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死”而复生,洪学智少过一次草地 洪学智,安徽金寨县人,1913年2月出生,1929年5月6日,洪学智参加了商南起义。5月9日,起义成功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二师。洪学智是赤南县游击队队员,他作战勇敢,敢打敢冲,不怕牺牲,被吸收为共产党员,1930年4月,鄂豫皖红军三个师组成红一军,10月,红一军整编,洪学智被编在红一军三师八团二营四连四班当班长。  相似文献   

2.
余玮 《党史纵览》2011,(10):25-32
他13岁加入红军,15岁当班长,16岁当排长并入党,17岁当连长,19岁被提升为红军团长,班、排、连、营、团、旅、师、军——一级不漏地直到成为大军区司令员,张爱萍将军曾感叹:像“他这种复杂多变的战斗经历.在全军将领中是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3.
1947年9月,年仅14岁的朱彦夫离开了一贫如洗的家参军,他先后参加了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上百次战役和战斗,英勇善战,三次立功。1951年在朝鲜战场上身负重伤,经过40多次大小手术,他的两条腿从膝盖下截去,两只手连同手腕去掉,并失去了左眼,右眼视力下降到0.3。为了不给国家增加负担,1956年他毅然放弃了优越待遇回到家乡的偏远山村。  相似文献   

4.
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是一位声名赫赫的特等功臣,解放后他一直是一位普通劳动者,但却深受人民敬重。他叫李凤春。1926年12月22日出生于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大城子镇北村的一个雇农家庭。1945年参军,1947年入党。在整个解放战争中从东北到江南,先后立过特等功一次、大功四次、小功二次。还多次受到过部队嘉奖。  相似文献   

5.
在太行山革命老区的河北省涉县南蚊村,66岁的刘永吉老汉将一条战争年代用过的白粗布米袋珍藏了近半个世纪之久。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米袋曾伴随他度过了不平凡的青春年华,帮着他写出了一串传奇般的故事。 1947年初春,大行老区的参军热随着早春的暖风吹进了青年农民刘永吉的心里。为了让  相似文献   

6.
【新闻背景】2009年5月9日,武警湖北省总队十堰市支队士官支委程明向所在党支部递交了一封不愿当支部委员的“辞职信”。消息传开之后,在官兵中引起强烈反响。在该支队,程明也算得上一个“知名人物”——他个人曾连续三年被支队表彰为优秀班长、所带班三次荣立集体三等功。这封出人意料的“辞职信”,很快就引起了支队党委的高度重视。支队党委安排专人深入中队调查了解情况。通过调查,原来,程明认为自己当支委一年多来,发挥作用并不是很好,思想压力较大,感到对不起官兵,对不起支部,因此不愿当支委。  相似文献   

7.
孟宪峰是北京通州区的一个普通个体修鞋匠。他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地坚持学雷锋,被群众称作“身边的活雷锋”。孟宪峰是大运河边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1972年参军,第二年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虽然他只有初中文化,但凭着一股子钻劲,刻苦训练,逐渐成为一名全能炮手。在孟宪峰的心目中,雷锋是他最崇敬的榜样,他决心向雷锋那样生活、工作和学习。服役期间,他曾9次受到嘉奖,并被团里树为学雷锋标兵。在唐山抗震救灾中,由于他不顾个人安危,奋不顾身地抢救群众的生命财产,被部队授予个人一等功。1981年,孟宪峰退伍时,没有向组织…  相似文献   

8.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转战陕北的途中,总是骑着一匹被人们誉为“神驹”的大青马。岁月蹉跎,“神驹”早已升腾,可是和“神驹”情同一体的牵马喂马的马夫李风波老人,至今依然健在,他的崇高的革命战士的品格,依然光彩照人。今年89岁的李风波,是河北省河间县东诗经村人。1939年1月25日,贺龙率八路军120师进驻河间惠伯口一带以后,他报名参加了八路军。参军不久,在1939年4月22日至24日的齐会战斗中,由于他作战勇敢,表现出色,很快当上班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调到120师直属警卫营,保卫师首长的安全。贺龙同志对他严格要求自己…  相似文献   

9.
在山东沂蒙山革命老区的南县库沟乡赵家汪村,有一位叫韩成山的老人。许多年来,周围的人们只知道他是一位给农民们看病医伤的“赤脚医生”,而没有人对他的过去有所了解。一个偶然的机会才使人们知道了韩成山老人的不平凡的经历。今年76岁的韩成山,1945年5月参加八路军,先后参加大小战斗19次,1946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他来到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24师70团3营,担任卫生班的副班长。他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英勇杀敌,尤其是他和另外五位战友宁死不屈,英勇跳崖,死里逃生的事迹,感人至深,被人们颂之为“弘扬革…  相似文献   

10.
李万祥是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四十五军)某部一营二连的普通战士,这个给地主扛过活的青年农民,在家乡解放后刚刚参军两个月,就随部队进入关内:、总攻天津前一天,他写了一份只有三行字的入党申请书。字虽然不多,却表达了对党的一片真诚和杀敌立功的迫切愿望。  相似文献   

11.
我是安徽省阜阳县插花人,是喝着淮河水长大的农村娃.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帝国主义的炸弹已扔到了我国土地上,人民刚刚获得解放,过上好日子,又被破坏了.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积极要求参军参战.1951年我与邱少云同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十五军二十九师八十七团三营九连,不同的是,他是一排三班的爆破手,我是三排五班的机枪手.3月25日,我与邱少云一起高唱着"雄赳赳,气昂昂……"的志愿军战歌跨过了鸭绿江,从我国安东(今丹东)入朝参战.记忆中,邱少云个头不高,体态微胖,是个来自四川的兵.平日里,他话语不多,却很爱学习,且非常刻苦.他要求自己每天学写一个"班"的字(12个),没有纸笔,就拿树枝在地上划,在雪地里写,很快便收到立竿见影的成效,三个月后他就能够书写简单的家书了.  相似文献   

12.
长沙县优秀共产党员、县房地产交易管理所所长周新沙,被群众称为“平凡的奉献者”。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他曾七次荣获市、县级嘉奖,记三等功二次,五次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1他热心为群众服务,甘当“傻子”。有一次,他帮一住户屋面换瓦,顶着毒辣的太阳辛苦了一上午,正在吃午饭时,天气突变,眼看就要下暴雨,周新沙心里“格登一下:糟了,住户掀开了屋面的房子怎么办?他放下碗筷,拔腿就往住户家里跑,一口气爬上屋顶,埋头干起来,等他盖好瓦,全身已淋了个透湿,高温后又突遭雨淋,他得了重感冒。有人对他说:“你…  相似文献   

13.
开国上将王新亭(1908.12.23~1984.12.11),湖北省孝感县王家岗村人,1930年8月参加鄂豫皖红军,在战火硝烟中从农家子弟成长为我军政治工作名将。在他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留下了许多启迪后人的军旅轶事。参军仅3年,便从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红军政治工作高级干部1930年8月初,王新亭告别父母,从王家岗一溜小跑到小河溪,找到许继慎(军长)、徐向前(副军长兼一师师长)领导的红一军,"被分配到一师三团一营一连当战士。"由于每战冲锋在前,入伍个把月就当上了副班长;由于读过5年私塾,不  相似文献   

14.
敦煌市自来水公司管道安装队队长韩永祺,在供水岗位上16年如一日,爱岗敬业,服务群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连续13年被评为公司的先进个人,5次被评为全市建设系统先进工作者。他带领的管道安装队连年被评为全市建设系统先进集体。韩永祺1987年调入自来水公司,曾参加过1987年、1993年、1999年的三次城市供水工程建设,每次都是安装工程的核心和骨干。从水源井的联络管网、城市输配水管  相似文献   

15.
正朱彦夫,中共党员,山东沂源人,淄博市沂源县张家泉村原党支部书记。1947年,年仅14岁的朱彦夫毅然参军,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战役等战役战斗上百次。1950年12月,在震惊世界的长津湖战役中,朱彦夫所在的连队参加了争夺250高地的血腥恶战,经过殊死搏斗,最后全连仅剩他一人还活着。在这场战斗中,他失去了四肢和左眼,成为一级伤残军人。  相似文献   

16.
盖州市归州乡三台子村村南,一农户门上醒目地挂着一块原盖平县县长万思源赠予的“功臣门第”的大红匾,这就是解放战争时期曾立过八次大功、二次小功的人民功臣——包富先的家。 1 继东北人民解放军连战连胜的夏秋冬季攻势,1947年12月,我第四纵队包围了辽阳城。1948年2月6日早,我军向辽阳城发起强攻。 国民党军队,凭借铁丝网、鹿寨、加固的水泥碉堡,拼死命阻止我军前进。二十八团三营五连奉命组成了5个爆破组。包富先主动请缨任  相似文献   

17.
姜齐贤,1905年生,湖南省湘乡县人.1925 年夏,他从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护士班毕业,适逢驻宝庆(今邵阳市)的湘军派员到长沙招收医务人员,姜齐贤征得父母同意后,即投奔湘军,被分配在第三师十二团一营当军医,后毅然投奔国民革命军.  相似文献   

18.
父亲的长征     
父亲李斌是1935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14岁跟随贺龙长征.我从小就听父亲讲他那些长征故事,几乎到了耳熟能详的程度. 父亲1921年出生于湖南澧县.他十几岁时,因生活所迫,跑到湖北公安县给地主放牛.1935年初,他跑回家乡参加了红二军团,被分到四师十二团一营二连一排三班.战友们都叫他李伢子.  相似文献   

19.
1956年,23岁的朱彦夫从朝鲜伤病荣军休养所回到老家山东沂蒙山脚下的张家泉村。他的右眼看到的是人多地少、贫瘠愚昧的家乡,和1947年他参军离开时没有什么两样。他的左眼早已不在了,一起留在朝鲜战场的还有他的双手、双腿。  相似文献   

20.
<正>他在20岁后三次参加高考,三次收到录取通知书。他曾放弃第一次录取机会,转而当了好几年的农民工。当他以不同寻常的年龄走进知识的殿堂时,同学们说,他是男人,他是孝子,他是榜样,他是——2016年12月14日,齐齐哈尔大学被零下25℃的严寒包裹着,空气中弥漫着冷冽的味道。在教学楼里,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科学与技术专业133班的学生王义琳,在替同学们做着寒假离校前的各种收尾工作,忙得满头是汗。因为31岁的王义琳比同班同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