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佳琳 《俄罗斯学刊》2022,12(1):115-127
反思与批判现代性是处于现代化与后现代化夹缝中的俄罗斯哲学的重要内容.俄罗斯文化作为俄罗斯哲学反思现代性的理论工具,其人文性、浪漫性、集体性和宗教性的基本特质决定了俄罗斯哲学现代性批判思想以俄罗斯哲学世界观的本体主义、生命体验、精神共性和实践意向为核心阐释原则.再加上俄罗斯哲学的终极关怀价值取向促使其对一般社会历史过程发起整体反思,在一定程度上跳出了现代性思想的思维定式来审视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呈现出后现代性建构指向.当代俄罗斯哲学在经历了苏联解体的痛苦蜕变之后,开始重新认识俄罗斯传统哲学的精神价值,其产生到走向成熟到再度复兴的演进逻辑正是对现代性的批判性反思初步洞悉到逐步深入并走向世界的过程.因此,对俄罗斯哲学现代性批判思想的理论工具、阐释原则、建构指向进行论证与分析,可充分挖掘其现代性批判范式的内在逻辑并把握其当代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
当代俄罗斯哲学处于既无国家经济支撑,又无行政强权干预的多元化境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宗教哲学、历史哲学、政治哲学、社会哲学、人的哲学、文化哲学、教育哲学、伦理哲学、全球化问题哲学以及传统哲学等。  相似文献   

3.
源于东西文明结合下的文化特征,俄罗斯的变革凝结着多种悲剧意识:自负的民族精神、受威胁感、先验的哲学思维方式等等。因此,俄罗斯变革常常湮没在成功与失败之间,每次表面看起来突兀,似乎一夜之间完成的,如彼得大帝改革、十月革命和苏联解体等,其实不然。每一变革均与其文化底蕴密切相关,始终着附于俄罗斯的数次变革进程并使之展  相似文献   

4.
作为范式的俄罗斯形式主义在概念内涵上已经超越以往学界的认识定型,具有哲学方法论性质,可被界说为发生在俄罗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一场思想变革运动。俄罗斯形式主义范式由"形式主义文艺学流派"、"形式主义语言学流派"和"形式—功能主义"三大流派构成。在哲学层面分别呈现为"形式美学"、"结构美学"和"功能美学"三种基本特性,为俄罗斯乃至世界美学思想史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千余年的历史可以概括为三段西学史。而其每次西学都大体经历"学习模仿—民族自觉—超越—对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俄罗斯的民族自觉意识不断要求历史哲学对俄罗斯与西方历史形成的亲缘关系作出反思,要求在相似之中明确差异,以确立俄罗斯文化的独特性。研究俄罗斯西学的过程,剖析俄罗斯东西方问题的实质,不仅有助于准确地把握俄罗斯历史发展的轨迹,而且有助于对俄罗斯的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研究俄罗斯,"斯拉夫主义"是一个绕不开的视角,因为它是俄罗斯民族所特有的看待世界的哲学基础和思想方法论。尽管学界对斯拉夫主义的研究已经很多,包括哲学的、政治学的、历史学的、社会学的和经济学的视角等,但仍缺乏在学理内涵上对该理论体系的生成和发展演化情况作进一步深入的发掘。研究表明,斯拉夫主义学说的基本学理蕴含着俄罗斯思想史上带有"革命性"意义的哲学价值,那就是建立在对本民族文化自信基础上的思想自觉和民族自觉。只有深刻领会该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对过去、今日乃至明日之俄罗斯有更加理性的把握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末,俄罗斯文学历史的研究出现了两个值得关注的新动向,即开始从文学与哲学的关系来认识文学历史与以多元的文化价值取向来重新审视文学的经典和热点。这种变化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历史研究的突破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学研究有各种不同的视角,语言哲学即语言学方法论研究应该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研究表明,方法论视角的俄罗斯语言学传统形成于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期间经历了俄罗斯思想史上的两场"革命性变革"——欧洲主义和斯拉夫主义的洗礼,因此,其语言学方法论也体现为包容两种不同哲学思潮的"雅努斯"特质。该特质又在哲学维面上分别展现为"形而上"与"形而下"、"本体论"与"载体论"、"言尽意"与"言不尽意"、"不断完善"与"有限超越"等对立统一的学理形态。  相似文献   

9.
转型时期俄国社会的动荡、民众心理的嬗变和价值观念的更新在这一阶段的俄罗斯电影中得到生动的反映。内容的变化又引发表现形式的变化。对昔日的反思由社会学层次朝历史文化层面深化,对社会生活的审视批判在更为广阔的时空上与文化哲学思考有机结合成为转型时期俄罗斯电影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弥赛亚意识的结构及其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赛亚意识是俄罗斯民族思想的主旋律之一,它具有深厚的宗教基础、充分的哲学阐释、极至的文学体现、有效的经济保证和强大的政治依托.在宗教层面,俄罗斯曾自诩是正宗基督教的继承人和拯救者;在精神层面,俄罗斯相信其民族的文化思想是拯救世界的精神武器;在政治层面,俄罗斯曾试图解放全人类;基辅罗斯、鞑靼罗斯、莫斯科罗斯、彼得堡俄罗斯、苏联以及后苏联时期分别彰显出不同的层面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12.
俄罗斯经济的转折点与“俄罗斯病”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俄罗斯经济一度在油价的暴涨中实现了高增长,但在2008年油价暴跌之后,俄面临着经济增长的转折点。虽说俄罗斯的经济转型伴随着一系列的市场经济结构改革,但还是对于油价变动反应过度。俄受油价变动摆布的资源依赖型经济可统称为"俄罗斯病"。这其实是一种"石油诅咒"综合症,但它不同于"荷兰病"。虽然俄罗斯历经石油价格高涨→实际汇率升值→进口扩大的发展路径,却没有出现GDP增长递减和制造业增长低迷的现象。因为俄国内市场大于荷兰,而且制造业发展缓慢。我们不能期待出现治愈"俄罗斯病"的特效药和特需,而有效利用资源利益来推动其经济发展是俄罗斯的现实选择。俄罗斯以"推翻世界史"的速度实现了开放的市场经济,但是,在重构文化背景和制造业基础之后再来发展经济恐怕还需时日。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中产阶级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解体前后,俄罗斯随着社会结构重组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中产阶级。他们的收入介于俄罗斯新贵和贫穷的俄罗斯人之间,与西方的中产阶级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着差异。他们的独特品质反映了今日俄罗斯的社会、政治、心理面貌。为了建立真正的公民社会,俄罗斯国家和社会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巩固和促进中产阶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analyzes contemporary Russian liberalism through the prism of competing trends of moderate pluralist and monistic radical thought. The author focuses particularly on the pluralist trend, less well known in the West, arguing that its prospects are more promising over the long term. Ideological and tactical differences within the liberal camp in Russia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West, both for the purpose of emphasizing that such differences are not unique to Russia and to show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Russian and Western strands of liberal political thought.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analyzes contemporary Russian conservatism through the prism of ideational and positionist ideological perspectives. The author argues that Russian conservatism proposes a distinct value package through its anthropocentric nature, its plans for modernization of Russia, and its future outlook that must rest on the best elements of tradition. The author compares these trends with the Western conservative tradition, making distinct parallels between the two strands of conservative thought. The author also explores the attitude of Russian conservatism toward the post-modern world. This is intrinsically linked to the discussion of Russia's attempts to develop a political and ideational alternative to the West, introduce a distinct model for the architectur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find Russia's position in the global world.  相似文献   

16.
《后苏联事务》2013,29(3):319-345
A political scientist examines contemporary Russian debates about multiculturalism. A categorization of procedural and substantive approaches in Western theory and practice is presented. Russian approaches are contrasted with Western ones along both procedural and substantive dimensions. Special attention is paid to discussions of the concept of "tolerance." Evidence is drawn largely from debates among contemporary Russian academics, journalists, and politicians.  相似文献   

17.
文学在后苏联没有消亡,甚至年度的文学生产量远超过苏联时代的每年文学创作.然而,后苏联文学的存续及其所显示出的生命力,不能视作是反意识形态的产物,也不可以仅仅看作是文学产业化的结果,倒是应该看到,文学在后苏联的独特性是后苏联社会进程的一个部分,同时也是对其审美的表达.这种情形接续了文学在俄国的传统,从而继续与欧洲文学相区别.造成后苏联文学的如此特质,正在于俄罗斯自身的帝国传统在俄联邦时代不是中断了,而是公开化和合法化了,使俄国重建有了国民认同的依据,文学则成了在审美上促成俄国人认同俄罗斯国家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后苏联事务》2013,29(1):26-55
Two experts on Dagestani politics examine the evolution of Dagestan's political system from the era of its first post-Soviet constitution in 1994 to the present. The complicated role played by ethnicity in a political system designed to maintain balance in an ethnically heterogeneous society is considered in light of the chan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ederal center and Dagestan over the past 10 years. Pay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changes in Dagestan's fundamental political structure and Moscow's role in such changes, the authors also consider the implications of recent changes.  相似文献   

19.
20.
俄罗斯历次沙皇专制体制内自上而下改革的失败和完全缺乏西方式的市民社会的现实,规约了俄罗斯知识分子将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承担起推进和完成现代化的使命。由此,他们开始组织化,从知识精英走向政党精英。而后,布尔什维克又从革命党成为执政党。但布尔什维克并没有摆脱俄罗斯知识分子那种由历史文化传统模塑的充满悖论的文化特质的影响,对自身文化缺陷和现代政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又一次使俄罗斯现代转型和自身角色转换陷入泥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