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转运整容     
为美貌整容,而今已不稀奇了.日前看电视,得知有一种"转运整容"正在时兴之中.有女孩要求医生,把她身上的一颗痣移植到额上眉心.据说痣生在那里,人才有福.  相似文献   

2.
都说“玉不琢,不成器”。作玉人(即用心雕刻作品的玉人)的压力跟整容医生有得一拼。广西作玉人李玟翰,就通过他的巧手巧思,让一块鸡肋玉料华丽转身,由不起眼的“灰姑娘”变成华丽尊贵的“王妃”。  相似文献   

3.
正爱美是人的天性,现实生活中人们都喜欢把自己打扮得靓丽多彩,既便是步入天堂的逝者,其亲属也希望将其最美的一面留在人间。陕西省西安市劳动模范、全国殡葬工作先进个人侯选人——西安市殡仪馆整容组组长袁军强就是这样一位把美丽和尊严还给逝者的人。他从事整容工作20年来,累计为3万多具不同类型的遗体进行整容  相似文献   

4.
陈振西,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二等乙级伤残军人。他把自己的满腔热忱奉献给了他热爱的殡改事业。一 陈振西是湖北省应城市殡葬管理所的一名整容工。他 1972年入伍,在部队因公致残,被评为二等乙级伤残军人。退伍后,组织安排他到殡葬所工作,有人对他说,你是伤残军人,又是个党员,何必要干这整天与死人打交道的苦活呢?“正因为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更要服从组织安排。”他说,“如果你不来,我不来,谁来干这些工作呢?”他这一干就是10多年,在遗体整容这个岗位上无私地奉献着。 1996年 3月,应城市发生了两起交通事故,死…  相似文献   

5.
整容虽说并非年轻人的专利,整容队伍中却大多是年轻人.如今整容似乎成了年轻人生活中的一种时尚.究竟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要整容?探究起来背后的心理动因实在太复杂了.大而言之,至少可以分为这样三种心理:一是常态整容心理;二是偏差整容心理;三是病态整容心理.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他常说:“对医生来说,病人总会有不同的情况:痊愈、好转、难愈或者死亡。可对病人们来说,他们总希望自己能尽快恢复健康,并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医生身上。那种期盼的眼光我无法回避,能把所学的知识用在伤病员身上,再苦再累也值得。”  相似文献   

7.
《时代潮》2003,(20)
“丑女”张静整容成功 多次求职失败的天津丑女张静成功地接受了首次整形手术。眼睛大了、鼻子挺了、单眼皮变双了,首次整形的成功启开了张静崭新的人生。据了解,张静下一步的手术将改善眉毛的形状、去除额头的皱纹;久美齿科将为张静免费做一口烤瓷牙,医生还将继续改善张静的嘴唇及面部轮廓。  相似文献   

8.
《研究与实践》2002,(5):42-44
有作家曾把看守所比作地狱,说那是收容坏人、充满罪恶、藏污纳垢的地方。而走进河东区看守所的大铁门,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严格执法,文明管理八项管理”和“监所安全1951天”的荣誉牌赫然在目;办公区内干警们的整容整齐,工作有条不紊;监所内干净整洁,在押人员情绪安然。  相似文献   

9.
江岸 《小康》2010,(2):101-101
近年来官员整容的数量在逐年上升。据说热衷整容的官员年龄多在40到60岁之间,他们想变年轻,变美,变得潇洒干练,担心老态会影响自己的公众形象,更担心影响在上级领导心目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10.
<正> 这些,你知道么?三问整容谁该去整容谁该去整容?是所谓的“拾遗补缺”者,还是那些希望“锦上添花”者?据了解,事实上,除了特别明显需要整容者外,支持整容市场的是一群不残不缺的健康人,她们,被称为求美者。为了让自己更美,很多女性甘愿在刀下重塑。不少人还不管三七二  相似文献   

11.
著名作家六六曾在其博客《医生赵曜》一文中写道:“我去华山医院的这个世界上都堪称最大的神经外科,惊奇地发现,里面的医生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帅,帅得惊人,要是拍一部电视剧,随便拉两个出来,都盖过陆毅、黄晓明;二是年轻,年轻到你每日垂泪感慨属于自己的大势已去;三是自信,虽然就同一病例,各人见解不同,但都能把病患‘忽悠’得把一副皮囊丢给他们,爱开哪里开哪里,他们担得起人家的身家性命。赵曜显然得了他们科的真传,帅、年轻、自信,全部占齐。”  相似文献   

12.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今年已经八十一岁了。身体还非常的硬朗。多年来她几乎没有看过医生,体重也保持得很好,和结婚的时候差不多。很多人都想知道她有什么养生之道.了解之后才发现,她有一套独特的健身方法,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哪怕只有5分钟,她也会把双脚高高地架起。喝上一杯茶,放松全身。女王的这个养生之道与专家们的研究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3.
就在哈尔滨“3·23”恶性伤害医生事件发生后的第三天,北京市一家知名三甲医院的门诊室里又发生了这样的一幕:因为门诊量过大,医生不愿意再为一名患者加号。这位患者竟威胁:“不给我加号,我就把你的手砍下来。”北京协和医院整形科副主任王晓军也有过此类遭遇,他无奈地说,当这种质疑变成一种潮流,医生只会在恐惧中救死扶伤。  相似文献   

14.
在瑞金沙洲坝,瞻仰毛泽东同志的故居,简陋的室内挂有一幅《毛泽东在瑞金》的照片,经讲解员提醒,我们惊奇地发现,毛泽东当年下颔上是没有痣的。瑞金归来多日,心中的疑云却一直拂之不去。考证毛泽东的痣,在汗牛充栋的研究毛泽东的书籍中,却找不到一个明确的评判。在毛泽东逝世30周年前夕,有一则新闻分外引人注目: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外孙女、毛泽东孙辈中惟一的女性——孔东梅,与她的新书《改变世界的日子》一起出现在公众的面前。人们感叹其容貌与毛泽东有几分神似,尤其是下巴左侧那颗“毛氏痣”几乎和毛泽东一模一样。“毛氏痣”是毛泽东面部显…  相似文献   

15.
《人民公安》2006,(3):63-63
法博士: 我妻是个美女,结婚前追求者甚多,她却下嫁给相貌平平的我,让我倍感幸福。然而,幸福的感觉未能持续多久,因为我发现了妻子的秘密。妻子原采是花费几十万元塑造的“人造美女”,整容前,她不仅谈不上漂亮,甚至于有些丑陋。更令我难堪的是,妻子整容的事不知怎么被宣扬了出去,时常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让我抬不起头来。幸福的感觉一去不返,面对美若天仙的妻子,我再也提不起任何激情,但妻子却不肯离婚。请问,妻子隐瞒整容情况与我结婚,我能据此要求离婚吗?  相似文献   

16.
这些,你知道么?   三问整容   谁该去整容   谁该去整容?是所谓的“拾遗补缺“者,还是那些希望“锦上添花“者?   据了解,事实上,除了特别明显需要整容者外,支持整容市场的是一群不残不缺的健康人,她们,被称为求美者.为了让自己更美,很多女性甘愿在刀下重塑.不少人还不管三七二十一非按明星面孔下单定造,令人啼笑皆非.   ……  相似文献   

17.
这些,你知道么?   三问整容   谁该去整容   谁该去整容?是所谓的“拾遗补缺“者,还是那些希望“锦上添花“者?   据了解,事实上,除了特别明显需要整容者外,支持整容市场的是一群不残不缺的健康人,她们,被称为求美者.为了让自己更美,很多女性甘愿在刀下重塑.不少人还不管三七二十一非按明星面孔下单定造,令人啼笑皆非.   ……  相似文献   

18.
近日,笔者听一位朋友讲了这样一件事,某精神病医院里一个精神病人趁医护人员不注意,手拿一把雨伞跑出了病房,蹲在某个角落,撑起雨伞,嘴里念念有词:“我是蘑菇,我是蘑菇……”护士不能把病人弄回病房,就叫来了心理医生,说明了情况。心理医生也撑起了同样的一把雨伞,蹲在病人旁边。病人问:“你是谁?”医生答:“我是蘑菇。”病人答:“我也是蘑菇。”相互交谈拉近了两人的距离。这时医生开始移动,病人就问:“蘑菇还会走?”医生答:“会走。”病人也学医生移动,就这样一问一答,一前一后,病人就随心理医生回到了病房。  相似文献   

19.
漫画与幽默     
最后的希望医生下了很大的决心,把实情告诉病人:“我觉得还是告诉你的好。你的病看样子没什么指望了,你还有什么人想见一见吗?”病人虚弱但是坚定地说:“别的医生。”选择一个妇人弹钢琴只有业余水平。有一天她同丈夫商量:“亲爱的,我想在钢琴上放一座音乐家的塑像...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人到医院看病,就等于把自己交给了医生,应当由医生决定适当的治疗方案,比如应不应当住院,应不应当手术,这些都应以疗效为标准。患者及其家属通常不会有多少医学知识,这方面和医院、医生的信息完全不对称,是毫无疑问的弱势群体。因此,把怎样治疗的选择“简单化”地推到家属面前有时不仅是残忍的,也是不负责任的。这不仅会产生许多“过度治疗”,甚至还会多出许多对患者有害无利的“错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