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是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民意心理基础是台湾民众的中国国家认同,因此,台湾问题是台湾的民心取向问题,是台湾民众的中国国家认同问题。面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民众在中国国家认同上的错位乃至危机,推进两岸经济交流,加强两岸相互了解,塑造两岸共同记忆,厚植两岸共同利益,最大限度地增加有利于台湾民众中国国家认同的元素,才能真正推进“先经后政,先易后难“这一对台工作新思维,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为解决两岸政治难题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文化认同是民族、国家认同的基本前提,国家、民族认同则是维系和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台湾文化与大陆文化同根同源,在本质上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台独"分裂势力,台湾民众和大陆的文化认同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进而导致民族和国家认同的模糊。因此,海峡两岸必须批驳"文化台独",加强文化交流,增进文化认同,进而促进两岸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最终达到两岸和平统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之梦。没有海峡两岸的统一,中国梦就无法真正实现。中华文化是两岸共同的精神家园,也是两岸共圆"中国梦"的核心精神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理念相通,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引领。中华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衔接,不仅为社会主义社会所认同,还要为整个中华民族所认同,对一切爱国人士和民众起到引领作用,也才能为两岸四地同胞和海外华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4.
文化认同是个体或群体对于自己所属文化体系的倾向、理解、认可及实践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过程。学术界就文化认同问题大体有原生论和建构论两大观点,而建构论主张想象和群体记忆是由社会或政权所人为建构的。文化认同是身份认同的基础。台湾当局通过建构主义理论给台湾青年建构了错误的认同取向,其经年累月的影响和无法自圆其说的解释,导致了台湾青年的文化认同迷茫。近年来,随着惠及台胞"31条措施"深入落实,两岸经济社会不断融合发展,由祖国大陆主导台湾青年文化认同重建工作变得可能、可行。在探索实践路径上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台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通过大陆高校教育阵地、借助大陆各地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和青年台胞朋友圈等方式,重新建构台湾青年的中国历史记忆和中华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5.
自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海峡两岸关系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进入了自1949年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但与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台湾部分民众的国家认同却存在缺失的现象。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台湾民众国家认同的发展轨迹,在探寻台湾部分民众国家认同缺失原因的基础上,认为可以从器物、制度、价值观三个层面上构建台湾民众对国家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引领,是推动两岸融合乃至实现祖国统一的强大精神动力。伴随着近代以来中国的衰落,西方文明的涌入,尤其是"台独"势力"去中国化"的策动,台湾主流社会虽仍以中华文化正统自居,但不可否认出现了亚文化、甚至价值理念的差异。幸而,蕴藏于两岸社会的中华文化得到源源不断的传承,并没有被人为或外来冲击所隔断。近年来中国大陆综合实力日益增强,为中华文化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当前两岸文化融合呈现难得的机遇。推动两岸文化融合,需要以"建构论"为指导,营造两岸文化共有的外部环境,突出两岸教育领域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功能,加大两岸青少年交流以建构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的新认同。  相似文献   

7.
从国家认同观的视角看待台湾当局两岸统独政策,是研究台湾政治发展和两岸政治关系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中国”国家认同观下,蒋介石、蒋经国时期形成了“两岸统一”政策;在“台湾定位”国家认同观下,李登辉时期制定了“两岸分治”政策;在“台湾”国家认同观下,陈水扁时期推行了“台湾独立”政策;在走向“一个中国”国家认同观下。马英九时期确立了“两岸终极统一”政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的姓氏文化,不但是慎终追远的美德,也是形塑凝聚两岸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峡两岸原本就是一个国家,四百年血脉也已将我们化为血脉同源的中国人,将我们融成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我们应籍中华姓氏文化,唤起或恢复台湾民众的祖国认同,共圆两岸人民统一盛世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化具有使海内外中华儿女认同的内核与本质。文化统战工作应该充分发挥中华文化的纽带作用,增强港澳台同胞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增进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从国家认同观的视角看待台湾当局两岸统独政策,是研究台湾政治发展和两岸政治关系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中国"国家认同观下,蒋介石、蒋经国时期形成了"两岸统一"政策;在"台湾定位"国家认同观下,李登辉时期制定了"两岸分治"政策;在"台湾"国家认同观下,陈水扁时期推行了"台湾独立"政策;在走向"一个中国"国家认同观下,马英九时期确立了"两岸终极统一"政策。  相似文献   

11.
民众是维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体力量。不断加强两岸基层民众交流成为新时期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任务。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与台湾进行的创新合作,为两岸基层民众交流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也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探索。但两岸民众交流的长期性、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等特点,对构建两岸民众的社会认同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12.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是大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方针,而由台湾急剧的社会变迁与台独势力的“国家”构建所带来的台湾民众在国家认同上的混乱,使大陆“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和平统一之路更趋艰难。如何不断增加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国家认同,务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为解决两岸政治难题创造条件已成为现实面临的重大课题。两岸经济交流由于其自身特点而被赋予重大使命。本文在分析了两岸经济交流的必要性及其所彰显出来的积极效果、负面影响的基础上,对全面认识两岸经济交流与台湾民众国家认同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梳理。  相似文献   

13.
认同问题是两岸关系的一个核心问题。两岸认同的基本要素包括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三个层面。目前,台湾民众在"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但在"国家认同"上则呈现出更趋"台湾主体意识"的倾向。基于台湾民众现阶段的认同问题,应最大限度地增加有利于台湾民众国家认同的元素,真正推进"先经后政,先易后难"这一对台工作新思维,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台湾与祖国大陆在文化上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分支。本文从文化认同的角度研究两岸关系,克服文化认同的困难和阻碍,增强台湾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推动两岸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实现祖国早日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15.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创造了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坚韧的凝聚力和不竭的创造力,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是维系两岸同胞民族感情的精神纽带。中华文化在台湾根深叶茂,得到很好的保存和传承,构成台  相似文献   

16.
半个多世纪以来,海峡两岸的同胞生活在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因而在一些涉及两岸关系的重大问题上,看法有很大差异。台湾同胞由于生活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了许多复杂的心态,给我们的对台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通过对数十位台湾学者的采访,从台湾同胞关于“国家认同”的心态、“两岸政治定位”的心态以及台湾民众的“统、独”心态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以为我们的对台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两岸发展的未来。海峡两岸同宗同源、同门同种,两岸青年共同享有中华文化。中国走进新时代,传承中华文化,促进海峡两岸心灵契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台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当前及今后处理两岸关系的重要指导思想。当前,研究台湾青年中华文化认同的变化历程和现状、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引领两岸关系未来发展方向和促进祖国统一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争取台湾人心工作面临难得机遇和重大挑战。当前,影响争取台湾人心工作的主要因素,包括两岸政治互信的基础不足、社会政治制度存在巨大差异、"独派"政治力量及国际势力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仍有相当牵制作用等。新形势下争取台湾人心工作,要坚持以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为主导,从台湾同胞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利益问题入手,使台湾同胞享受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红利;深耕南部和基层,注重做好中下层群体和台湾南部民众的工作;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增强中华文化和"一个中国"认同;发现、培养台湾代表人士,壮大拥护祖国统一的政治力量,团结和争取广大台湾同胞积极维护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坚实的民众心理、民意基础、民心走向。  相似文献   

19.
台湾地区政治文化认同的问题是其独特的地缘环境、历史轨迹和经济、政治活动交互作用的必然产物。政治文化认同的并化给”一个中国”历史进程的推进带来了巨大的阻力。通过加深相互了解和认知,培养共同利益,增进互信,重新诠释”一个中国”的具体含义,能够改善台湾民众对祖国和大陆的认同现状,不断推进两岸统一进程。  相似文献   

20.
2008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重大转折以来,一系列民调数据和2012年大选结果显示,“统派”在台湾社会的边缘地位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这反映出台湾民众“国家认同”异化问题仍相当严重。大陆必须注重关于“和平统一”的论述。当前最主要的是加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之间的连接,并利用各种可能的途径,促进台湾社会“中国认同”的重塑,奠定两岸统一的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