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静钧 《南风窗》2011,(17):86-87
"程序耗竭"式驱逐出境,一般要耗时10年。这个冗长的程序,使加拿大"名声在外",被人们斥为"犯罪分子的庇护天堂"。指责它的却多是"犯罪分子的制造天堂"那些国家。地球村由众多国土不等、国力不齐的"村民"组成,算上一个月前加入的"南苏丹",联合国里记录在册的"村民"已达193个。  相似文献   

2.
杨焰  陈平 《当代世界》2012,(2):17-22
应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f非国大)、卢旺达爱国阵线(卢爱阵)、乌干达全国抵抗运动(乌抵运)、南苏丹苏丹人民解放运动(苏人解)和苏丹全国大会党(全国大)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于2012年1月5-16日率中共代表团赴南非出席非国大百年庆典,并对卢旺达、乌干达、南苏丹和苏丹进行友好访问。这是新年伊始我党对非洲的首个重大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3.
谢奕秋 《南风窗》2008,(16):11-11
7月14日,总部设在荷兰海牙的国际刑事法院(ICC)总检控官奥坎波指控苏丹总统奥马尔·哈桑·艾哈迈德·巴希尔在该国达尔富尔地区犯有战争罪等10项罪名,要求法院批捕巴希尔。此举遭到苏丹政府强烈谴责和阿拉伯国家的批评,但美欧却在或明或暗地支持。巴希尔目前的反应中规中矩。针对ICC指责他犯下对250万人的屠杀罪、反人类罪和战争罪,巴希尔反驳称所有指控是谎言,ICC没有起诉他的司法权;针对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呼吁他理智对待ICC的指控,保持与联合国的全面合作,巴希尔则回应说,他不会因此报复驻苏丹的联合国维和与救援人员,并将通过对话和内部途径使达尔富尔地区实现和平。  相似文献   

4.
正(9月21日至10月20日)9月20日,日本自民党召开该党政治制度改革执行本部首次会议。会议就自民党总裁、首相安倍晋三延长任期事展开正式讨论。有党员提出将党总裁任期由现在的六年延长至九年,还有党员提出"党总裁任期不设限"的意见。9月23日,由南苏丹前第一副总统马沙尔领导的"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反对派"在苏丹首都喀土穆发表声明,正式向南苏丹总统基尔的朱巴政权宣战。10月14日,南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2014,(2)
<正>中国在南苏丹石油利益受损始于这次内战前,这次内战充其量是"雪上加霜"。由于中国资本在南苏丹"家大业大",内战双方不论谁得势,都势必仍将设法去寻求"中国友谊"。自2013年7月开始激化的南苏丹总统基尔和前副总统马查尔的矛盾,在12月15日一场所谓未遂政变之后演化为两大部族(丁卡族与努尔族)间的大规模内战。除了首都朱巴的总统卫队中发生的火并,双方还围绕本提乌、博尔、马拉卡勒等战略要地展开激烈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人权机制:一种框架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以前,人权属于国内立法的范围;法西斯国家对人权的粗暴践踏使人权问题成为二战后各国政府和人民普遍关心的问题。联合国在人权保护领域做了大量的努力,基本建立起了国际人权保护机制的框架,并成为处理人权问题的核心。然而,冷战结束以来,人权问题的政治化倾向日趋严重,联合国在人权保护中的实际地位下降,而“人道主义干预”盛行一时,甚或酿成人道主义灾难。如何完善国际人权机制成为举世瞩目的问题,如何评价联合国人权机制成为研究国际人权保护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2013年10月21—25日,莱蒙湖畔,金秋时节。坐落在日内瓦的联合国欧洲总部万国宫内别有一番景象,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普遍定期审议机制(UPR)开始对中国进行第二轮人权审查,距首次审查已间隔四年。各国代表络绎不绝,气氛热烈,国际社会又一次把目光聚焦在中国。这是2013年联合国最重要的人权多边活动,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8.
马春燕 《工会博览》2014,(36):32-34
2013年9月底,北京城建亚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南苏丹分公司项目经理马如才,从初秋的北京飞往非洲东部的南苏丹。飞机穿破低压带厚厚的云层,飞行了近13个小时后,渐渐降落到首都的朱巴机场。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2016,(10)
正连绵不绝的战争和灾难虽然是南苏丹这个国家的"主旋律",但这里的人们同样在他们的土地上坚韧地生活着。这篇故事,讲述的是几乎不为人所知的南苏丹青年导演们。他们在困境重重的现实中,正努力寻求一种新的生长。2013年和2014年的夏天,我抱着寻根问祖的目的来到了南苏丹。这个在人类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地区,曾吸引了埃文斯·普里查德、戈弗雷·林哈德、莎伦·哈钦森等英美人类学家到此进行田野工作。2016年春,我再次来到南苏丹,以杜克大学人类学博士候选人兼明危两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世界》2015,(8):85-85
<正>(6月21日至7月20日)6月23日,南苏丹执政党苏丹人民解放运动(简称苏人解)召开全国委员会特别会议。会议由苏人解主席、总统基尔主持,决定恢复原总书记巴甘的职务。2013年,巴甘因与总统基尔政见不合被解职。巴甘复职意味着苏人解内部和解取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1.
陶短房 《南风窗》2011,(3):82-84
南苏丹的朱巴政府和北部喀土穆政府一样,同样存在专制、腐败、官僚主义等问题。南北统一时期,他们可以将贫穷的根源归咎于北方,一旦独立,他们将无可推诿,届时南苏丹这个既没有主体民族、也没有主体宗教的年轻实体,或许会面临内部冲突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合法性是一切权威(或权力)赖以维持和有效运作的前提。权威的合法性基础则是权威取得和维系合法性的依据。联合国人权国际保护作为国际社会(各主权国家)赋予联合国的一项重要权力,其合法性的取得和维持同样离不开自身的合法性基础。本文主要依据政治学的研究成果,对联合国人权国际保护的合法性及其基础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冷战后联合国人权国际保护面临的合法性危机及其原因作了客观的表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在战后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在现实世界中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在我国外交中的作用和意义,使得加强对联合国全面和系统的学理研究成为迫切需要。联合国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联合国的历史、现实、问题和联合国外交,研究内容包括回顾和总结联合国在75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深入探讨联合国在世界和平、发展和人权事业中如何坚守多边主义,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中维护其基础性地位,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发挥稳定性作用;综合研究联合国对传统问题的处理,及其对大量新兴问题的应对。从联合国研究到联合国学,是加强我国联合国外交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国际问题研究形成新增长点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14.
沈旭晖 《南风窗》2012,(4):78-79
中国要解决一次人质事件也许不难,但如何在冷战格局已成的南北苏丹争议中保持平衡,同时与双方保持友好关系、乃至成为两者的调解员,却越来越困难。2月7日,29名中国工人在苏丹被绑架10天后获释。1月28日,中水电集团公司在苏丹南科尔多凡州一个公路项目工地遭到反政府武装"苏丹人民解放运动"袭击,29名中国工人被绑架,更有一名华工确认中流弹身亡。这起绑架事件令人联想到近年  相似文献   

15.
谭志强 《南风窗》2007,(13):40-41
今年3月,澳门的人均生产净值(GNP,约2.8万美元)首次超过香港(约2.7万美元),更远远超过过去数以万计澳门市民前往打工的台湾约1.5万美元),失业率也自8年前的6%左右下跌至3.2% (亦即几乎完全就业),经济发展之陕速,实在是出人意外。不少香港传媒的新闻报道,几乎都对一国两制在澳门的实践,给予一个可以称之为"澳门神话"的肯定答案。并非无根一国两制在澳门的8年半实践,其实是有一套国际公认的客观标准的,那就是联合国所通过的两个国际人权公约且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二十五  相似文献   

16.
<正>叙利亚局势动荡已持续三年多,成为中东地区大动荡中最引人关注的焦点,也是地区和域外大国博弈的前沿。联合国先后任命两位德高望重的特使为叙危机政治解决艰难斡旋,国际社会也曾积极配合,但接连受挫,无功而返。叙当局和反对派武装至今兵戎相见,已导致16万人死亡,200多万人沦为异国难民,许多  相似文献   

17.
彭金栋 《当代世界》2013,(11):55-56
2013年9月22日至10月1日,苏丹全国大会党领导局成员、政府投资部长伊斯梅尔率苏丹全国大会党干部考察团访华。期间,伊斯梅尔接受本刊特约记者采访,就西亚北非局势、苏丹与南苏丹关系、中阿及中非关系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18.
1月9—15日,苏丹南方举行公投,决定留在统一的苏丹内还是成为独立国家。此次公投是落实苏北南双方2005年签署的《全面和平协议》的重要步骤,将决定苏丹这个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的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19.
2013年9月底,北京城建亚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南苏丹分公司项目经理马如才,从初秋的北京飞往非洲东部的南苏丹.飞机穿破低压带厚厚的云层,飞行了近13个小时后,渐渐降落到首都的朱巴机场.这不是马如才第一次踏上非洲这片“热土”,非洲西部的塞内加尔及加蓬都曾有他所在单位的驻地项目.只不过那时,马如才一路上会层层脱衣,即使最后只穿着一层薄薄的夏装,下了飞机,也会被迎面扑来的滚滚热浪弄得浑身是汗.这次完全不同,此时的南苏丹正值雨季和旱季交替的季节,温度相对偏低,他身上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  相似文献   

20.
冷战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以来,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可以概括为高潮-低潮-略有起色的发展过程,目前它处于踌躇不前、徘徊犹豫的状况.加利任联合国秘书长期间,总共进行了21次维和行动,超过了冷战时期40年13次维和行动的总数,加利时期参加维和行动的人员也从80年代的每年约1万多人,发展到90年代中期的7.8万多人,同期维和预算经费从每年的2.3亿美元增加到36亿美元.1995年以后,尤其是安南担任联合国秘书长后,联合国维和行动一度陷入低潮,维和行动的规模和经费也急剧下降,联合国维和经费预算为8.1 2亿美元,但到1998年又开始回升,据统计,2000年8月联合国的维和人员约有3.6万人,1999年7月~2000年6月,维和经费上升到14.17亿美元,2000年7月~2001年6月为25.82亿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