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随着拉美左翼国家经济困难,美国加速对拉美政策进行调整,意图重塑美国在拉美的领导地位。但美拉关系没有美国所说的那么乐观,由于奥巴马政府对拉美政策调整起步较晚,很多政策还未调整到位,美国又临近大选,未知变数太多。美国对拉政策是否会延续,仍不确定,但奥巴马政府对拉美政策的战略性调整动向依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4月11日,为期两天的第七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美洲峰会)在巴拿马首都巴拿马城落下帷幕。作为西半球最重要的首脑峰会,美国与拉美各国领导人在会议过程中的互动成为美拉关系走向的试金石。与上届峰会的"不欢而散"相比,本届峰会虽然也没有最终发表任何重要成果性文件,但是古巴的首次参会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传递出了美国与拉美各国都希望双方关系止跌回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美国学界对中拉关系的快速发展予以了高度关注,认为中拉的相互接近导致美拉的彼此疏远。出于维护美国全球霸权的考量,美国学界将中国进入拉美视为中国"全球崛起"战略的组成部分,是对美国主导的西半球秩序的挑战和破坏。中国经济的崛起之势与美国国力的相对衰弱进一步加重了美国对中国的猜忌和顾虑。美国学者分别从不同侧面分析了中国在拉美的角色定位、利益诉求以及战略影响,并从美国的角度提出了制衡和防范中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第八届美洲国家峰会是在拉美地区政治生态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显著变化、拉美国家内部出现严重分歧、美拉关系调整处于关键时刻、中美关系和中拉关系进入敏感期的背景下召开的。会议从筹备到召开一直充满不确定性。尽管此次峰会成功的难度较大,但会议取得的共识和成果基本符合各方预期。然而,本次峰会未能完全化解拉美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以及拉美与美国关系的困局。  相似文献   

5.
《当代世界》2016,(2):4-7
正日前,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周力接受本刊记者专访,介绍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同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以下简称"拉美")政党交往的情况。记者:新一届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对拉美工作,亲自推动中拉关系发展。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访问拉美,从战略高度全面阐述中国对这一地区的政策主张,开启了中拉关系的新时代。请您谈谈,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作为党的对外交往职能部门,新时期是如何落实党中央对拉美工作部署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研究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拉丁美洲的关系走向。两位作者首先简要回顾了中国与拉美关系的发展史。文章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中拉经贸关系迅速升温,现在已经成为推动中拉关系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不过,中国在拉美的经济角色在当地存在争议。在中、美、拉三角关系方面,中国正在成为拉丁美洲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因素,但是只是因素之一。拉美各国试图以此制衡美国在该地区的霸权,而不是用中国替代美国。在中国模式的吸引力方面,拉美国家不能照搬或复制中国模式,但是可以从中国的发展中汲取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2017年,拉美政局持续动荡,"右攻左守"斗争激烈,腐败案引发地区政坛强震。经济初显复苏,但仍面临多重掣肘,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美拉关系滑入低谷,刺激地区各国在继续拓展多元外交的同时积极抱团取暖。在此背景下,拉美对华合作倚重上升,双方整体合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8.
门罗主义——美国拉美政策的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门罗主义是美国政府制定拉美政策的基本依据和指导性方针.历届美国总统谈及拉美政策时,都会援引门罗主义的基本原则.自1823年<门罗宣言>发表到波尔克任期内门罗主义的初步确立,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本文将论述从<门罗宣言>到门罗主义的历史演变过程,探讨门罗主义对美国拉美政策的影响,并分析门罗主义对美国拉美政策产生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在移民、贸易政策上的调整思路呈现出明显的趋紧态势,而特殊的地缘关系以及拉美经济对美国的高度依赖使得拉美成为受"特朗普新政"冲击最明显的地区。为应对特朗普政府对外政策的不利影响,拉美主要大国在聚焦本地区内部市场的同时,也开始探索加快跨区域合作的节奏,尽可能地对冲特朗普政策的不确定性及其对拉美经济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两年内第二次访问拉美,将中拉关系推进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拉美正成为中国全方位政治经济外交的重要板块,中拉论坛的创立又为中拉合作开辟了新的战略空间。随着中拉经贸关系进一步深化发展,需要全面考虑中国在拉美地区的战略布局,有重点地建立以经济为基础的战略支点。在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中,牙买加地理位置优越,制度条件规范,经济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1.
2019年,拉美地区形势“变”“乱”交织,政治格局深度调整,左、右翼较量陷入僵持,多国权力内斗加剧。地区经济低迷徘徊,脆弱性、结构性问题依旧。社会矛盾激化,多国爆发大规模骚乱。意识形态之争撕裂地区团结,一体化停滞不前。美国加大对地区事务的干涉力度,强化管控,突出“大国竞争”,全力巩固拉美“后院”,同时拉美各国加快外交多元化布局。在此背景下,中拉关系稳中有进,势头良好。  相似文献   

12.
楼项飞 《当代世界》2014,(11):56-59
<正>2014年对于中国与拉美国家关系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14年7月15—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在巴西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后,对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古巴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实现了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以下简称"拉美")领导人首次会晤。这是习近平主席短短一年多时间里第二次访问拉美。此次访问对深化双边合作,构建中拉整体合作框架,完善中国整体外交布局具有深远影响。中国—拉共体(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简称)论坛的成立标志着今后中拉关系将双边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世界》2014,(1):26-26
问:中国政府从战略高度看待对拉关系,致力于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建立和发展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党的对外工作是国家总体外交重要的一环。请问2013年对拉美政党工作是如何配合对拉美总体外交战略的?  相似文献   

14.
向骏 《南风窗》2008,(18):83-84
如果奥巴马当选后任命苏珊·莱斯为国务卿,美国和拉美关系改善的可能性较大。但因历史欠账太多的缘故,美国对拉美政策"既没有力度,也没有方向"的局面还会延续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5.
2006年6月15日美http://fbc.binghamton.edu网站发表了伊曼纽尔·沃勒斯坦题为《拉丁美洲是如何左转的?》的文章,认为根据拉美大部分国家当前在国际和国内问题上的表现,可以判断拉丁美洲左转了。文章主要内容如下。要判断拉丁美洲是否已左转,首先要看我们谈论的是某些现政权在地缘政治问题上的立场,还是它们的国内政策。当然,两者是相互联系的。但无论如何,政权并不一定在两方面是一致的。对拉美而言,主要的地缘政治问题是它们对待美国的态度及其与美国的关系。似乎无可争议的是,大多数拉美国家在2000年之后都和美国拉开了很大距离。人们只…  相似文献   

16.
正拉美三国加入TPP的地缘政治影响要远远超过此举所带来的经济利益。TPP一旦获得批准,意味着美拉关系的"后门罗主义"时代到来,同时将加剧拉美国家在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上的分歧。2016年2月4日,经过长达五年的谈判,12个成员国正式签署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以下简称TPP)。这一被称之为"经济航母"的  相似文献   

17.
拉美是一个与美欧西方国家保持密切接触、政党派别多种多样、媒体发达、思想活跃和乐于接受新理论的地区。因此,拉美经常出现一些紧跟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思潮。最近几年,尤其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拉美社会问题的恶化以及拉美左派的东山再起,对拉美社会政治思潮的动向产生了重大影响。当前,拉美占主流地位的思潮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拉美的市场容量比非洲大,除了是原料产地,还是中国重要的出口目的地,中拉双边贸易额近10年来保持30%左右的增速。中国政府已从战略高度来看待中拉关系,但是鉴于中非峰会引发西方媒体恶炒的经历,中国在拉美的投资与合作应该相对低调进行。  相似文献   

19.
拉美的市场容量比非洲大,除了是原料产地,还是中国重要的出口目的地,中拉双边贸易额近10年来保持30%左右的增速。中国政府已从战略高度来看待中拉关系,但是鉴于中非峰会引发西方媒体恶炒的经历,中国在拉美的投资与合作应该相对低调进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中拉关系的快速稳步发展,中国共产党与拉美地区政党的交往也日趋活跃,每年都有数十个拉美国家的政党代表团应中国共产党的邀请访问中国,中国共产党也应邀派出不同级别的代表团访问拉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