元,跻身于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我们会不会重蹈那些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覆辙?这颇值得思考和探讨。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新兴市场国家在突破人均GDPl000美元的“贫困陷阱”之后,很快会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飞阶段”;但到人均GDP3000美元附近,快速发展中所积聚的矛盾会集中爆发出来,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点,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由于经济发展自身矛盾难以克服,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的冲击,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  相似文献   

2.
根据世界银行的资料,2010年中国已经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有人为之自得。而今年2月前后,各地先后公布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不少地方声称本地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部分发达地区则声称达到了高收入国家水平,多少流露出得意之情。  相似文献   

3.
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左右,进入中等收入国謇行列后,极易出现社会问题突出、经济停滞不前的窘境,从而掉入“中等收入陷阱”。而拉美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则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代表。2010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3600美元,出现了诸如:劳动力成本趋于上升,科技创新难度增大,外需拉动作用减弱,资.源环境硬约束强化,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现象,我们同样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各种挑战。本文总结和吸取了国际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分析中国了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提出了一系列如: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有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等规避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产业蓝皮书》指出,中国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成功地从低中等收入国家迈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而从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看,在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过程中,如果积累的矛盾无法解决,将陷入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的“中等收入陷阱”。只要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一定能顺利迈过“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5.
2008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了3300美元,按照一些专家的说法,人均GDP进入3000美元的社会,就意味着进入社会矛盾的凸显时期,标志着风险社会的来临。我们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至少在目前刚刚进入小康社会初期的中国是不成立的。但是我们应当提前预防、及时化解社会风险。为此,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为指导,注重行政改革的科学设计,加快我国行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一、总体小康社会与全面小康社会的理论分析。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第一次提出了“小康”概念以及在20世纪末我国达到“小康社会”的构想。他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国民总产值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在这之…  相似文献   

7.
对刘承英教授《人均GDP低下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本质特征》(以下简称《特征》) ,(见本刊1999年第3期)一文所提观点 ,笔者持不同意见。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已有明确内涵 ,其特征在党的文件中已明确表述 ,不是“浅层认识、同义反复”。作为经济发展指标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及人均GDP ,各有其特定含义和分析用途。人均GDP只表示了人均生产发展程度 ,并不能完整、准确地体现生产力本质。以其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本质特征 ,混淆了生产力本质和生产力水平的差异 ,是一种将理论简单化的做法 ,在实践中可能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印度经济的增长模式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说过:印度过去的命运和将来的道路和中国有许多类似之点”。邓小平讲过:“中印两国不发展起来就不是亚洲世纪。真正的亚太世纪或亚洲世纪,是要等到中国、印度和其他一些邻国发展起来才算到来”。印度前总理贾.尼赫鲁也说过:“印度和中国尽管在许多方面有差别,但非常相像”。的确,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印两个文明古国有着太多的可比性,人们总喜欢将这两个国家放在一起相提并论。现在又都成为世人注目的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同被视为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统计资料表明,2003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低谷,亚洲却出现了令人惊奇的增长———中国…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为397983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经济总量的增长并不意味着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人均GDP的突破并不能改变“道德滑落”的现实。“不道德的血液”不仅流淌在某些商人的血管里,更是一些权力掌控者肆无忌惮地腐败和大行潜规则的源头,其结果就是社会道德底线一次次地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10.
牛奶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最有益于健康的食品,是“最接近完善的食物”,世界卫生组织把人均占有乳品量列为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主要指标,从日本的“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到泰国的“喝奶运动”,印度的“洪流计划”,再到美国的“三杯奶运动”,世界各国对牛奶消费的大力倡导催生出乳业这样一个前途无量的朝阳产业。而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陆地区年人均牛奶消费量6.4千克,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105千克的6.4%,为发达国家人均占有奶量300千克的2.1%。目前,贵阳市日上市消毒奶2.5万公斤左右,按城镇人均日消费计只有0.0179公斤(25000…  相似文献   

11.
刘志彪 《理论前沿》2003,(23):22-2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单是一个人均GDP水平在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过渡的增长问题,而且是一个物质层面和社会层面全面发展的概念;不仅包括人均总量的增长,更包括结构的变动和制度的变迁;不仅是一个人均收入水平的概念,而且具有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分配调节的要求。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需要我们正确处理和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和协调提高人均收入水平与改善分配结构之间的关系。一、小康:协调增长与分配间冲突的内在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在国家层面上所提出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陷入“发展陷阱”之前的追赶型国家,往往会出现以美元计量的人均名义GDP增长率快于以本币计量的人均实际GDP增长率,这实际上也就是国际相对成本的上升和国际相对竞争力的下降,国内外市场因此会不断被更低收入国家蚕食;人均美元收入的快速提高产生的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会导致大量有效需求向发达国家转移。这些表现在企业收支上,也就是成本的提高与收入的减少;在国家层面则表现为外贸收支逆差增加和外汇储备减少或外债增加,由此落入“发展陷阱”。我国目前可能正处在该陷阱的入口。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确定了在中国“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于是“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从老百姓到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最为关注的话题。本文试从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关于“和谐社会”的相关问题。一、市场揭开了问题的面纱——“不和谐”是我们在发展中必然面对的问题。从各国现代化的进程来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处于1000美元至3000美元时,增长和发展的矛盾交织在一起,是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高风险期,“拉美现象”或“拉美陷阱”就是例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近几年来,随着经济改革的…  相似文献   

14.
浅析人均GDP的现代化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均GDP是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核心指标,科学确定出人均GDP的现代化标准至关重要。我国将于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当时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由于目前国际上对“中等发达国家”没有明确的标准,因此正确理解和认识“中等发达国家”、科学界定“中等发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发展、社会变迁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上有一个普遍的说法: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 达到6000美元的时候,必然出现强大的中产阶级、社会结构多元化、政治的多元化和多党制,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人均 GDP 达到1000~3000美元就会出现这种变化。这一说法在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特别流行,那里的相当多的学者认为大陆迟早  相似文献   

16.
国民经济管理中,GDP是综合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发展水平的总量指标。但是,统计管理中它难遏虚报浮夸;指标选择时,它忽略了环境和人力资源的消耗;价值取向上它重经济数量不重经济质量。因此,借鉴国内外的经验教训,有必要打破GDP崇拜,理性地看待GDP,适当采用“绿色GDP”的新尺度评估政府绩效,并关注“公民幸福指数”,用“以人为本”来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信息荟萃     
一、我国将再次降低关税总水平 据新华社电,经国务院批准,从2001年1月1日起,我国将再次自主降低关税总水平,将从目前的16.4%下降为15.3%,平均降幅为6.6%,从而实现了江泽民主席1996年在菲律宾苏比克湾第四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宣布的“中国将在2000年把关税总水平降低到15%左右”的庄严承诺。 二、上海市人均GDP达4180美元 据报载,上海市统计局2000年最后统计显示,上海全市GDP总量完成45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8%,至此,上海人均GDP达到34560元,比1999年增加3760元,按现行汇率计算  相似文献   

18.
拉美国家“中等收入陷阱”及对我国的警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拉美国家在经历了20世纪50至80年代的快速经济增长进入中等收入国家阶段之后,受到经济增速滞缓、贫富差距拉大、外资依存度过大等一系列问题的缠扰,而未能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由此人们称这些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我国在历经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在2010年人均GDP已超过3800美元,  相似文献   

19.
2010年,我国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达到4382美元,真正进入了国际公认的“中等收入”发展阶段,也是经济社会风险高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时期。  相似文献   

20.
人均GDP处于500—3000美元发展阶段时,往往也是人口、资源、环境等瓶颈约束最为严重的时期,我国目前正处于这一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放弃对GDP增长的片面追求,探索试行绿色GDP核算,把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性转变,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和谐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