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家庭养老院"探索社区养老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养老院是一种新型的养老形式,是我国养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家庭养老院,必然在我国形成以机构养老院为龙头、家庭养老院为基础的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养老体系,必将产生一举多得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2.
养老新模式     
《时事资料手册》2006,(1):68-69
我国是在经济欠发达情况下进人老龄社会,社会供养严重不足。一方面.我国家庭“少子化”的趋势使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一对夫妇同时需要照顾4位老人和1个孩子。这在紧张忙碌的现代生活中很难实现。另一方面.在国外已成为主流模式的社会机构养老在我国却处境尴尬。受传统观念影响,不少老人不愿意进入养老院:我国养老服务机构容量不足,所能容纳的人数只占老年人口的0.8%;  相似文献   

3.
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及新型养老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欢  张雪 《传承》2012,(2):64-65
我国的独生子女家庭数量逐年增多,其家庭的养老问题倍受关注,我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老龄化问题与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相结合,使得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越来越严重。而同时,"四二一"家庭的增多,使得传统的居家养老和养老院养老已经逐渐走入困境。所以,构建一个国家提供资金和制度支持的,以社区为服务平台的,独生子女家庭积极参与的新型养老模式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 《中国民政》2012,(11):46-46
穆光宗在《人民论坛政论双周刊》2012年第383期撰文指出,“十二五”时期是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病残化和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时期。我们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少子老龄化,而且是独子老龄化一甚至是无后老龄化,传统的家庭养老体系遭遇巨大困难,核心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一公办养老是解决养老问题的途径,但目前公办养老存在公办养老院建设、养老市场发育不健全等问题。公办养老应该寻求新出路,  相似文献   

5.
养老是一项关乎民生、惠及百姓的社会事业,政府理应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不仅要兴建更多的公办养老院,解决中低收入老人的养老问题,养老服务经费也应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和对专业养老护理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一、机构养老服务活动的法律特征 机构养老服务是近几年迅速崛起的一个行业,从其特点来看,机构养老服务不同于宾馆、医院等行业,有自己的显著特点。一是服务的综合性。老人入住养老院与住宾馆或医院有相似之处,但养老院提供的服务更具综合性。不仅要照顾老人的日常起居,还要提供餐饮以及医疗护理,满足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等;二是服务对象的单一性。  相似文献   

7.
《群众》2014,(1)
<正>目前,连云港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69.46万,占人口总数的13.8%,而养老设施不足,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26.63张,政府主办的福利中心等养老院更是一床难求。在社会渐入老龄化、银发浪潮汹涌的形势下,如何破解家庭养老困难多、公办养老院数量少难题?连云港新浦区新南街道创新思路,在玉龙社区规划建设"养老特色街",逐渐走出一条民办社会化养老的新路子。因势利导:城郊"商业街"变身"养老特色街"玉龙路家庭养老特色街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通灌南路,500多米长的街道两边集中了"芳芳养老院"、"万顺养老院"、"爱心养老院"、  相似文献   

8.
加快构建以家庭服务保障为基础,以农村托老照顾为依托,以机构供养为补充的模式,是解决现阶段养老的主要手段。"养儿防老"一直是中国农民的传统观念,但由于家庭规模的缩小及年轻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的增加,使老人要实现家庭养老的难度逐渐增加。另外由于现阶段能够享受养老院和老年公寓等机构养老服务的门槛还比较高,所以在农村开展居家养老显得十分迫切。目前,京郊农民落实养老政策中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老龄化形势比其他国家更为严峻,养老事业亟待大力发展。当前养老院运行存在体制政策制约,公办的进不去、民办的住不起,待遇差、工资低,负担重、效益差等问题,需要通过出台养老院管理政策,利用闲置公共资源,实行医疗、养老、护理三结合,兴办社区自助型养老所,兴办养老服务组织,建立养老服务"储蓄"制度等措施来解决。  相似文献   

10.
每一天都是长时间高负荷工作,每一位队员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累了就地休息,也不愿返回宿舍,因为他们知道,这一次的任务是在与时间赛跑。24小时,完成人员集结、物资准备。抵达武汉后48小时,以最快速度帮助建立院感体系,养老院防控局势好转。……这是民政史上养老服务第一次跨省域救援,也是江苏养老护理员首次跨省出征。江苏养老服务支援队接到出征命令抵达武汉后,不分昼夜,以满格战斗力科学判断形势,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扭转了两家养老院疫情防控局势。  相似文献   

11.
安平桥 《政协天地》2013,(10):29-29
目前,数量不多的民办养老院由于较少得到政府的扶持,又多以赢利为目的,致使服务质量差,老年人大多还是依靠家庭养老,而子女既要工作又要养育后代照顾老人,负担沉重;许多高龄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生活,很是艰辛。经64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已逐步迈入现代文明国家的行列,积累了丰厚的物质财富。在与共和国同成长、共奋斗的一代人进入人生晚  相似文献   

12.
城乡社会基本养老保障一体化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从社会养老保险、老年人最低生活水平、老年人社会福利及优待、养老设施、养老服务五个维度客观评估广州市城乡社会基本养老保障一体化制度实施后对"制度性不平衡后果"的矫正绩效,建议从提高参保人缴费额度、做实集体经济组织补助、建立专业化与非专业化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明晰公办养老院职责、细化养老服务市场和养护社医一体化理念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正>养老作为关系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的社会公益事业,政府应该起主导作用,在目前财政尚有困难的情况下,养老机构的"公办民营"能够有效整合社会养老资源,使政府不用投入很多,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公办,彰显了养老的公益属性;民营,能更好地利用市场杠杆,让养老院有效运转。现就做好养老机构"公办民营"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睿 《创造》2016,(9):50-51
正全面开放养老市场,带动社会资本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运营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养老服务产品。家住新闻里小区的徐奶奶,三年都没等到一张公办养老院的床位。事实上,还有很多像徐奶奶这样在家无人照顾的老人都在寻找合适的养老院。一方面是公办养老机构十分缺乏,床位非常紧张,有的公办养老院上千人等着一个床位;另一方面,现有民办养老机构却床位空置。与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相对应的是,民办养老机构普遍运营艰难,入住率不高,大多数处在亏损状态,面临巨大生存  相似文献   

15.
城市老年人对机构养老常常带有抵触情绪,建构主义为研究这种消极态度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形象的建构,老年人形成了对养老院的消极的刻板印象;通过自我身份的建构,老年人主观建构了"独立人"、"理性消费者"、"局外人"等身份,与机构养老模式刻意保持距离;通过机构养老的意义建构,老年人在考虑是否选择机构养老时往往踌躇不决。为了消弭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消极认知,必须加强养老机构的形象重构,推动养老机构的精品化与特色化建设相结合,改善老年人对自身的认同,促使老年人建立起关于机构养老模式的积极认同体系。  相似文献   

16.
80岁的李家荣老人5年前做过髋关节置换手术,原本住在养老院,2020年底身体好转回家静养。2021年4月,老人所在的重庆江北区观音桥街道明珠社区养老服务站试运行,高级康复理疗师陈波为她制订了个性化康复计划——多功能心脑通训练和经颅磁刺激。"我的头晕症状减轻了,太感谢你们了!"李奶奶激动地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重庆市累计建成街道养老服务中心22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2912个,城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基本达到100%,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会化运营率100%,惠及360万城市老年人。  相似文献   

17.
《政策瞭望》2014,(5):54-54
最近,江苏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养老床位总数达到每千名老人40张以上,护理型床位占一半,民营床位占七成;统一公办民营、内资外资养老机构的补贴标准;在全国最先提出“人均养老设施用地不少于0.2平方米”这一标准。  相似文献   

18.
社区养老:城市养老模式的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聪 《长白学刊》2011,(6):149-150
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阶段,如何解决老年人口养老保障问题迫在眉睫。由于家庭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城市传统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已很难满足现代人的养老需要。在这种形势下,社区养老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目前,在发达地区和城市,社区养老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9.
罗屿  傅旦妮 《小康》2012,(9):74-78
正巨大的市场潜力,本该是民办养老机构蓬勃发展的良机。但一个个待解的结,却束缚着它们前行。诸多民办养老院,进亦难退亦难2012年夏天,王岩由衷觉得欢喜。这个北京嘉德老年公寓的院长,脸上掩不住笑。  相似文献   

20.
发展养老产业是当前及今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途径,而养老需求和老年人的养老支付能力决定了未来如何发展机构养老产业。根据大连地区的养老需求的调查,应在提高老年人的养老支付能力,提升机构养老的服务质量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推进养老产业社会化发展,进一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